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語.周語上.邵工諫厲王弭謗》
2014.09.30 厲王虐,國人謗①王。邵公告曰:「民不堪②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③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④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 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⑤獻曲,史獻書,師箴⑥,瞍⑦賦,矇⑧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⑨,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 而不悖⑩。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11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 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不聽,于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12王于彘。
《國語.周語上.邵工諫厲王弭謗》
註解
1. 謗︰責備
2. 堪︰能承擔
3. 障︰堵塞
4. 壅︰阻隔;堵塞
5. 瞽︰盲人;樂官
6. 箴︰一種以告誡規勸為主的文體
7. 瞍︰盲人
8. 矇︰盲人
9. 近臣盡規︰近侍之臣盡規勸之責
10. 悖︰違背道理
11. 阜財︰豐盛;富裕
12. 流︰放逐
問題
1. 試解釋以下畫上橫綫的字詞:(4分)
a. 厲王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邵公告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殘暴 b. 告訴
2. 試語譯以下句子:(4分)
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厲王很生氣,找到一個衛國的巫者,派他暗中監視責備自己的人,一經巫者告密,就殺了責備厲王的人。
3. 厲王衛巫監視人民,成功鞏固其統治。 (2分)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 ○ ○
錯誤
4. 邵公認為防止人民的言論,比防止水災容易。 (2分)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 ○ ○
錯誤
厲王用高壓統治人民,的確令人不再批評他,但是當巫師過路時,人們都會5. ____________(2分),可見人民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瞪着他
厲王還自以為成功令人民順服。邵公卻把「防民之口」比喻為防止河水氾濫,厲王對人民的政策,就像把河水6.____________(2分)一樣,最後只會有反效果。
堵塞
他認為厲王應該像疏導河水一樣,讓人民7. ____________(2分)。
暢所欲言/自由討論
除此之外,還應該好好聆聽近臣及親戚的建議,細心思考,決策才8.____________(2分)。
合乎常理
邵公指人民有口討論,就好像9.____________(2分)有山和河流一樣,是自然的事。
大地
讓人民說出時政的好壞,可以讓君主知道甚麼才是好的政策,防止令社會衰敗的政策,才會讓10.__________(2分)。可是,厲王卻執意不聽邵公的勸告,最終三年後流亡到彘。
國家興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