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網絡平台 拉闊兩代鴻溝!?

2014.11.03
745 745

社會不同階層人士對「佔領」事件取態各異、反應不一,大部分年長者傾向穩定為重、年輕人卻為了真普選寧願瞓街。這種不同的取態,可以說是「代溝」,但亦因為新媒體如facebook和WhatsApp等網絡平台的出現而將問題加劇。以新媒體傳播訊息雖然漸成趨勢,但傳統媒體卻不能被淘汰,因為在重要事情上,傳統新聞傳媒角色十分重要,媒體間須要互補不足,所以絕對是多多益善。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主題:人際關係+自我了解+生活素質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現代社會的人際溝通方式如何影響青少年與他人的關係?
‧傳媒所傳遞的訊息和價值觀,對青少年有甚麼影響?
‧有哪些流行而顯著的趨勢會對時下香港青少年構成挑戰和機遇?他們如何回應這些趨勢?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佔領」事件中,大家不難發現指罵參與年輕人「阻人搵食」的,通常是上了年紀的市民,甚至是教育程度不高的「大媽」輩。從網上找相關評論,有人嘗試為這些場景找原因,不約而同,有頗多意見認為這些上了年紀的市民,不少經歷過內地文革等等捱苦的日子,認為現在香港已很好,不想安穩生活被打亂;相反,年輕人放眼將來,希望為自己爭取更好的未來而發聲。

兩代立場不同 接收訊息有別

兩代人立場不同,純粹是因為「代溝」嗎?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就撰文指出:

「世代之間的知識和意見鴻溝本來就存在,新的傳播平台進一步加劇了這些差異。」

蘇教授這麼說是因為他和同事們早前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其中針對市民對社會事件看法日益分歧,從而調查包括市民獲取社會政治資訊的媒體和途徑等情況。結果是:



從以上的調查結果,或者大家只認為選擇哪類媒體接收訊息是「各有所好」而已,何以加劇了世代鴻溝的距離?

不同媒體 傳達訊息各異

各位只要想深一層,就知道問題與所選取的媒體的立場有關。傳統的媒體,如現今香港的報章、電視台、電台等等,大部分立場未致於兩極化,雖然有傾向性,但普遍不會大鑼大鼓告訴你,自己是支持佔中或反對佔中;然而,大眾從其作風言論,早就把她們分門別類。的確,部分傳統媒體比較親政府,甚少對政府作出尖銳批評和負面報道;當然,亦有站在民眾一邊說話的。

至於新興的媒體,例如facebook內常見的網絡媒體,壁壘分明,而大部分擺明車馬支持「佔領」的一方,無論文字、相片和觀點,各方面內容都是「力撐」的,多依賴新媒體接收資訊的年輕人看後,受到的影響必然不同於看傳統媒體新聞為主的較年長一輩。

新媒體冒起,亦大受年輕人歡迎,而未來是年輕人當家作主的世界,那麼,大家是否不用理會傳統媒體?



「佔中」開始 網絡媒體Fans大增

大家不妨參考Social bakers網站內對香港「Top Media facebook Page」(最受歡迎傳媒的facebook專頁)的統計。由「佔領」開始至十月十日止,有以下的統計結果:



資訊傳播要快捷、方便、免費

資料顯示,「佔領」開始後,網站媒體的Fans人數大幅飆升,例如大家在facebook常見的《熱血時報》,兩星期多了十一萬Fans。不過,由傳統媒體如《蘋果日報》、「雅虎香港新聞」所開發的facebook版新聞專頁,受歡迎程度卻企穩在首兩位,前者的Fans人數更大幅拋離其他傳媒專頁。

這個現象說明甚麼?或者正如蘇教授在「媒體分眾的世代鴻溝」一文所說:

「在緊急的時候如佔領抗爭運動,人們更渴求最新消息,對新聞傳媒更依賴,特別是一些傳播速度快、方便、免費和可以雙向甚至多向通訊的媒體,而且人際網絡的口語傳播也應更頻密。」

