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運動當前 學校如何自處?
2014.10.20「佔中」引發的抗議行動一波接一波,繼大學生罷課後,團體亦呼籲中學生參與。可是問題來了,中學生未滿十八歲,「官方」形式上有很多事情還須要家長或教師協助或提供意見;不過除學習課程外,遇上社會大事,全港市民牽涉其中,學生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學校的立場應該如何?保持中立?嚴守教學原則?還是支持學生「去馬」呢?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主題:人際關係+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甚麼因素促使香港青少年參與社區事務?
‧香港居民對社會及政治事務的參與程度和形式受甚麼因素影響?他們的參與有甚麼意義?為甚麼他們會有不同的訴求?有關訴求帶來甚麼影響?
資料一
有校長友好同程尚達傾開,他認為教師應學生提出「罷課不罷學」的要求而在校內解釋政治課題,不能斷言是政治灌輸,「罷課是否等於靜坐或自修,要視乎罷課學生有何安排,但若學生邀請教師在罷課期間講解個別課題,教師又不影響日常課堂下,善盡『解惑』的職責有何不可?最重要是恪守持平客觀的教學操守」。友好認為,教師引導學生反思政治議題,總比學生自己「胡思亂想」更理想,但學校為明哲保身,自然可以不聞不問,似乎又有違教育本義,確是面對兩難局面。
摘自2014年9月25日《星島日報》F1
資料二
辦學團體的表態中,有兩個原則十分重要:第一,中學必須與政治運動和政黨活動絕緣,因為香港現時的大環境是紛爭不斷,不同政見造成社會嚴重撕裂,矛盾日益激化,如果讓「鬥爭」伸延入中學,校園將成為「戰場」,永無寧日,而校方和教師便要為應付學生的激烈行動,放下正常教學工作。⋯⋯第二,中學必須維持規則和秩序,才可以正常運作,如果學生違規仍受縱容,以後便會視規矩如無物。
摘自2014年9月14日《星島日報》A4
資料三
教協會懇請家長及同學理解,這是老師迫不得已的決定,請支持教師的選擇。我們建議中學罷課的老師,與學校商討具體安排,確保有足夠老師留守,照顧回校的學生;小學教師則在學校罷教,讓學生在課堂上了解事件。⋯⋯中學罷課和小學罷教,也是同學們一個良好公民教育的機會,我們建議教師向學生解釋及討論事件,也鼓勵同學主動認識和關心社會。日後教師亦可按需要補回課堂,確保學習進度不受影響。
摘自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聲明
相關概念:公民抗命(Civil disobedience)
公民抗命是人民反抗法律不公的方法之一,是公民表達意見的一種方式,當中可能涉及違法的行為,但卻是出於「社會良知及正義」的公共利益下,非不得已所選擇的一種手段,希望喚起其他人的認同。
許多非暴力抗議運動都有使用公民抗命,包括在英國等地發生的爭取婦女投票權運動、印度獨立、美國的民權運動等。
相關辭彙
‧責任 Responsibility
‧公民身分 Citizenship
‧公民意識 Civic awareness
‧社會政治參與 Socio-political participation
‧核心價值 Core values
‧風險評估 Risk assessment
‧政治角度 Political perspective
觀點與角度
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林日豐:不希望校園內出現政治角力,因近年中學須面對人口下降、學生學習差異、師生比例等問題,學校應專注於教學範疇。不過議會成員以學校為單位,會尊重不同辦學團體的政治意向。
風采中學校長何漢權:學生若在校外參與罷課時會遇到安全問題,大學生已成年,應容許他們自行決定如何對政治問題表態,但政治宣傳不應走入中小學。
