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與讀
2014.09.30一個寫作者同時也是讀者,寫作者必須重視自己讀者的身分。正是在閱讀很多經典作品時帶來的感受,才會不斷糾正自己在寫作過程中的錯誤。 (《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頁 142)
說這番話的是內地作家余華,他的作品以小說為主,其中以《兄弟》、《許三觀賣血記》和《活着》等較為人熟悉,並改編成電影。《兄弟》是一本厚厚的小說,但我見過不少初 中生讀得很高興,余華說故事的本領很強,讀他的書你不會悶。
以上的話有兩個重點,先是作者和讀者身分的重疊。如果你想作文進步,必須先成為一個好讀者,除了讀得多,也要讀得好,質比量重要。我常覺得學校推行的閱讀獎勵計畫只重 視閱讀的量,結果學生可能讀了大堆流行小說或者搞笑繪本,甚麼也學不到。
寫好一篇文,交給老師之前,我們便是第一個讀者。你有沒有審閱自己作品的習慣?遞交前多看幾篇,看看是否貼題,結構是否完整,有沒有病句錯字,是否可以改寫得更好,這 是一個負責任作者的基本要求。我敢保證,養成這個習慣,你作文的分數會更高,寫作有進步。
其次,余華強調閱讀經典,其實不只是他,許多作家都有同樣的建議。他在書中另一篇說:「經典作品的優點是可以反覆閱讀,每一次的閱讀都會使我們本來狹窄和貧乏的人生變 得寬廣和豐富,或者說使我們的心靈變得寬廣和豐富」。經典作品是經過時間考驗的,它們的優點和不足都坦然展露,十分誠實,對人生和寫作都有幫助。可惜以我所知,許多學 生都只讀流行作品,尤其是良莠不齊的網上小說和輕小說。
讀經典作品,讀原文最好,不然讀翻譯本也可以。小說的結構、故事和情節是不會因翻譯而變樣的。經典作品的高度,可以成為我們寫作的目標和方向,使我們認清自己的不足和錯誤,進而改善,正如余華說的。
文:可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