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旅行者
2014.10.21我當時沉迷於文學和藝術,卻又正因踏足社會而需要調整去正視和思考種種奇怪的現象,能往外旅遊,既是放假,也是擴闊自己眼界的好機會。
(《新果自然來》序)
也斯(梁秉鈞)在散文集《新果自然來》的序言裏這樣說。這本書是也斯早年到台灣環島遊的文字記錄,讀者可以把它讀成遊記,也可讀成文化散文,書中文章不單介紹了許多地方,也記錄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台灣人的精神面貌。
也斯說到因踏足社會,需要調整和思考各種奇怪的問題。作為學生,我們大概還未踏足社會,但是我們還是會遇上生活的停滯,例如成績沒有進步,學習計畫半途而廢,也有可能是跟同學間的友誼不進則退,我們總是要面對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也斯的做法是去旅行,暫時抽離,去調整自己的角度、想法,再去正視它。我想寫作也是一樣,有時我把一部小說或一首詩寫到一半,突然失去方向,不知怎樣再寫下去,便會把它放下,去做別的事情,去看看無關的書,調整心境,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也斯喜歡旅遊,周遊列國,例如美國、台灣、捷克、西歐多個國家,經常與不同學者和作家交流。其實這也是拉開距離的一種方式,在外地的經驗,有助我們用另一個角度審視香港的生活,一些新的見解和感受往往是這樣發現的。如果你還未有外國旅行的經驗不要緊,這只是一種形式而已,正如做別的事,看無關的書,也是一種出走、拉開距離的方式,所謂旁觀者清也。
我最近兩次旅行的目的地是台北和沖繩。旅行是很好的學習機會,不要只顧吃喝和購物,應去參觀美術館、博物館,在街上散步觀察當地人的生活。在台北我就看了攝影展和宜蘭文學館,到沖繩我則帶着大江健三郎的《沖繩札記》,在玩樂和休息之餘,也不忘思考沖繩的歷史。我發現沖繩跟香港有許多相同的地方,如果我們不好好守護,香港文化也有一天會像沖繩文化一樣消失,變成旅行消費,失去靈魂,這點有機會再詳談吧。
文:可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