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探討基因改造食品問題

2014.10.29
722 722

新聞議題練習紙

背景

日前,美國最新一期《消費者報告》指出,雖然很多包裝食品都列明「天然」,但在相關的實驗中,研究人員抽檢了美國市面上的燕麥穀類早餐、薯片,以及嬰兒配方奶等包裝食品,檢測發現許多標示着「天然」字樣的食品,都含有數量頗多的基因改造生物。其實,生物科技發展已有一段長時間,而且愈來愈廣泛應用在農業中,然而基因改造食品至今依然備受爭議。

新聞重點

‧了解生物科技應用與生產食材的關係
‧何謂基因改造
‧了解基因改造食品的利弊









新聞資料

基因改造安全性成疑

資料一
最新一期美國《消費者報告》指出,即使有標示着「天然」(natural)字樣的包裝食品,仍然可能含有基因改造生物。報告指,經過加工製造的食品,如果含有玉米或大豆成分,除非明確標示「有機」或具有「非基因改造工程認證」(Non-GMO Project Verified)的標章,否則很可能含有基因改造生物(GMO)。
資料來源:2014年10月9日《星島日報》A21

資料二
一些有關生物的研究指出,「基因改造生物」可能破壞免疫系統、肝臟和腎臟。美國消費者聯盟的資深科學家Michael Hansen說:「現時無足夠的研究證明『基因改造生物』對人體有害,但全球的科學家均認同『基因改造生物』有潛在可能把致敏源加進食物,影響人體健康。」
過去二十多年,經基因改造的種子已逐步廣泛應用,而農夫可透過使用一種名為「草甘膦」(glyphosate)的除草劑,令農作物產量比之前多出十倍。出產此除草劑的科技公司,亦有生產免受除草劑傷害的經基因改造種子。對農夫來說,新的問題來了,因催生了能抵抗除草劑的「超級雜草」。Michael Hansen說:「歸根究柢,是引入了『基因改造生物』。」
資料來源:Consumers Union of U.S,‘GMOs and food: Do you know what you're eating? Foods that contain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should be labeled Published’

資料三
內地傳媒揭發湖北省武漢市一家大型超級市場,出售的三款大米含有抗蟲基因改造成分BT63。BT63是由華中農業大學研發的專利轉基因抗蟲水稻,於九九年成功研製,並於○九年獲農業部批出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但不批准商業化種植,故市面上的基因改造大米均屬非法。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王婧指,內地業界有做過相關研究,發現老鼠吸收BT63後,肝腎產生過敏反應。
資料來源:2014年7月29日《頭條日報》P8

資料四
一些基因改造農作物具抵抗害蟲的能力,可是害蟲長年累月接觸某種毒素,體內自然會產生抗體,有可能變成不怕殺蟲劑的「超級害蟲」。對基因改造棉花進行的研究表明,棉花內的毒素造成主要害蟲棉鈐蟲的抗藥性發展,有可能導致超級害蟲的出現,令基因改造棉花在八至十年內失去抗蟲力。
資料來源:香港綠色和平網站

設基因改造標籤的困難

資料五

根據調查,有百分之九十二美國受訪者希望設有「基因改造生物」標籤,但美國聯邦政府並未有推出相關措施,並交由各州政府自己處理。有不少種籽生產者和大型食品製造商極力反對「基因改造生物」標籤,更曾於加州和華盛頓州,花費近七千萬美金,阻止相關標籤措施立法通過。這些生產者和製造商指,在無任何證據指「基因改造生物」有害時,被標籤「含基因改造成分」的食物會被定為次於傳統和有機食品。
資料來源: Consumers Union of U.S
(www.consumerreports.org/cro/2014/10/where-gmos-hide-in-your-food/index.htm)

資料六

國際間正致力訂立一套公認的基因改造食物標籤制度,但現時食品法典委員會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仍未達致共識。雖然如此,有些國家已各自就基因改造食物標籤訂立要求。為了加強消費者對基因改造食物的認識及作出知情選擇的能力,食物安全中心支持本地食物業界主動為基因改造食物設立自願標籤制度。
資料來源:食物安全中心《基因改造食物自願標籤指引》
(www.cfs.gov.hk/tc_chi/programme/programme_gmf/files/gm_label.pdf)

