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合二姓之好

2014.11.11
842 842

文化頭條 D1娛樂頭條

Barbie & Ken世紀婚禮

【本報訊】時裝界國際巨星Barbie和男友Ken,經歷多次離合,於三年前最後一次復合後,近日終於成婚!這場世紀婚禮在四季酒店舉行,到賀嘉賓星光熠熠,連政經界名人均有到賀,Barbie果然交遊廣闊。可是小記專訪這位最美新娘,她卻大皺眉頭,指結婚禮節太多,一天下來忙得滴水未沾,實在慘情! 

(以上為設計內容)


傳宗接代 男尊女卑

今日是11月11日,是國內的「光棍節」,香港則有團體定為「夫妻節」。嫁與娶,在中國就是一個「婚」字,按《說文解字》:「婚,婦家也。禮,娶婦以昏時。」古時的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男女結為夫婦的禮儀,都在黃昏舉行,所以得名「昏禮」,而「婚」的女字旁是後來加上的。《禮記.昏義》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可見婚姻自古以來,就是正式結合兩個家庭的儀式,主要的目的是傳宗接代。

婚姻源起於周朝,因為周武王開創了貴族統治制度,以血緣為根本。這個制度包括嫡長子繼承制、分封制等,稱為「周公制禮」。分配權位的繼承,需要確定以男子血統為本,故制定一套婚姻家庭制度。自此,父權社會意識形態開始,女子無權繼承家族的權位與財產,只成為男性的附屬品,處理家中大小事務。

三書六禮 結婚多禮節

古人不能自由戀愛,結婚要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誰結婚,相對一輩子,都是父母說了就算,說穿了,就是一場交易。男女雙方要正式結成姻親,必須依循「三書六禮」,「三書」是聘書、禮書和迎親書。「聘書」是訂婚書,於「納吉」(過文定)時男方交給女方。「禮書」是「納徵」(過大禮)時詳細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的文書。「迎親書」則是「親迎」,迎娶新娘時所用的文書。

據《禮記.昏義》載,「六禮」分別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納采」即是說媒,男方請媒人到女方的家中提親,這時男方會送禮物給女方,每一種禮品都有特別的象徵意義,例如羊代表祥和、清酒代表降福等。「問名」是女方接納提親後,把女兒的姓名和時辰八字交給男方,進行占卜。然後就是過文定,類似西方訂婚的「納吉」。過文定後就是過大禮,即是「納徵」,男方要帶聘金、禮金及聘禮到女方家中,納徵後婚約便正式定立。下一步就是「請期」擇吉日成婚,最後在結婚當天「親迎」,新郎與媒人、親友一起到女家迎娶新娘,在男家舉行拜天、地、祖先的儀式。

夫妻緣盡 義絕和離

古代離婚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義絕」,一是「和離」。據《白虎通.嫁娶》:「悖逆人倫,殺妻父母,廢絕綱紀,亂之大者,義絕乃得去也。」若丈夫做出悖逆人倫的事,如殺了妻子的父母,混亂綱紀時,妻子就可以與破壞「夫妻義合」的丈夫「義絕」,脫離關係。唐朝就有「義絕」強制離婚的法律,除了殺害對方父母外,還包括祖父母、兄弟、外祖父母等的毆打、辱罵和傷害。

「和離」則是夫妻雙方和平分手,是得到官府認可的自願離婚方式。由《唐律.戶婚》:「若夫妻不相安諧而和離者,不坐。」開始就明文規定若夫妻相處不和諧而「和離」,不會有罪,而丈夫須要簽「放妻書」。後世跟循唐例,稱「和離」為「兩願離婚」。

嫁娶禮節

拜堂:「拜堂」又稱為「拜天地」,是古代婚禮中一個重要的儀式。拜天地代表敬奉天地神明,而拜高堂就是孝道的表現,夫妻對拜就代表着夫妻相處相敬如賓。「拜堂」這個禮儀自宋代以後開始流行,當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後,便會進行「拜堂」,主持儀式的禮生會大聲的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齊入洞房。」儀式完結,新娘子就正式成為男方的家庭成員。

三朝回門:相傳在先秦時已有「三朝回門」,又稱為歸寧,是讓新娘向父母報平安的習俗。因為古時交通不便,女子要是嫁得很遠,到夫家生活後,就可能一生不再回娘家了。這個習俗是在婚後的第三天進行,新娘會和丈夫一起,帶着燒豬等祭品回娘家祭祖,其後便隨丈夫回夫家。

婦道規條

七出之條:古代的夫婦除了極端情況,很少會隨便離異。但是中國傳統社會以男性為本,有單方面提出離婚,即是休妻的權力。休妻的理由包括在「七出之條」中,要是女子犯了不順父母、無子、淫僻、惡疾、嫉妒、多口舌、盜竊任何一種「罪」,就是被丈夫休棄的理由。

三從:古代女子自出生,就只是男性的附屬品,《大戴禮記.本命》載:「是故無專制之義,有三從之道,在家從父,適人從夫,夫死從子,無所敢自遂也。」明確提出女性不能有自主權,未出嫁就要遵從父命、出嫁了則聽從丈夫、丈夫死去就要按兒子的意思行事,做到「女孝」、「妻賢」、「母良」。

 

文:Andrea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