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寫作能力:借物說理作文(一)

2014.10.14
618 618

近年來的題目,有此出題趨勢:

2007 會考作文 

檸檬茶

2009 會考作文 

 樓梯與升降機

2012 模擬試題 

摩天輪與過山車

2014 文憑試題

 陽光與陰影

 

考生寫作的時候,就是要憑着試題提供的「物」,來說一些人生道「理」。雖然,考評局的Marking Scheme說寫法不限,可是笨蛋都知道,用「借物說理」的議論寫法,最能取得 高分。以下是一些示範:

檸檬茶

物件特性  

 反映道理

檸檬茶有苦味 

人生有挫折困難

檸檬茶有酸味

人生有悲傷心酸事情

檸檬茶有甜味  

人生有樂事、開心事

有苦酸甜才是真正檸檬茶 

有悲有喜,才是真正完整人生

用力攪拌擠壓,才可調校出一杯可口的檸檬茶  

必須努力付出才有收穫

擠壓檸檬的力度、泡浸檸檬茶的時間、添加糖的分量,每每都要恰到好處 

做人處事,應該不偏不倚,中道而行,採取中庸之道

茶、檸檬、糖沒有互相排斥,反而產生全新味道 

中國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精神

西方的飲品,演變成香港普羅大眾的飲食文化  

 香港人包容性強,容易接受外來文化

巿場出現冰極檸檬茶、少甜檸檬茶、強調澀味的檸檬茶

香港人創新求變,頭腦靈活

這就是借「物」說「理」了。不過,就算是「理」,也分作不同種類的「理」:

說理1

人生道理

說理2

 社會反思

說理3

中國傳統文化精神

同場加映,奇文欣賞:

檸檬茶
十年前,我與好友廖甲荃,在英皇茶餐廳相聚。期間談起女同學家寶,方發現我倆對家寶都有意思的,大家邊喝檸檬茶邊吵,說我倆誰最適合她云云,吵了一會兒,大家靜下來,啜了半杯檸檬茶酸的
那天,我們不歡而散。
十年後,英皇茶餐廳,我匆匆吃了個雙丸米,喝了口少甜檸檬茶,打算結賬,誰料又碰到廖甲荃。他明顯也有點不好意思,但餐廳沒位,只好「搭枱」。起初大家都是有一句沒一句聊着,說起家寶,原來她早已嫁到外國,誰是幸運兒未知道,但肯定不是這一枱。大家愈談愈多,大家各自都喝了兩杯少甜檸檬茶──沒法子,老了嘛。不過,那天的檸檬茶在心裏,是甜的

以上這篇文章,寫得很不錯,對吧?哼哼,這篇文章的成績,是Grade U!為甚麼?因為,你把文中標示的部分,改為其他飲品,例如凍奶茶或廿四味,都不會改變文章的故事情節!也就是說,本故事的主角,根本不是檸檬茶!題目叫你寫檸檬茶,你卻不以此為主角,這種寫法,怎會高分?

留意下期,有更多題目分析。

 

 

文:蕭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