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性飢餓 全球告急
2014.11.05飢餓,自古是人類大敵。在21世紀的今天,全球仍有8.05億人在長期捱餓,但比起飢餓人口,原來還有至少20億營養失衡的「隱性飢餓」人口在迅速增長。根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最新的「全球飢餓指數」(GHI)顯示,達到「極度告急」和「告急」程度的隱性飢餓人口,正廣泛分布於16個國家,就連發達國家也有1,500萬人受各種營養失衡問題困擾,由於一直低估其影響,令隱性飢餓成為全球飢餓問題一大隱憂。
公共衞生+全球化
主題:對公共衞生的理解+科學、科技與公共衞生+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以往人類如何理解疾病的成因?有關理解是否符合科學精神?
‧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怎樣受經濟、社會等因素影響?
‧處於不同文化下,健康資訊、社會期望及個人信念和價值觀,如何影響人們對公共衞生的理解?
‧社會各界、政府及國際組織在維持及推動公共衞生方面會面對甚麼挑戰?
‧全球化為各國帶來利益抑或只是有利於已發展國家或者是國際性資金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剝削?
‧全球化在不同國家之間或在一個國家內所產生的影響是相同抑或相異?
飢餓:攝入少於1,800卡路里
吃得飽,本來是基本人權,但因為全球糧食分布嚴重不均,至今有8.05億人每天仍活在飢餓之中。
根據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UNFAO)的定義,飢餓是指人體每天攝入少於1,800卡路里熱量。從表一可見,世界的飢餓人口主要分布在貧困的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當地有超過四分一的人仍處於飢餓之中。
2015年前須減少飢餓人口
解決飢餓問題早已是全球共識。聯合國在2000年提出的「千年發展目標」,要求各國承諾在2015年前把全球飢餓人口比例減少一半。實際上,過去十年的世界飢餓人口均持續下跌,減少共2.09億人。從UNFAO最新公布的《世界糧食不安全狀況》報告可以得知,目前已有63個國家實現了千年發展目標,有25個國家更超出目標要求,看來2015年的千年發展目標達成在望。
隱性飢餓:營養失衡
從飢餓區域分布來看,飢餓人口主要還是集中在貧窮地區;但千萬別因此以為飢餓只和窮國有關。事實上,全球大部分的兒童,包括美國等發展國家在內,都正處於不同程度的飢餓狀態。
今年十月,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公布的「全球飢餓指數」便顯示,現時全球有至少20億人飽受「隱性飢餓」(Hidden Hunger)之苦,數量竟是無法攝取足夠卡路里的8.05億飢餓人口的兩倍之多,當中有16個國家更處於「極度告急」和「告急」的隱性飢餓程度,不管窮國或富國,都逃不開隱性飢餓問題。
嚴重致智力低下發展遲緩
所謂隱性飢餓,是一種潛在的飢餓形式,主要由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營養失衡。發展中國家的貧窮家庭,由於購買能力有限,無法負擔昂貴的蔬菜或肉類,多數只會大量進食單一穀物,以吸收碳水化合物來維持體力;又或長期以高熱量的低價垃圾食物充飢,導致營養素攝取不足,最常見的包括缺乏鐵、碘、鋅、維他命A、B和礦物質等人體必需營養素,導致肥胖或其他疾病如缺鐵性貧血、智力低下、發育遲緩等等問題。
發達國家兒童偏食有問題
比起骨瘦如柴的飢餓人口,發達國家的隱性飢餓一部分出現在貧富懸殊的貧窮家庭;一部分則往往因為兒童自小偏食,攝取過多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而維生素和礦物質則嚴重不足,導致小小年紀出現肥胖症、糖尿、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等,這些現象同樣被歸入「隱性飢餓」問題。
情況嚴重 威脅全球人質素
由於兒童處於發育階段,「隱性飢餓」的問題急須正視。根據IFPRI估計,全球正有20億人有隱性飢餓問題,當中14億人出現超重、15億人有肥胖困擾,全球五歲以下的兒童中,更有31%已因缺乏維他命A而有弱視、每年有近1,800萬名嬰兒因缺碘而導致腦部發育不全,可見不管是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隱性飢餓都對未來一代的人口質素構成威脅。這不僅是個人健康問題,長遠亦會為家庭、社區和國家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消滅飢餓 全球有責
人體要保持健康,至少要有碘、鋅、鐵等8種必需的營養素,以及14種必需的維生素;如果長期攝取不足,就會出現各種疾病。不過在不少發展中國家,營養不良仍未被確認為急須治療的「疾病」,令隱性飢餓問題演變成普遍影響兒童生長遲緩和認知力發展不足的原因,當營養不良達到某程度便再難挽回。
兩歲以下 風險最大
隱性飢餓是嚴重的營養問題,在全球分布廣泛,雖然在發展中國家的嚴重程度遠遠超過發達國家,飢餓成因亦有別,但問題都同樣急須關注和正視,尤其在營養知識認知層面,當中又以兩歲以下的兒童風險最大,這個階段的營養如果攝取不足,將對身體和智力的發育有嚴重影響。在英國等發展國家,過去十多年中,就因為社會忽視兒童營養而令佝僂病增長了4倍。
添加營養 加強基因
針對隱性飢餓的解決方案,過去曾有學者主張在食物中添加微量營養素解決,例如加強碘元素的食鹽等;另一方向的研究則是生物強化,在食物作物的基因加入微量元素,令單一的食物可以包含更多營養素。
母嬰營養 問題關鍵
除此之外,母嬰的營養質素亦是隱性飢餓問題的關鍵,部分貧窮國家的婦女飢餓問題嚴重,直接影響幼兒和懷孕母親出現營養不良問題,如何保證婦女在懷孕期至孩子兩歲期間的營養均衡,是貧窮國家減少隱性飢餓問題的努力方向。
小結
目前營養不良問題困擾着全球三分一人口,這一全球問題亦一如熱量攝取不足的飢餓問題,有待全球聯手商議解決方案。將於11月19日舉行的第二屆國際營養大會(ICN2),就是為了加強國際合作,包括研究如何從農業、漁業、衞生、貿易、消費和社會保障等領域制訂改善營養的措施,處理所有形式的營養不良問題(包括隱性飢餓)。
相關概念:全球飢餓指數(Global Hunger Index,GHI)
指數旨在反映全球各國飢餓狀況,每年10月14日由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發布。
