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野生動物瀕危與人類關係
2014.10.22新聞議題練習紙
背景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表最新的《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自一九七○年起,全球野生動物的數目減少超過一半,與此同時,人類的人口卻增加一倍,指責人類失控擴張是動物消失的元兇。報告並指,人類進行野生動物交易的行為不但危及物種數量,還會對保護區管理員造成生命威脅,而國家的經濟發展會受致命傷,社會也將瀰漫貪污風氣,故此野生動物減少屬國際關注的重大事件。
新聞重點
‧解釋野生動物數目現況和減少的速度。
‧分析野生動物減少的原因,與人類行為有何關係。
‧野生動物減少,對生態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指出動物應享有的權益。
新聞資料
物種減少狀況
資料一
倫敦動物學會(ZSL)最新發布的生命地球指數(LPI)顯示,全球野生動物數量銳減,程度比兩年前的估計更嚴重。報告顯示,過去40年裏,野生動物數量減少了一半,野生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魚類數量平均減少了52%,淡水野生動物數量減少了76%。全球野生虎的數量從一個世紀前的10萬隻減少到目前的3000隻。在情況最嚴重地區之一的加納,一個自然保護區的野生獅子數量在過去40年裏減少了90%。
資料來源:BBC英倫網2014年9月30日
物種減少因由
資料二
報告批評動物消失幾乎與人類有關,濫伐森林、氣候變化、過度捕魚及捕獵等問題,使大量棲息地遭受破壞。富裕國家的最大罪行是碳排放,貧窮國家則不斷在森林開發土地。
數量驟降的野生動物非洲中西部森林象棲息地範圍迅速縮細,現只相當於過去的百分之六至七左右,從2002年至2011年,牠們的數目下跌逾六成,主因是偷獵猖獗。尼泊爾虎數量從1910年的十萬隻大幅減至2010年的三千二百隻,原因是棲息地受到破壞及偷獵。孟加拉白眉長臂猿受到棲息地消失的影響,數量大幅下降。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2014年10月1日
資料三
專家估計每年從野生動植物衍生的商品價值達三千億美金。除去魚獲及木材,亦有二百億美金。相比之下,咖啡,茶葉及香料的跨國商貿活動中,估計總值一百七十億美金。野生動物由捕捉至售出而衍生的商品,估計價值已提升介乎25倍至50倍之間。收割商、中介人、傭工及貪污的官員建立完善網絡,利用漏洞把數以百萬計的瀕危植物及動物運往各國。整個貿易規模對法規及執行造成很大挑戰,很多擁有豐富物種的富裕國家,都不會運用資源執行國家及國際間公約去保護其野外生態。
資料來源:愛護動物協會
資料四
一份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團隊,於美國期刊《科學》(Science)的研究指出,全球野生動物數量減少,是社會衝突、犯罪甚至童奴氾濫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地區衝突的結果。研究者相信,這樣的認知使得野生動物保育比過去顯得更加重要,也呼籲生物學、經濟學、政治學、犯罪學與公共衞生等各領域研究專家可以共同投入,因應這個在全球及地區規模都十分關鍵的挑戰。
報告將野生動物走私比喻為毒品走私,能夠吸引並孕育組織性的犯罪行為。由於象牙、犀牛角等珍貴的野生動物資源利益相當可觀,許多盜獵者與犯罪集團參與其中。報告舉例,在非洲活動的數個武裝組織,都透過走私動物,獲得支持恐怖攻擊的資金。
資料來源:《風傳媒》網頁
保護生態的建議
資料五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對於日前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有關購買及食用野生動物的解釋草案,深表歡迎,認為此舉可以有效拯救被列入一級、二級以及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四百多種瀕危野生動物,其中包括穿山甲、老虎、金錢龜以及亞洲象等。如果非法獵捕、殺害,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最高可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而如果在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贓物而予以收藏、轉移、收購或者代售,則可被判處最高三年有期徒刑。