這解釋了網絡媒體的Fans人數為何在「佔領」開始後大大增加;然而,人們在重大事件上,還是對媒體報道的專業性有所追求,所以即使在網絡平台上,仍然會選擇有傳統媒體背景的網絡新聞,以互補不足。

小結

根據「市民獲取社會政治資訊的媒體和途徑」的民意調查顯示,「免費電視」與「免費報章」在「高教育青年」、「中教育中年」與「低教育長者」三方,雖比率不同,但均穩佔首兩位,比率由兩成幾至三成幾不等,然而在「社交媒體」及「網上媒體」方面,青年的15%及10.4%,與長者的0%及0.5%,卻相距甚遠,或者大家不會感驚訝,造成的世代鴻溝亦是必然。不過,無論是哪類媒體,大家一致追求的都應是不偏不倚的「真相」!





相關概念:傳統媒體(Traditional media)VS 新媒體(New media)



相關辭彙
‧傳媒素養 (媒體素養) Media literacy
‧溝通網絡 Communication network
‧人際溝通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互補 Complementary
‧互動 Interplay
‧代溝 Generation gap

Mind Map: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關係



學習教材

劇照當新聞 新媒體惹的禍?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時事漫畫,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圖中的人們都在做甚麼?為甚麼說「對眼向我抗議」?(4分)
2.「圖中現象會拉闊世代鴻溝」,你怎樣理解這個說法?(6分)
3.承上題。你認為該如何解決以上問題?(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圖中以帳篷做背景,相信是說及「佔領」人士,他們經常「機不離手」,用智能手機上網到facebook和WhatsApp,接收有關資訊,甚至親自發放消息或作出回應。「對眼向我抗議」除了是因為「機不離手」,加上晚上使用電子產品,熒幕光度容易對眼睛造成損害外,同時亦暗示了他們對網上接收和發放資訊的依賴。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想一想以新媒體接收訊息和傳統媒體的內容資訊有何分別,會不會因此影響了接收者的觀點立場,而使用兩類媒體的人又是不是在年齡層有明顯分別,所以會「拉闊世代鴻溝」。)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問題癥結在兩代人接收的訊息有別,多聽多看固然是辦法,但如何讓彼此都多聽多看對方所使用的媒體呢?)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及圖片,請大家思考並回答問題。

資料
「佔領」事件引發警民衝突,政府新聞統籌專員在facebook貼上以下一張相片,還留言「任何人用暴力都不對。警員因工受傷也值得同情」。相片在網上瘋傳,有人真的以為有警員在衝突中受傷如此,後來香港電視澄清這是一張劇照。



多角度思考
1.你知道「劇照」事件帶來甚麼影響嗎?(4分)
2.承上題。你認為是甚麼原因導致事情的發生?(6分)
3.縱然誤導訊息容易通過網絡平台發放,你對新媒體有何評價?(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劇照」在facebook出現不久,即被迅速傳開,有「心水清」者知道不是真實情況,但亦有不少人相信有「警員」受傷,並將矛頭指向「佔領」人士,認為他們是暴徒,支持警方武力執法。
2.互聯網世界,人人可自由表達意見、發表圖像(雖然有法例防止網絡犯罪,例如發放色情圖片,但當事情發生後才能作出行動),可是缺乏傳統媒體的「守門人」角色和環節,許多未經證實或影響性大的消息也會流出。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請思考新媒體傳遞訊息比傳統媒體優勝之處。)

參考資料

網頁
‧新媒體的負面影響與控制措施──以互聯網和手機為例
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14/52789/214319/13945281.html
‧中大民調:香港新聞公信力
http://www.com.cuhk.edu.hk/ccpos/images/news/PressRelease_140102_credibility.pdf
書刊
‧《現代思潮與新聞文化》
作者:姜華  出版:香港中和

載自2014年11月3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