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心!謠言惑眾
2014.10.22佔領運動發展至今已超過大半個月,不同的媒體、網站和手機通訊程式等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停發布相關消息。然而,在海量的訊息中,謠言滿天飛,時而說警方清場,時而說某名人勸籲示威者離開,甚至有指解放軍入城鎮壓!在現今的互聯網和科技發展下,訊息傳播快如光速,如幻似真的謠言嚇得大家人心惶惶。我們該如何面對這個「謠言惑眾」的世代呢?
今日香港+全球化
主題:生活素質+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香港居民對社會及政治事務的參與程度和形式受甚麼因素影響?他們的參與有甚麼意義?為甚麼他們會有不同的訴求?有關訴求帶來甚麼影響?
‧全球化的擴散是促進國際間的了解,抑或加劇了種族、宗教、文化和政治實體之間的衝突?
‧內地和香港的社會應怎樣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為甚麼?
網絡瘋傳 如幻似真
謠言一:解放軍入城 有圖有真相?
九月二十八日下午,自警方於干諾道中施放第一枚催淚彈後,示威現場氣氛緊張,警方除了向佔領區增派人手外,示威者亦由原來金鐘的佔領區,逐步向灣仔退守。其時,網上開始流傳一張解放軍進入香港市區的照片,指解放軍將要鎮壓是次佔領行動。
然而,有網民隨即指出照片為舊相,而學生組織學民思潮亦在其官方社交網站發文指正,又勸籲大家勿再誤傳。其後,行政長官梁振英亦公開表示,有傳言說解放軍出動、警察開槍等,全是沒有事實根據的,希望市民保持冷靜,不要誤信謠言。
謠言二:佔領搞出人命 律敦治有產房?
由於示威者佔領金鐘、灣仔及銅鑼灣部分道路,有不少巴士路綫要改道,對不少市民帶來不便。九月三十日,網上有一篇facebook帳號「Marc Tan」的署名文章,指他原本支持佔中,但他朋友懷孕的太太因佔中交通擠塞,送往律敦治醫院分娩時被延誤,令女嬰嚴重腦缺氧、大量腦細胞死亡。
此文章一出,隨即被網民瘋傳,有反對佔中的團體轉發時更指,佔中行動害人不淺。不過,有網民就發現,律敦治醫院根本沒有產房,直斥這是反對者創作的故事。醫管局其後澄清並無此個案,亦證明律敦治醫院並無產科,當局發言人指,收到傳媒查詢後,已即時澄清,但並無意圖追究發布者「Marc Tan」。
無組織示威 訊息難控制
除了上述兩則在運動初期較受關注的謠言外,與佔領運動相關、大大小小的謠言,一直源源不絕。是次佔領運動的規模大,參與者眾多,難以辨別示威者參與佔領的目的,而且不少示威者屬自發性質,實在難有團體可以控制佔領場面及有關佔領消息的發布。
謠言止於智者 冷靜辨別真偽
曾有網民聲言,是次佔領運動能在缺少大團體的領導下,持續號召大量群眾出動,是有賴互網聯和facebook的功勞。誠然,互聯網無地域、無時限的特性,令佔領行動消息能快速傳播,人們不用只依賴傳統媒體,如報章、電視台和電台去收接訊息;而對佔領參與者、甚至對關注事態發展的人而言,網上社交平台便成了他們發布和接收消息的渠道。
可是,當消息的傳播和發布變得容易之時,一些錯誤指引、謠傳等未經核實的消息,同樣會大肆流傳,令群眾引起憂慮。因此,在現今訊息爆炸的年代,每個人都有責任為消息把關。
動盪之際 謠言氾濫
網民能成功拆破上述律敦治醫院的謠言,在於其了解律敦治醫院所提供的醫療服務,絕不包括產科專科服務。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曾表示,自己每日在facebook和WhatsApp都收到不少訊息,但不會盡信,轉發前更會先核實。他認為,每逢有爭議的事件發生,謠言就會更氾濫。
以前,傳統的媒體有記者、編輯等把關,以核實消息,但蘇鑰機指,由於網絡媒體和社交網絡,講求速度,令謠言傳播的機會更高,因此他建議在接收親友的消息時,要仔細核實訊息來源,是屬於轉載或是第一手資料。
小結:團結止謠言 造假有人知
每逢有大規模的群眾運動,謠言四散在所難免,例如「八九民運」,就曾多次傳出李鵬中槍、鄧小平病逝等謠言。然而,在現今資訊科技發達和互聯網普及的年代,謠言一方面會快速傳播,但假消息同樣亦很快會被揭穿,即使是有立場的傳統媒體,也不能如以前般主導輿論和新聞訊息,因此一些造假或被扭曲的事實亦很容易被拆破。
相關概念:公民記者(Citizen journalism)
「公民記者」的意思有別於一般傳統傳媒的記者,它不是一種行業,是因為互聯網和資訊科技普及而出現的一種民間自發行動,能監察社會運作和當權者的工作表現。