資料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
資料六
農場動物福利委員會(Farm Animal Welfare Council)在1979年草擬了一套建議指引「五大自由」,其後成為了大部分國家的動物福利法例:
‧免於飢渴的自由:隨時均可享有清水及足夠維持健康及補充體力的食物;
‧免於因環境而承受痛苦的自由:提供舒適的環境,包括居所及棲息處;
‧免於痛苦或傷病的自由:防止傷病,或盡快診斷及給予治療;
‧表達天性的自由:提供足夠空間和合適設施,並讓動物與同類作伴;
‧免於恐懼不安的自由:以合適的生存環境及方式對待動物,避免產生任何精神上的痛苦。
資料來源:愛護動物協會
資料解讀
物種減少狀況
資料一
‧國際研究報告指出野生動物生命正受威脅,過去四十年少了一半,其中較為嚴重的物種包括淡水野生動物、野生虎和獅子,數目逐年大幅減少,損害性雖然未必是即時,但如果自然界的物種不能維持平衡的話,將會影響食物鏈。
物種減少因由
資料二
‧分析野生動物消失原因,很多都是人為所致,包括過量砍伐森林、氣候變化、過度捕魚及獵殺等問題,破壞了動物棲息地,影響動物生存;人類如能約束自己行為,能夠減低對牠們的傷害。
資料三
‧指出野生動物的商業價值,高達幾百億美金,在「有價有市」的情況下,不法商人利用現有條例的漏洞,從中取利,加上國際間執行保護動物公約的意識不強,野生動物的生命在「商業化」下,長期受到威脅。
資料四
‧學者研究報告指出,野生動物減少,還會引發其他的社會問題;
‧野生動物是有用資源,有一定價值,正因如此,成為罪犯爭奪的目標,故此除了要維持生態平衡而保護牠們,為了防止罪案發生,也要保育野生動物。
保護生態的建議
資料五
‧中國是一個喜歡食野味的國家,又愛以動物入藥,當中不少是珍貴藥材;一直以來,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十分薄弱,如今逐漸改善,新推草案重點保護國家級瀕危動物,如穿山甲、老虎、金錢龜以及亞洲象等,算是一大進步。
資料六
‧指出動物也有權益,外國早於上世紀七十年代草擬動物應該享有的五大自由,包括居住環境、糧食和健康等的保障。
圖片
‧廣告指出野生大象面臨的威脅,因象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原材料,通常被加工成藝術品、首飾或珠寶,故此成為捕獵目標;一般搜獲的象牙會被銷毀,藉此向非法捕獵及偷運象牙的不法分子發出訊息,並向消費者灌輸必須停止購買象牙製品,市場對象牙的需求正是助長非法獵殺大象的主因。
涉及單元及主題
單元:能源科技與環境
主題: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人們的生活方式及社會發展怎樣影響環境和能源的使用?
‧社會大眾、不同的團體和政府,可以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作甚麼回應?
相關概念
‧生態系統 Ecosystem
‧可持續性 Sustainability
‧瀕危物種 Endangered species
‧世界野生物日 World Wildlife Day
‧生命地球指數 Life Planet Index
‧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多角度思考
1.參考上述資料,綜合目前野生動物減少的原因。
建議思考方向:
‧環境方面:人類過度砍伐森林、過度抽取江河湖泊的水等行為,破壞動物棲息地,加上過度排放二氧化碳,超過自然的承受能力和物種再生能力;
‧行為方面:過度捕獵、黑市買賣等。
2.大自然界弱肉強食是正常不過的事,保護野生動物有何重要性?
建議思考方向:
‧根據聯合國的資料,野生動植物在生態、遺傳、社會、經濟、科學、教育、文化、娛樂和審美方面,對於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福祉等範疇,都有很重要的貢獻,所以有須要予以尊重及保護。
3.試建議一些保護野生動物的方案。
建議思考方向:
‧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和加強反捕獵、反走私措施;
‧科研工作,如人工繁殖珍稀動物;
‧加強環保立法和宣傳教育,灌輸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亦要加強環保意識,為野生動物提供適宜的繁殖和生存條件。
載自2014年10月22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