統計數據主要依據三個加權指標︰
‧「人口營養不良比例」(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5歲以下兒童體重不足比例」(世界衞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人口統計與健康調查);及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兒童基金會)。
今年的GHI把蒲隆地(Burundi,東非小國)和厄利垂亞(Eritrea,非洲東北部小國)列為飢餓程度「極度告急」的國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多數國家則屬「告急」程度。
相關辭彙
‧肥胖症 Obesity
‧飢餓地圖 Hunger Map
‧均衡飲食 Balanced diet
‧飲食習慣 Eating habits
‧營養不良 Malnutrition
‧營養不足 Under- nourishment
‧國際關注 International concern
‧國際協作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健康生活與習慣 Healthy lifestyle and habits
‧世界衞生組織(世衞)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ood &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Mind Map:隱性飢餓的成因和影響
學習教材
坐言起行 解飢餓問題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圖表,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現時世界的飢餓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國家或區域?(4分)
2.試說出其中三個影響世界飢餓人口分布的因素。(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世界飢餓人口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包括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中美洲和小部分東亞地區如北韓等。
2.影響世界飢餓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
‧貧窮︰發展中國家多依賴農業維生,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容易因突發意外如天災或環境破壞等因素,陷入糧食危機;
‧政治動盪︰長期戰亂的地區經常出現饑荒,主要因為耕地受戰爭破壞,同時會大量損害勞動力和個人財產;
‧天災或疫症︰氣候變化大大影響作物收成,令糧食失收,容易釀成饑荒。發展中國家普遍缺乏資源對抗傳染病及疫症爆發,一旦出現疫症,經濟生產陷入停頓,或因損失壯年勞動力而打擊農業發展。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文章,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食物保障與營養保障
營養不良是導致嬰兒和兒童死亡的主要因素,對嬰幼兒的健康和認知與體格發育的長期影響是不可逆的。食物多樣性、食物強化和膳食營養素補充劑,以及相應的營養教育、公共政策和法規標準是控制隱性飢餓的有效方法。遺憾的是,致力於減少隱性飢餓的行動仍然不足。有一句英國名言說「我們想甚麼、知道甚麼、相信甚麼,到頭來都不會產生任何結果,能產生結果的是──我們做了甚麼」。
貧困的惡性循環與食物保障關係密切:貧困造成食物保障能力低下,產生飢餓和營養不良,引起下一代營養不良造成身體和智力發育不足,學習能力低下,難以獲得薪酬較高的工作,由此形成貧困的惡性循環。因此,對發展中國家而言,食物保障是減少營養不良的重要手段。以國際標準(每日消費能力低於1美元)衡量的話,我國的貧困人口數量龐大,通過食物保障貧困人群的基本營養需求仍將是我國的長期努力目標。
營養保障與食品保障是兩個相互交錯、但又有所區別的概念。對於營養而言,食品保障是必須的,但食品有保障,並不意味着良好營養能夠得到完全保障。目前全球的主要營養問題是雙重負擔:一個負擔是營養素攝入不足,表現為飢餓和其他必需營養素攝入不足;另一個負擔叫做結構性失衡,主要表現為能量和鈉等攝入過多,導致肥胖和各類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顯然,營養雙重負擔不能通過食物保障來全面消除,須要在食物保障的基礎上,通過宣導健康生活方式、傳播營養知識、食物強化和營養素補充、制訂實施公共衞生政策和改善專案來逐步消除。
摘自2014年1月14日《中國食品報》〈實際早期干預 走向良好營養〉
多角度思考
1.作者在文中引述了一段英國名言,主要想帶出甚麼訊息? (4分)
2.你同意作者在文中描述有關貧窮、隱性飢餓和食品保障之間的因果關係嗎? (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作者引述這番話,主要想帶出實際行動的重要性。作者認為有關隱性飢餓如何解決的問題,現時有不少討論卻行動不足,如果不付諸行動,再有效的方法都只是紙上談兵,不會產生任何結果。
2.作答的順序應先說明「貧窮、隱性飢餓和食品保障」三者之間的關係,再提出自己的意見。
作者認為貧窮是導致隱性飢餓和食品保障能力低下的「因」,而且會產生惡性循環,令三者問題不斷惡化下去。原因是︰貧窮會導致食品保障能力低下,影響營養素攝入不足,形成隱性飢餓問題,隱性飢餓又會反過來影響智力和體能發展轉差,令本來的貧窮問題因為身體疾病或體質轉差的原因,更難解決,形成惡性循環。
同意的觀點︰貧窮國家的隱性飢餓問題正是源於貧窮。
不同意的觀點︰「隱性飢餓」的「因」並不一定由貧窮導致,發達國家即使沒有貧窮問題,亦可能因為兒童偏食和速食文化等不同因素影響,出現隱性飢餓的問題。
參考資料
網頁
‧《世界糧食不安全狀況2014》
http://www.fao.org/publications/sofi/2014/zh/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
http://cn.wfp.org/
‧飢餓地圖2014
http://www.fao.org/hunger/en
載自2014年11月5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