大埔區中學校長會主席郭永強:學校政治中立,任何政治活動都不適合在校園發生,現時社會很多討論都採用二分法,教育界應反思是否在倡議多元角度思考方面有不足。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反對中學生罷課,學校可按一貫機制及校規處理缺席的學生,但要為他們提供適當的安排及輔導,把影響減至最低。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校長何滿添:若有學生呈交家長信要求罷課,欲就社會政治不滿表達意見,在經過學生獨立思考後,校方應該尊重他們的感受,加以開導;家長若對學校處理方式不清楚的話,可以直接與學校接觸。
教協理事張銳輝:由於學生未成年,他們罷課前應與家長商議,若學生參與罷課,學校應酌情處理,了解他們沒上課的原因,若學生能出示家長信,應考慮給予等同事假處理,學生罷課非曠課逃學,希望學校能以平常心處理事件。
學習教材
青少年的政治參與
意見整理
根據「觀點與角度」,整理各人對學校該如何處理學生罷課的意見。(10分)
建議答題方向
多角度思考
1.為何今次事件廣受學生關注?(4分)
2.面對政治事件,如青少年參與社會運動,學校應否支持?(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今次事件其中一個發起團體為學民思潮,當中大部分成員是中學生,而且令人聯想到兩年前的國教事件。上次由學生擔任主導,在今次「佔中」運動,學生的角色又會如何,自然廣受學生關注。此外,學民呼籲中學生參與罷課,當中牽涉到個人取態,故此在學界備受談論。
2.同學作答時應該表態同意與否,再加以說明。
應該。政治事件從來難以置身事外,尤其涉及學生有可能參與,學校應該有明確立場,協助學生判別事非,學生有獨立思考能力。如容許學生罷課的話,可藉此機會進行公民教育,亦讓學生知道他們得到支持。
不應該。校方須確保學校是個安全的地方,讓學生學習和培育他們成長,不宜把政治運動帶入校園,加上部分學生心智未成熟,混亂的訊息會左右學生的想法,作出錯誤決定,學校立場不宜再加強宣傳參與。
參考資料
網頁
‧罷課宣言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6111
‧辦學團體立場
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85396&Pid=2&Version=1412&Cid=944
載自2014年10月20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 世銀憂佔中拖慢中港經濟
- 泰國示威者揚言佔領首相府
- 韓裔老人「佔領」美麥當勞
- 四百火爆旅客「佔領郵輪」
- 泰農取消「佔領」機場
- 不滿服貿協議台生「佔領」立院
- 台灣大學生通宵佔領立法院
- 台灣學生佔領立院行動升級
- 烏東親俄民眾「佔領」政府
- 反新東北團體佔領立會
- 破美圖定律 醜漫成功佔領
- 不滿船公司賠償 200客「佔領」碼頭
- 千人擬佔領華爾街 斥氣候轉變黑手
- 學民帶頭攀欄衝擊 佔領政總廣場
- 佔領廣東道名店區 示威者設障堵車
- 學聯提通牒揚言佔領政府部門
- 銅鑼灣也衝突 佔領者大撤退
- 「佔領」一周 保險業損失十億
- 萬人集會 黃之鋒籲擴大佔領
- 違法佔領招民憤 警方清場難再拖
- 派系各據佔領區 學聯無力指揮
- 佔領不煞掣 動搖金融中心
- 佔領區銀行復業 銀公憂局勢惡化
- 陳健民:佔領最後時刻願自首
- 英200人「佔領民主」圍國會
- 佔中反佔中情緒也受困
- 疑支持佔中日藝術家被拘
- 建制派擬用特權法追究佔中
- 李克強訪歐 不迴避「佔中」
- 李克強首談「佔中」
- 內會通過用特權法 查佔中幕後勢力
- 周融籲150萬「反佔中」撐清場
- 馬英九表態 支持佔中不要太陽花
- 俊和質疑教界 撐佔中分化社會
- 范太轟佔中膠 被外國勢力操控
- 《人民日報》:佔中動亂糟蹋經濟
- 反佔中人士黎智英大宅抗議
- 商會趁泛珠論壇訴說「佔中」影響
- 佔中未見緩和 港股恐試二萬二
- 反佔中突襲 金鐘混戰三場
- 運輸業損失40億 擬控「佔中七子」
- 佔中封路礙通車 業界:延期影響微
- 54%人認為佔中影響待觀察
- 「反佔中」續堵壹傳媒
- 張曉明指「佔中」 仿效顏色革命
- 「佔中」敗象已呈清路應一鼓作氣
- 李嘉誠籲「佔中」學生回家
- 胡定旭︰佔中連累爭取國際會議
- 人民日報:支持特區依法處置佔中
- 反佔中人士「佔領」城市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