現時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被廣泛使用,一般市民可以在自己的網誌、社交平台等,發布獨立於主流傳媒的報道,人人皆可做記者。同時,網上的獨立媒體大量湧現,例如「香港獨立媒體」、「破折號」,甚至專為是次佔領行動而成立的「926 平民在政總現場」等,都鼓勵市民成為公民記者,自發報道各種社會議題。
惟有別傳統記者有接受傳媒專業訓練,公民記者的自發和自主性質,令其在資訊發布時,未必會堅持客觀中立,或會有主觀取態,難以準確記錄、報道和還原新聞現場實況,以致觀點或會存在偏見。
相關辭彙
‧互聯網 Internet
‧公信力 Credibility
‧多媒體 Multimedia
‧公民參與 Civic participation
‧可信性(信度、可靠性) Reliability
‧批判性思考 Critical thinking
‧大眾傳播媒介([大眾]傳媒) Mass media
‧資訊及通訊科技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Mind Map:謠言傳播與互聯網的關係
學習教材
新媒體年代 人人是記者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圖片及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十月三日,旺角佔領區的衝突由下午持續到晚上,協助英國廣播公司採訪的獨立記者Tom Grundy被反佔中示威者打傷。當晚在facebook和WhatsApp就流傳Tom呼籲將拍攝到衝突過程的照片發給他。但Tom對本報說,自己並無發出過此呼籲,更稱已經收到上千封電郵,「每隔幾分鐘就收到一封,我只能用自動回覆澄清。」他坦言社交網絡令謠言更易散播,亦根本追查不到源頭。
摘自《星島日報》2014年10月7日A20
多角度思考
1.試描述圖片一反映甚麼事件?(4分)
2.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在現今互聯網和科技發展下,謠言散播的情況如何?試建議有效制止謠言散播的方法。(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在佔領行動中,有互聯網的消息以圖文並茂的方式,指中國駐港解放軍部隊出動,疑似有意鎮壓是次大規模的示威活動。學生組織學民思潮在其官方社交平台澄清,有關疑似解放車出動的圖片為舊圖,與是次佔領運動無關。
2.
謠言散播的情況:
‧傳播速度快,而且無分地域,亦無時間性;
‧謠言的源頭難以追蹤;
‧人人都可以是謠言的發布和轉發者。
有效制止謠言散播的方法:
‧可善用互聯網上工具,從多方面核實資料來源;
‧向轉發消息者查明資料屬第一手資料或是轉發資料;
‧無論是個人或團體,在識破謠言後,應盡力和盡快澄清。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互聯網及新媒體興起,令不少傳媒積極開發網上新聞,大專院校亦加強網上新聞教育。有浸會大學研究顯示,傳媒業界及學術界對網上新聞工作所需的主要技能、職責和概念有差距。
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英及其團隊,於前年開始在香港進行首個比較亞洲範疇網上新聞工作和新聞教育的研究,以問卷調查形式,分別成功訪問逾一百名網上新聞工作者,及近一百二十名以網上數碼新聞學為主要學習目標的學生,包括四個由教資會資助大學開辦的新聞課程。
調查顯示,網上新聞工作者認為傳統寫作和說故事能力,比商業管理和多媒體工作更重要;網上新聞學學生分別認為,影音新聞報道和說故事能力,為最重要的技能和表現。
研究團隊認為,雖然現今新聞系學生有一定程度的新媒體技能,但網上新聞教育工作者,不應為傳授電腦技能而放棄傳統新聞工作技能;建議應同時注重教授寫作和新聞判斷力等傳統技能,繼續推行此等傳統新聞學課程。
摘自《星島日報》 2014年9月12日F2
多角度思考
1.根據資料,試簡述網上新聞工作者和網上新聞學學生對工作表現的期望的異同。(4分)
2.你認為新媒體和公民記者的興起,對消息傳播有何利弊?(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網上新聞工作者和學生,均重視闡述新聞故事的能力。網上新聞工作者較重視記者本身對處理新聞的專業程度,如寫作技巧和新聞判斷力;然而,學生則重視新媒體的使用技巧,如對聲音和影像的處理,而新聞判斷則為次。
2.
