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作答刪文題 直接表明立場 緊扣題目字眼

2014.10.16
636 636

卷一閱讀能力考核中,有一題型為「刪文題」。這種題型涉及不同文體,不論是記敍、論說等等,從中考問是否可以刪去文章其中一個段落或重點部分,其中的答題技巧須特別注意。現擬一題作為解說:

例子:
1. 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宣布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冥王星從此失去行星的身分。也許公眾對結果感到突然,然而,自冥王星被發現以來,其行星身分便備受質疑。

2. 對冥王星行星地位的質疑,由來已久,因為天文學家在長時期觀察下,發現冥王星的質量被高估了。再者,冥王星的軌道特殊──其他八大行星的軌道差不多在同一平面上,唯獨冥王星的軌道和這個平面形成一個十多度的夾角,這暗示冥王星的誕生來源可能不同。

3. 不過,引發正式討論的因素,是柯伊伯帶的發現。1951年,美國科學家柯伊伯帶認為太陽系外圍有小行星,這說法在1992年被證實了。其後,科學家更發現在海王星軌道以外,有幾百顆小行星。最近,美國科學家布朗又發現了一個名為「詩娜」的柯伊伯帶天體,比冥王星還要大。這消息為冥王星的行星稱號,敲響了喪鐘。

4. 有人建議把「詩娜」納入行星之列,但問題是在柯伊伯帶眾多天體中,體形和冥王星相若甚或更大的,肯定大有「星」在──我們的「行星會員名冊」容得下多少個新「詩娜」?

5. 於是科學家着手建立行星的標準。單純以半徑多少、質量多少作為標準是不明智的,因為決定本身純然是人為選擇,而別人總可以再問:「為甚麼不把半徑標準放寬或收緊五百公里?」再者,部分天體的半徑和質量是頗難確定的。

6. 所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以較易觀測的物理性質來定義「行星」,包括「須在一條圍繞太陽的軌道上運行」、「擁有足夠的質量,使之能單以自己的引力,令自身得以保持星球體的狀態」和「能夠清除軌道上的鄰近天體」。⋯⋯

13. 早期的天文學,由於觀察範圍有限,傾向把發現的天體視為行星。現在,天文學家發現天空遠比我們想像中熱鬧,自然給行星定下較嚴格的標準。相信有很多人,包括筆者在內,都會對冥王星不再是行星感到不習慣。可是,正如小說主人翁金大班在最後一夜後並沒有消失,冥王星的最後一夜並不是真正的最後一夜。它只是恢復自己隱士的身分,從此悠然地踱步於太陽系邊緣的後花園:人類發現它、給與它行星地位到除名這七十六年,還不夠它環繞太陽走半個圈(走一圈要二百多地球年)。往後的歲月,它依然會一如既往,悄悄地注視着這太陽系第三行星上的小生命──他們正鬧哄哄地討論怎樣為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點點繁星,分門別類、計算排名。

〈冥王星的最後一夜〉(節錄)
(為便於設題,文章經過刪改)

自擬題目:有人認為應刪去第一段,有人認為不應刪,你有甚麼看法?試說明理由。 (6分)

我認為不應刪去。第一段交代了冥王星失去行星身分一事,內容承接下文,帶出各界對冥王星行星身分的質疑,結構上有引起下文的作用。若沒有這段的背景交代,文章的引入或 會過急,開篇會顯得突兀。故此我覺得這段不應刪去。

【表明立場】【簡述段旨】
【正面論述】(內容)
【正面論述】(結構)
【反面論述】
【緊扣立場】

我認為這段可以刪去,這段提及冥王星失去行星身分的一事,而文章主要針對冥王星的行星身分提出質疑,以及提出具備行星資格的條件,此段跟後文的關係未算緊密,刪去亦無礙讀者理解文章主旨,故可以刪除之。

【表明立場】【簡述段旨】
【正面論述】
(內容)
(結構)+【反面論述】
【緊扣立場】

 

答此類題型的題目第一必須表明立場,宜直接、明確地交代立場及緊扣題目字眼。之後的作答方向可以是簡述段旨,也宜扼要、精確。而正面論述的部分,說明時切忌浮泛,要以具體內容和段中字眼說明。至於反面論述,可簡單指出沒有該段的影響,最後則是重申立場。值得注意的是,此題的論述方向涉及「內容」與「結構」兩者,並未偏廢其中一方。

 

文:林溢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