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牧《阿房宮賦》(節錄)
2014.05.09文言文閱讀篇章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①,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②,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③,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④何虹?高低冥迷,不知東西。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⑤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⑥,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⑦,多於在庾⑧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⑨,函穀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杜牧《阿房宮賦》(節錄)
註解
1. 兀:山高而上平,形容樹木被砍伐淨盡
2. 溶溶:河水緩流的樣子
3. 盤盤焉,囷囷焉:曲折回旋的樣子
4. 霽:雨後天晴
5. 剽掠:搶劫掠奪
6. 邐迤:連續不斷
7. 磷磷:水中石頭突立的樣子,形容突出的釘頭
8. 庾:露天的谷倉
9. 戍卒叫:陳勝、吳廣起義
閱讀理解題
1. 試解釋以下括號內的字詞:(4分)
a. 廊腰(縵)回
b. 奈何取之盡(錙銖)
a. 縈繞
b. 細微、微薄
2. 試語譯以下句子:(4分)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把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黃金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砂礫,扔得到處都是,秦國的人看着,也不覺得可惜。
3. 首段,描寫阿房宮建築的奢華,不同的亭台樓閣依仗_____(2分),形成參差有致的氣勢,而做工精巧的建築排列起來,如套連的山脈般______(2分),使人分不清東西。
山勢
曲折/蜿蜒
4. 阿房宮裏一天之內,色彩隨着5._______(2分)而改變。
氣候
5. 次段,作者直斥秦始皇奢侈浪費,把百姓的財產_______(2分)得一分不剩。而建阿房宮的_______(2分),卻比得上一個縣城的百姓所用。
搜刮 /
材料
6. 人們心裏充滿憤怒,卻不敢說。於是劉邦起義,由_______(2分)一把大火燒毀這座豪華宮殿。
項羽
7. 第三段,指出若統治者_______(2分)國民就不會招致滅亡,若後代人哀嘆這些速亡的歷史教訓,卻不懂_______(2分),那只會引來後世的哀嘆。
珍惜 /
引以為鑒
8. 本文借古諷今,以秦速亡之史實引以為鑒,試根據文意判斷以下陳述。(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0分。)( 4分)
① 六國滅亡皆因秦國。
正確 錯誤 部分正確 無從判斷
○ ○ ○ ○
② 本文用鉤心鬥角形容地勢。
正確 錯誤 部分正確 無從判斷
○ ○ ○ ○
①部分正確 ②錯誤
出題: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