基因改造標籤的重要性

資料七

超過百分之六十的受訪者指,他們認為「天然」就是「無基因改造生物」。但在測試中發現,近乎所有被標示為「天然」的樣本,均含有「基因改造生物」的成分,其中有些生產商在測試之前,已在商品包裝除下「天然」的字眼或者被證明為不含「非基因改造生物」。《消費者報告》的安全及可持發展中心主管Urvashi Rangan說:「由於這些字眼很有誤導性,因此我們要求政府禁止食品附有『天然』的標籤。」
資料來源: Consumers Union of U.S
(www.consumerreports.org/cro/2014/10/where-gmos-hide-in-your-food/index.htm)

資料八
現時全球已有五十四個國家及地區實施基因改造強制標籤,而這是最保障市民的基本知情及選擇權的最簡單辦法。通過消費者的決定,向市場發出是否願意購買基因改造食物的訊息,逐步提高食品生產與供應商在使用食材上,更關注基因改造生物對生態環境與人體健康帶來的風險和危機。
資料來源:香港綠色和平網站

資料解讀

基因改造安全性成疑

資料一
‧附有「天然」標籤的食品,可能含有基因改造成分;
‧食品說明有「有機」或「非基因改造」的字眼,才可視為有力準則。

資料二

‧無有力的證據證明「基因改造」影響人體機能運作和器官;
‧專家認同「基因改造」對人體健康會構成威脅;
‧使用經基因改造的種子可提升農產量,但卻衍生另類問題。

資料三

‧內地有含經基因改造、能抗蟲的大米非法在市面出售;
‧有環保組織曾作動物測試,指引起過敏反應,安全性存疑。

資料四

‧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下,活下來的害蟲有抗體,不再受殺蟲劑威脅;
‧更具抗蟲劑的新品種害蟲出現;
‧基因改造棉花不出十年間失去抗蟲能力。

設基因改造標籤的困難

資料五

‧統計數據指,絕大部分美國人希望設「基因改造生物」標籤;
‧美國聯邦政府不積極開展設立標籤工作;
‧種籽生產者和大型食品製造商反對設標籤,認為削弱相關食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資料六

‧未有具國際標準的基因改造食物標籤制度;
‧各國自行訂定基因改造標籤的要求;
‧現時本港標籤制度只屬自願性質,未具約束力。

基因改造標籤的重要性

資料七
‧超過一半受訪者以為「天然」包含「無基因改造生物」的意思;
‧很多標明是「天然」的食品,有基因改造成分;
‧「天然」字眼具誤導性,應該禁用。

資料八
‧強制性基因改造標籤,是最有效保障消費者的權利;
‧強制標籤使食品生產與供應商,通過消費者的選擇,關注基因改造食物的問題。

涉及單元及主題
單元:公共衞生
主題:對公共衞生的理解+科學、科技與公共衞生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科學與科技的發展怎樣影響人類對公共衞生的理解?
‧處於不同文化下,健康資訊、社會期望及個人信念和價值觀,如何影響人們對公共衞生的理解?
‧在公共衞生的範疇,科學與科技的發展如何受不同因素影響及引發哪些議題?科學和科技研究的成果如何受到尊重和保護?

相關概念
‧食物安全 (食品安全) Food safety
‧食物安全條例 Food Safety Ordinance
‧基因改造食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GM food)
‧生物科技 Biotechnology
‧生態危機 Ecological crisis

多角度思考

1.根據上述資料,美國的《消費者報告》反映了甚麼問題?
建議思考方向:
‧了解該報告就食品標籤的研究方向
‧辯明消費者對食物成分的理解和研究結果的差別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發展基因改造食物有何爭議?
建議思考方向:
‧了解基因改造的原理
‧了解基因改造技術應用在食材的原因和形式
‧了解現時基因改造技術發展的程度
‧分析基因改造(人為)對自然生態的影響

3.
試說明在設立「基因改造」標籤時有何難度。
建議思考方向:
‧了解現時國家及國際間在制訂標籤時的進程
‧分析在制訂相關標籤時有哪些持分者及其理據何在

載自2014年10月29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阿寶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