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譯字譯句(一)
2014.10.23HKDSE的文言文考甚麼?與以往的HKCEE有甚麼不同?蕭源老師將一連幾期,與各位分析!
今期要說的,主要是譯字譯句的方法。大家知道古文語法與今天不同,要成功譯字譯句,必先掌握古文的Grammar。
(1)人稱代詞 難度**
人稱代詞 |
白話文 |
文言文 |
|
第一人稱 |
我(們)、我(們)的 |
我、吾、予、余 |
謙稱:愚、弟、小人、鄙人 |
第二人稱 |
你(們)、你(們)的 |
女、汝、爾、若、子、乃、而 |
敬稱: 君、閣下、兄、先生、足下、大人 |
第三人稱 |
他(們)、她(們)、(們)、他(們)的、它(們)的 |
彼、之、其/ |
/ |
(2)主語省略 難度**
主語是句子的主體,賓語則是指一個動作的接受者。
如「我打你」中,「我」是主語,「你」便是賓語了。
文言文中常常會省略主語。
例:怡為源妻,發胖似豬,甚無奈。
究竟是誰發胖,誰感無奈呢?(答案:源發胖,怡無奈)
(3)賓語省略 難度**
賓語省略亦是文言文中常見的現象。省略的賓語有時可以用代詞「之」來代替。
例:源與穎嘗同席讀書,有美女過門者。穎讀如故,源廢書出看。
阿穎仍在讀甚麼?阿源出去看甚麼?(答案:阿穎讀書,阿源出看美女)
(4)倒裝句 難度**
倒裝句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文言文中的句子成分的順序發生變化,出現前後顛倒的情況。常見的倒裝句式有以下幾種:
1. 主謂倒裝句:謂語放在主語的前面。
例1:甚美,源之妻!
(阿源的妻子,很美!)
2. 賓語前置句:
疑問代詞如「誰」、「何」、「安」等作賓語,常置於動詞之前。
例1:穎:「微吳尊,吾誰與歸?」
(沒有吳尊,我與誰在一起呢?)
(5)一詞多義 難度***
此外,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時,必須把它放到句子本身去推斷字詞的意思,這樣才能準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2007年會考試題內便曾出現「馬病肥死」一句要求考生作出語譯,而此句指「馬匹因過肥而出問題,死了」。但句中「病」字若配合不同句子,其實可有不同解釋。如:
出處 |
文句 |
解釋 |
《訓儉示康》 |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 |
指弊病 毛病 |
《扁鵲見蔡桓公》 |
「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
指疾病 |
《廉頗藺相如列傳》 |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 |
指生病 有病 |
《揠苗助長》 |
「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
指疲勞 困苦 |
《論語衛靈公》 |
「君子病無能也,不病人之不知已」 |
指擔憂 憂慮 |
模擬測試1 難度*****
示範2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魏武謂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 「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脩記:「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臼,受辛木,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脩同,乃歎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世說新語》 |
1. 卿未可言,待我思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令修別記所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詳細的答案表,看看你的答案屬於哪一項?看看自己是否已完成全部的翻譯、確保已找出全部的古文Grammar現象?
1. 卿未可言,待我思之(3分)
卿未可言(1分) 待我(1分) 思之(1分) |
3分 |
你先不要說,等待我想想這個問題/這件事 你不要說,等待我思考一下它 |
|
2分 |
|
你不可以說,等待我想想看 你未可以告訴,先等待我想想(它) |
|
1分 |
|
你先不要說,我要想想 你先不要說,我會考慮一下 你不能說話,等待我先作考慮 你不可說話,等待我思 |
|
0分 |
|
你不可以言,待我想想 沒有說話,讓我先想 |
2. 令修別記所知(3分)
令修(1分) 別記(1分) 所知(1分) |
3分 |
魏武帝下令楊修把他所知道的另外記下 (魏武帝)下令楊修另外記下他所知道的 (魏武帝)下令楊修另行記下他所知道的 |
|
2分 |
|
迫使楊修把他所知道的另外記下 要求楊修把他所知道的另外記下 |
|
1分 |
|
下令楊修不要忘記他的認知 命令楊修把他知道的秘密記下來 |
|
0分 |
|
希望楊修不要忘記對他的認知 令楊修不要記住他的知識 |
譯文
魏武帝曾從曹娥碑旁經過,楊修陪同。碑的背面題着「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魏武帝對楊修說:「你知道意思嗎?」楊修答道:「知道。」魏武帝說:「你先不要說,等我想想看。」走了三十里,魏武帝說:「我想到了。」命令楊修把他所知道的另外記下。楊修寫下:「『黃絹』,是有顏色的絲,從字的角度說,合起來就是『絕』字;『幼婦』是少女,兩字合起來是『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兒子,合起來是『好』字;『齏臼』適用來容受辛辣食物的器皿,受辛兩字合起來是『辭』字;這就是所謂『絕妙好辭』的意思。」魏武帝也記了下來,和楊修所記的一樣,便嘆息說:「我的才氣比不上你,竟然差了三十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