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

2014.11.06
805 805

一、試題 (卷一: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

     佔領運動第23日,嶺南大學舉行畢業禮,數十名畢業生在場內撐起雨傘,高呼「誓要真普選,公平主持會議」。嶺大鄭國漢校長頒授畢業證書時,其中一名上台的畢業生在校長的 胸前貼上黃絲帶,鄭微笑接納,並沒除下直至典禮完結。也有畢業生上台撐黃傘,大叫:「香港加油!」,也有同學把眼罩掛在頸上。一名學生表示,希望校長遵守承諾,做到不 偏不倚。
      摘錄自《星島日報》2014年10月20日的新聞報道

 

資料二

     逾百名市民從尖沙嘴遊行至旺角,支持警方處理佔領行動嚴正執法,並要求警方盡快清場。發起「藍絲帶運動」的「撐警大聯盟」召集人李偲嫣表示,佔領行動持續十多天,警方 對集會人士過分克制,他們已經忍無可忍,要求警方盡快清場,恢復市民正常生活。若警方星期二前不清場,他們將反包圍佔領區,但具體細節未定。
      摘錄自《星島日報》2014年10月12日的新聞報道

 

資料三

      工聯會屬下香港建造業總工會和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分會均到金鐘佔領地區要求學生盡快撤離。工聯會屬下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稱過去兩周接獲約二十宗前綫工人投訴,指灣 仔及金鐘有三個地盤受佔中影響,過百名工人上班時間及工作進度受交通改道及封路影響。理事長周聯橋聯同百人於金鐘海富中心門外高呼「開路」,呼籲政府與學生對話,要求 學生盡快撤離。
        摘錄自  《星島日報》2014年10月13日的新聞報道

 

資料四

      學聯秘書長周永康認為,市民佔領金鐘主要幹道,是因為政府施放催淚彈,不滿當局無交代及問責,現時難以說服市民離開,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批評,政府單方面停止對話, 所以有必要擴大佔領規模,呼籲市民攜同帳篷到金鐘作長期佔領,或捐出帳篷。
       摘錄自《星島日報》2014年10月10日的新聞報道

(a)利用資料並就你所知,試指出及解釋不同市民參與社會政治事務的原因。(10分)

(b)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法治是香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參考資料並加以說明。(10分)

二、作答方向參考

(a)利用資料並就你所知,試指出及解釋不同市民參與社會政治事務的原因。(10分)

資料

代表市民

參與形式

原因

資料一

大學畢業生

於畢業禮內叫口號、貼黃絲帶、撐傘及戴眼罩

從社會公義角度考慮:
‧ 通過口號及形式引起鄭國漢校長、在場人士及輿論關注,表達訴求

‧ 以撐傘及戴眼罩象徵支持「雨傘運動」和「不偏不倚」的精神

資料二

支持警方的市民

遊行,並且可能反包圍佔領區

從社會穩定及民生角度考慮:

‧ 通過遊行向警察表達支持的聲音,認為警方應「嚴正執法」

‧ 認為警方「過分克制」並且影響民生,制度化的處理方法(警方清場)失效,所以選擇自行執法

資料三

 建造業及汽車業工人代表

到佔領區要求學生撤離

從經濟角度及切身程度考慮:

‧ 佔領運動影響工程進度及工人生計,例如建造業可能是時薪形式,影響上班時間直接減少工人的薪金

 

資料四

 佔領區市民

‧ 佔領金鐘主要幹道

‧擴大佔領規模

 

 

從政治效能感考慮:

‧ 針對政府對市民施放「催淚彈」,通過參與佔領行動表達對政府的不滿

‧ 政府缺乏回應及中止對話,令制度化內政治效能感低落,所以選擇非制度化的參與形式

其他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答案,均可接受

(b)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法治是香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解釋你的答案。(10分)

法治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法治不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社會穩定方面,法治精神強調平等,不因膚色、種族、性別和貧富等而有所差別,即使對政治有所不滿都可以通過「司法覆核」處理,令社會的矛盾和不滿得以在公平和公正的 法院審理。

人權保障方面,法治保障個人生命財產的安全以及不同公民權利,市民彼此奉公守法才可以保障市民享有不影響和剝奪他人權利的自由,因此人權是全賴法治來保障。

經濟發展方面,健全的法治制度和法治精神令香港成功建立良好國際形象,對香港主要行業例如金融業、旅遊業甚至零售業都大有裨益,所以香港民生是建基於法治之上。

自由比法治更重要,法治只是保障人權和自由的工具,若然法治無法保障自由,捍衛法治等同剝削人的基本權利。

民主比法治更重要,法治精神建基於司法獨立以及法治體系的專業,缺乏民主成分的政制容易將法治扭曲成當權者的工具,因此民主制度的確立凌駕於法治精神。

公義比法治更重要,公義與法治本身並無衝突,但可以有先後之分,法治若然未能「以法達義」,只是「依法而治」的程度,甚至與公義有衝突,捍衛公義甚至會違法。

其他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答案,均可接受


三、試題分析

涉及單元  

今日香港

關鍵概念

社會及政治參與、政治效能感、公民意識、社會歸屬感、生活素質、民主、政府滿意度、社會公義、法治、人治、以法而治、人權自由、司法覆核、三權分立、核心價值

相關議題/新聞

學聯及學民思潮發起的罷課行動與佔領中環演變成至今持續一個月的佔領運動,香港社會各界都高度關注,支持與反對的市民都以不同形式參與事件,公然違法行為卻仍然有一定支持者,引發對法治、民主和人權的取捨爭議。


題型分析

(a) 成因分析題,考生必須建基於資料的個別行為和例子,指出不同持分者參與社會政治事務的原因,分析必須深入透徹,例如資料二中的支持警察遊行,如果只是指出目的在於表達訴求,答案只會流於表面,應該深入地「以小見大」,指出遊行背後的價值觀涉及「維護社會公義」,當中意圖亦包含「引起興論關注」。

(b) 評論題並且具有比較成分。題目要求學生評論法治是否「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支持與反對都必須運用足夠篇幅提出其他核心價值如何「更重要」或「更不重要」,當中應該指出不同核心價值之間的關係,例如法治保障自由還是為了自由值得犧牲法治。

 

 

四、作答提示
1.( a)題開宗明義希望學生利用資料,因此所有分析應該建基於四則資料的例子,然而問題並不囿於「佔領行動」而是問及「參與社會政治事務」,所以答案應該由資料的個別例子開始推論,直至延伸至參與不同社會政治事的原因為止,從例子的目標分析出箇中的目的、意圖甚至價值觀。


2.( a)題問及「不同市民」,學生應該從資料的例子發掘不同持分者,並且從持分者的特質和角度分析參與社會政治事務的原因,例如學生和勞工各自有不同特質和思考角度,從而影響他們選擇不同參與形式和參與目的。


3.( b)題學生要注意「最重要」一詞,從而知悉題目要求比較法治與其他核心價值的重要性,故此,學生需要提出不同核心價值,例如民主、自由、和平、包容等等與法治之間的關係,切記必須以法治為主軸,針對法治的性質,判斷法治具有其他核心價值不可取代的凌駕性。


4.( b)題應該善用不同例子作答,無論支持或反對法治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亦應運用例子作為論據,法治的重要性可以引用佔領金鐘的影響作為論據、自由的重要性可以引用朝鮮或內地的例子、民主的重要性可以引用中國帝制的情況比擬。

文: 羅恒威 (恩主教書院通識科老師、香港通識教育會會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