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碰瓷兒
2014.10.31內地城市經常有「碰瓷兒」的事情發生,讓人厭惡。表示故意弄壞東西讓人賠償,耍(shuǎ)騙術騙人,以訛(é)詐取利就叫做「碰瓷兒」。現在,「碰瓷兒」現象比較普遍,主要發生於交通事故中,「碰瓷兒」人故意被車輛撞到,或發生輕微摩擦,然後詐取司機錢財。最近,深圳警方破獲「撞車黨」:港人司機助深圳警方擒撞車黨騙徒,落網二人分別姓賴及姓黃,均二十九歲,同是廣東河源人,涉嫌敲詐勒索被刑事拘留(《星島日報》2014年10月14日)。簡單地說,「 碰瓷兒」是一種敲詐行為。
碰瓷兒,原是北京方言,是古玩業的一句行話,指個別不法之徒在攤位上擺賣古董時,別有用心地把容易碎裂的瓷器(cíqì)往路上擱置,專等路人不小心碰壞,他們便可以借機訛詐。據說,碰瓷兒是清朝末年的一些沒落的八旗子弟「發明」的。李純恩感慨地說過:「每一次看到內地某地又發生碰瓷事件,我就高興自己生活在香港。」沒錯兒!在香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基礎還在,別人需要幫忙的時候,我們還會伸出援手。人心不死,人性猶存。這是香港社會珍貴的人文資產,我們要好好兒守護。
最富魅力的器物
說到瓷器,不得不提內地馬未都先生。他的《百家講壇》陶瓷篇開播後,節目大受歡迎,掀起一陣陶瓷熱。他說過一段精妙的話:陶瓷是中華民族最富於魅力的器物。它從誕生之日起就率領我們民族從愚昧走向文明。每一個時代,陶瓷都清晰地將自己的高度標出,讓後人看清並記住文明的歷程。
陶器經過火燒,使本來柔弱的陶土,變得堅韌無比。陶瓷的特性在北京話的語匯中反映出來,部分語匯依然在普通話廣泛流通,比如:「瓷」除了用作名詞外,還可以作為形容詞:堅實(單用),例如:地踩得很「瓷」;也有雙音節詞「瓷實」。瓷實是個口語詞(輕聲),表示「結實、紮實」,像:(形容)地基「瓷實」;(形容)功夫「瓷實」等等。
除了「碰瓷兒」,以「碰」組成的常用詞,在言語生活中經常使用,也值得咱們學一學,較常用的詞:碰釘子、碰勁兒、碰巧、碰頭、碰頭會、碰一鼻子灰、碰運氣等等。
「碰勁兒」是個口語詞,甚麼意思?先看例句:「我正要找她,碰勁兒在街上遇着了。」「碰勁兒」就是碰巧、湊巧的意思。再舉一例:「碰勁兒(碰巧)有人去北京,給他捎去幾本書。」「捎」讀shāo,順便帶東西或傳話。粵語很少用「捎」,普通話倒是很常用,是個高頻使用的字詞。
學校生活中,我們難免有「碰一鼻子灰」的時候,被同學拒絕,或者被師長訓斥,感到尷尬(gāngà),甚至失落,比喻這種處境心情,就用「碰一鼻子灰」。雖多次「碰一鼻子灰」(或用「碰壁」),但願大家夥兒的銳氣依舊。
知識窗
平舌音節ci四個聲調都帶相關字詞,常用字詞如:(第一聲)粢(粢飯);(第二聲)詞、辭、祠、瓷、慈、磁、雌(雌雄);(第三聲)此;(第四聲)次、賜、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