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探討都市病的現況及影響

2014.10.15
619 619

新聞議題練習紙

背景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道出了香港人的生活壓力極大,不懂得適當地將壓力釋放,隨時令壓力爆煲。早前有報道指出,四分一在職人士曾受情緒困擾,因壓力過大而感到不快樂;另有報道指兩成四中學生患上抑鬱,甚至有人以自殺解決問題。情緒困擾似乎成為了香港常見的都市病,那麼年輕人為何會受到情緒困擾?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下去,會對他們造成甚麼影響?

新聞重點

‧了解都市病的現況
‧探討都市病的成因
‧分析都市病會造成的影響
‧思考解決方法









新聞資料

年輕人受情緒困擾的現況


資料一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獲心晴行動慈善基金委託,在三至六月訪問一千零三十一人,探討本港在職人士的精神健康情況、對精神健康的認知等;結果發現近四分一受訪者過去一個月受情緒低落、抑鬱及絕望等精神困擾,接近三分之一受訪者在過去一個月對日常生活事物失去興趣及感到擔心。
受訪者當中,尤其專業人員及非技術工人的個人精神健康情況較令人擔心,其中專業人員過去一個月對事物失去興趣、擔心、生氣的比率均高於平均值。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2014年9月18日

資料二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轄下自殺危機處理中心,去年共處理一千三百一十一宗自殺危機個案,八十三宗為十九歲或以下青少年,按年急升約五成;當中五分一即十八宗,屬高危個案,即已作出割脈、胡亂吃藥等具體自殺計畫行為,多受感情、學業及家庭問題困擾。
資料來源:《頭條日報》2014年6月22日

資料三
近期,不少面對來屆新高中文憑試的中學生表示受情緒困擾。他們除了擔心公開考試的成績以外,大部分更是憂慮畢業以後的前途;有部分人還出現失眠的情況,須要尋求心理醫生的協助,依靠藥物去紓緩緊張的情緒。最教人關注的是有青年頻生自殺念頭。近日,亦有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感到憂心和恐懼。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2014年1月7日

都市病和亞健康的定義

資料四

腸胃不適、心血管疾病和情緒病,都是現代人常見的都市病(或慢性病),這些症狀與工作壓力大、飲食習慣不良、睡眠不足、缺乏運動等有密切關係。惟許多人都忽略了,在患上這些慢性病前,生理和心理已曾發出警號,令我們陷入在健康與生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
「疲倦亞健康型」人士主要由於工作時間長,缺乏足夠休息,出現疲倦、肌肉痠痛、難以集中精神等情況;「免疫力亞健康型」,經常出現喉嚨痛、傷風、感冒等身體健康警號,適當的運動和均衡飲食有助增強抵抗力;至於「腸胃亞健康型」,令人容易出現食欲不振和腸胃不適的情況,這是由於體內營養素失衡所致,均衡飲食和定時定量進餐,有助攝取充足的營養;第四種「心理亞健康型」人士普遍睡眠質素欠佳,導致日常的精神狀態轉差,工作效率和表現大受影響,容易出現情緒問題。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2014年1月28日、2月11日

不同年齡層的壓力來源





情緒困擾的影響

資料五

災後心理輔導協會總幹事杜永政表示,有向他們求助的警員因日日被人鬧而情緒困擾,鬧的不但是示威者,還有家人、朋友及教友,謾罵之聲更蔓延至社交網站的群組。這些警員還有失眠、發惡夢及借酒澆愁等情況。他們身處於受壓環境,心理傷害持續,比示威者中一次催淚彈更災難。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2014年10月7日

資料六
不開心、對人生沒有希望、愁苦哭泣等等負面情緒在都市人的生活中反覆出現。很多人都以為,只須和他們傾談開解就可以把負面情緒掃走。但一旦他們患上的是抑鬱症,簡單的開解並不會有效,最終患者可能被這些負面情緒緊緊纏繞,甚至走上自毀路。抑鬱症亦會影響身體器官,例如出現長期痛症。抑鬱症出現時,腦部神經傳導物如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都出現不平衡,從而影響我們的情緒、行為、認知功能、動力等等。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2014年10月1日

資料解讀

年輕人受情緒困擾的現況

資料一
‧有近四分一受訪者在過去一個月受精神困擾;
‧接近三分之一受訪者對日常生活失去興趣及感到擔心;
‧專業人員及非技術工人的情況較嚴重。

資料二
‧十九歲或以下青少年的自殺危機個案較去年升約五成;
‧有十八宗屬高危個案,即已做出各種具體自殺計畫行為;
‧自殺的原因多為感情、學業及家庭問題。

資料三
‧有即將應付文憑試的學生受情緒困擾,部分人出現失眠、須尋求心理醫生的協助、依靠藥物去紓緩情緒;‧當中有人頻生自殺念頭;
‧原因除考試成績外,還有前途問題;
‧除學生本身,家長亦感到憂心和恐懼。

都市病和亞健康的定義

資料四

‧都市病包括:腸胃不適、心血管疾病和情緒病;
‧成因包括工作壓力大、飲食習慣不良、睡眠不足、缺乏運動等;
‧亞健康,指的是健康與生病之間的狀況;
‧亞健康的種類包括:「疲倦亞健康型」、「免疫力亞健康型」、「腸胃亞健康型」、「心理亞健康型」;
‧若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有機會患上都市病。

不同年齡層的壓力來源

漫畫一

‧工時過長令員工與子女缺乏溝通,可能是發生青少年罪案的主因之一。

漫畫二
‧父母為子女安排密密麻麻的補習,又要求他們完成各種課外練習,增加他們的學習壓力,在子女眼中有如打仗一樣。
‧學業及家庭問題,容易令學童出現情緒問題,更有可能患上慢性病。

情緒困擾的影響

資料五
‧以警員為例,長期處於高壓力的狀態,其壓力來源包括社交網站;
‧持續的心理傷害,比中一次催淚彈更嚴重。

資料六

‧傾談開解並不能徹底將負面情緒掃走;
‧負面情緒過多,有可能出現自殺行為;
‧抑鬱症會導致生理出現問題,亦會影響情緒、行為、認知功能、動力等。

涉及單元及主題
單元:今日香港+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主題:生活素質+自我了解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青少年的自尊受甚麼因素影響?它與青少年的行為和對未來的期望如何相關?
‧有哪些流行而顯著的趨勢會對時下香港青少年構成挑戰和機遇?他們如何回應這些趨勢?

相關概念
‧人際衝突 Interpersonal conflict
‧心理健康(精神健康) Mental health
‧亞健康 Sub-optimal health
‧社會價值觀 Social value
‧社會壓力 Social pressure
‧都市病(文明病) Diseases of affluence

多角度思考

1.
試綜合香港年輕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的原因。
建議思考方向:
‧學生和在職人士的壓力來源有何分別?
‧這些壓力來源是來自自身,或是外在的?
‧不懂或沒有時間釋放壓力,是否令情況惡化的原因?

2.愈來愈多年輕人處於亞健康狀態,長遠而言會對社會造成哪些影響?
建議思考方向:
‧亞健康會如何影響學習表現和工作表現?
‧學習表現和工作表現受影響之後,又會對經濟帶來甚麼問題?
‧亞健康人士在朋輩之間會帶來影響嗎?最終會否形成一種社會風氣?

3.試提出一些建議,改善年輕人免陷於亞健康狀態。
建議思考方向:
‧有部分患者並不知道自己處於亞健康狀態,那他身邊的人可以怎樣做?
‧政府、朋友、家人、公司或學校,可如何改善高壓的環境?
‧個人方面,又可以怎樣做?

載自2014年10月15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Venus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