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靈感來找你
2014.11.11 手塚治虫在他的漫畫人物中,製作了非常有趣的道具來象徵靈感,那就是頭頂上的燃燒的蠟燭。要解釋靈感,任何文字的定義不如手塚筆下五燭光的蠟燭來得精確。靈感的定義,按照手塚的模式來推演,包括火焰、蠟燭和人頭三個部分,而且必須出現「環境」,四者缺一不可,所以靈感並不是四者中的任何一個,而是全部。
(《鋼鐵蝴蝶》頁19)
作文無靈感,相信是大家最怕的事情吧?如果靈感可以用錢買,相信賣靈感的人生意一定很好。聰明的作家會說:寫作不是靠靈感的。其實靈感就像空氣,無處不在,只是我們沒留意,發現不了。
靈感像空氣,看不見,故此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虫便想到用一個具體的東西來象徵它。他在人物的頭上畫一根點燃的蠟燭,代表這個人找到靈感,得着啟發,腦袋有這樣那樣的點子。台灣作家林燿德在《鋼鐵蝴蝶》一書裏分析,按照手塚治虫的模式,靈感是火焰、蠟燭、人頭、環境的總和。我會理解成火焰(熱情)、蠟燭(工具)、人頭(人物)和環境四個元素。
你要對手上的工作有熱情、專注,才可能找着靈感。波蘭女詩人、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辛波斯卡也說過類似的話:「靈感不是詩人或藝術家的專屬特權;現在,過去和以後,靈感總會去造訪某一群人──那些自覺性選擇自己的職業並且用愛和想像力去經營工作的人。這或許包括醫生,老師,園丁──還可以列舉出上百項行業」。如果你一邊作文一邊看電視,一邊工作一邊聊電話,只會事倍功半。
有了熱情和專注,還需要工具,寫作的工作並非紙筆或電腦,而是語言文字,如果你想寫得更好,便須要改善語文,多學生字,認識語法。至於人物,指的是作者自己。環境則是多觀察身邊事物,記錄細節,找出異同,發掘事物間或顯或隱的關係,用想像賦予事物新的形貌。
當你具體上述的元素,靈感便會來找你,你不須要去找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