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青少年面對爭議問題,容易實踐「和而不同」嗎?

2014.10.27
703 703

專題探究



探究過程

第一階段:背景資料

‧從書籍中找尋「和而不同」的論述,了解其中立場、原因和方法;
‧青少年對不同價值和觀點的意見,通常有何反應,可通過研究有關青少年成長的書籍了解,找出有否普遍相同的特點;
‧從報刊報道和互聯網資訊,了解今次「佔中」事件,人們的對立情況。

第二階段:蒐集資料數據


‧製作問卷,進行調查,訪問對象分兩組,分別為中學生和大學生或在職青年;
‧建議訪問內容包括:
~你如何理解「和而不同」的主張?你認同這主張嗎?通常遇到甚麼事,會因與別人意見不同而令你印象深刻又耿耿於懷?
~你會對這些事和人作出怎樣的反應?你通常會以甚麼途徑去表達?
~有否試過為了保持雙方關係而調整你的表達方式,例如語氣和內容?
~當你表達完畢後,有甚麼後果或影響?
~試過在現實生活中,因為意見不同,斷絕與某人的友誼或在社交網站「UNFRIEND」別人嗎?相反,有試過被「UNFRIEND」嗎?原因何在?
~因為彼此意見不一而影響關係,你對此處理態度有何看法?

第三階段:分析資料數據


‧統計資料:認同與不認同「和而不同」主張的情況;
‧歸納資料:甚麼類型的事件會令青少年特別「上心」;分別把兩個組別被訪者對這些事的反應和表達方式或途徑歸類;
‧分析資料:綜合資料所得,青少年在遇上不同意見觀點的人和事時,願意實踐「和而不同」的處世態度嗎?當中有甚麼困難,例如事情的性質,令他們卻步?此外,對比青少年成長特徵,較年幼,還是較年長的青少年,會比較容易以「和而不同」的態度面對人事?為甚麼?

載自2014年10月27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