利
‧不用依靠單一傳統媒體接收消息,訊息能從不同獨立媒體或個人渠道接收,保持訊息多元化;
‧人人能擔起監察當權者行為和社會運作的責任,減少當權者濫權機會,能確保社會公平;
‧訊息的主題更多元化,能照顧不同社會人士的需要和興趣。
弊
‧消息發布的源頭難以追蹤,資料準確性存疑;
‧資訊發布容易又方便,形成資訊氾濫,受眾疲於了解和分析資訊;
‧以個人名義發布消息,容易有主觀意見和選材偏頗,削弱新聞資訊中立的原則。
參考資料
網頁
‧香港記者協會《記協專業守則》
http://www.hkja.org.hk/site/portal/Site.aspx?id=A1-502&lang=zh-TW
‧香港獨立媒體《立此存照:記協主席「妙論」民間記者》
http://www.inmediahk.net/node/98721
載自2014年10月22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 李克強訪歐 不迴避「佔中」
- 韓裔老人「佔領」美麥當勞
- 四百火爆旅客「佔領郵輪」
- 泰農取消「佔領」機場
- 不滿服貿協議台生「佔領」立院
- 台灣大學生通宵佔領立法院
- 台灣學生佔領立院行動升級
- 烏東親俄民眾「佔領」政府
- 反新東北團體佔領立會
- 破美圖定律 醜漫成功佔領
- 不滿船公司賠償 200客「佔領」碼頭
- 千人擬佔領華爾街 斥氣候轉變黑手
- 學民帶頭攀欄衝擊 佔領政總廣場
- 佔領廣東道名店區 示威者設障堵車
- 學聯提通牒揚言佔領政府部門
- 銅鑼灣也衝突 佔領者大撤退
- 「佔領」一周 保險業損失十億
- 萬人集會 黃之鋒籲擴大佔領
- 違法佔領招民憤 警方清場難再拖
- 派系各據佔領區 學聯無力指揮
- 佔領不煞掣 動搖金融中心
- 佔領區銀行復業 銀公憂局勢惡化
- 陳健民:佔領最後時刻願自首
- 英200人「佔領民主」圍國會
- 高院頒三令 禁佔領馬路
- 李克強首談「佔中」
- 內會通過用特權法 查佔中幕後勢力
- 周融籲150萬「反佔中」撐清場
- 馬英九表態 支持佔中不要太陽花
- 俊和質疑教界 撐佔中分化社會
- 范太轟佔中膠 被外國勢力操控
- 《人民日報》:佔中動亂糟蹋經濟
- 反佔中人士黎智英大宅抗議
- 商會趁泛珠論壇訴說「佔中」影響
- 佔中未見緩和 港股恐試二萬二
- 反佔中突襲 金鐘混戰三場
- 運輸業損失40億 擬控「佔中七子」
- 佔中封路礙通車 業界:延期影響微
- 54%人認為佔中影響待觀察
- 「反佔中」續堵壹傳媒
- 張曉明指「佔中」 仿效顏色革命
- 「佔中」敗象已呈清路應一鼓作氣
- 李嘉誠籲「佔中」學生回家
- 胡定旭︰佔中連累爭取國際會議
- 人民日報:支持特區依法處置佔中
- 梁振英首指:外力介入佔中
- 人民日報:佔中變搞港獨
- 外交部指「佔中」滲國際勢力
- 貿發局:佔中對出口影響微
- 反佔中人士「佔領」城市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