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黑心食品 攻陷全城

2014.09.29
496 496

正當大家感嘆台灣被地溝油食品攻陷之際,赫然驚覺源頭除了可能來自內地,香港都有份「炮製」輸出,而且輾轉間又進口回港,令數以百計食肆、食品「中招」。貿易全球化的概念套用在問題食品上,影響巨大,可惜是負面影響;事件也暴露了本港對食品安全把關的漏洞。

公共衞生+全球化+今日香港

主題:對公共衞生的理解+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生活素質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怎樣受經濟、社會等因素影響?
‧處於不同文化下,健康資訊、社會期望及個人信念和價值觀,如何影響人們對公共衞生的理解?
‧全球化有甚麼特徵和發展趨勢?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中港台「地溝油」流向


地溝油食品事件愈鬧愈大,牽涉層面亦愈廣泛。事件始於本月中秋節前不久,由台灣屏東一名農夫揭發。話說農夫居於向「強冠」供貨的餿水油廠旁,因多年來飽受臭味困擾,於是自行蒐證向有關當局舉報。

有害廢油變食用油

由於時值中秋佳節前,市民多已購買月餅送禮或自用,以地溝油來製作月餅的消息一出,吸引公眾高度關注;事情愈挖愈深,涉事食店食品則愈多。追索之下,發現台灣出現地溝油食品的原因是這樣的:

→香港的「寶源油脂公司」從屠宰場收集死豬內臟製成劣質豬油,這些豬油本應作為工業用油,但懷疑公司與公證行串謀,把工業用油改為「可食用油」後輸出到台灣,賣給在台灣頗有規模的食品廠「強冠」。

→台灣方面,屏東的餿水油廠,以潲水、皮革廠廢皮脂及屠宰場廢棄物回收煉油,本應是作工業用油的產品,供應給「強冠」。

→「強冠」用這些油製成「全統香豬油」,當作食品原料售予各大食品公司,包括香港不少的食品公司。因此,單是在香港,「中招」的食肆及食品數以百計,例如美心、王家沙等大型和知名食店。

含致癌物危害健康

同學知道地溝油的製作過程,必然感到惡心,但其影響又豈止於「嘔」?「地溝油」泛指把廢油、不宜食用的油加工再造,當中含有致癌物質,危害消費者健康。透過當局公布涉事食肆食品名單之長,相信許多市民都「中招」了;再者,本港食物的品質保證亦被大打折扣,商譽受損,長遠對經濟發展甚為不利。

香港食安有漏洞?

簡單地了解「地溝油」事件後,相信大家都會有疑問──是不是香港對食品安全的把關出現漏洞,以至成為集散地溝油的重地?大家試試這樣整理思路和資料:



香港問題:監管檢測

對於上文的質疑,有否解釋的餘地和可回應的空間?當然有的:

質疑1:這些油的入口和回收無監管嗎?

回應:香港的製油商須要申請牌照,不過本港油業式微,現在多以入口食油為主,把不同品質的油混溝後再包裝分銷出售;這樣不算是「製造」油,故毋須領取食品製造牌照,只須要有商業登記;而入口食油的商號,只須保留來源及銷售單據,以便出事時追查貨品來源和去向便可,所以食油的質量和衞生情況並無受到監管。
經過是次事件,當局擬立法定出食油標準;並設立食油追蹤機制,入口油要有檢測機構證明書,出口油亦要領取許可證;另外,「經使用煮食油」必須交由環保署認可的收集或回收商處理,確保廢油只用作工業用途,不會流入地溝油製造商手裏。

質疑2: 未獲認可的公證行證明文件都可通行無阻?

回應:就連公證行都行騙,情況頗為可怕,當局除了加強監察,對可疑商品進行調查外,也可像ICAC般鼓勵舉報,大家認為可行嗎?

質疑3: 當地有問題就說管不到,但香港方面為甚麼驗不到?

回應:當局沒有在恒常食物監察計畫中,特別驗測食油,例如食油中的致癌物質苯並(a)芘,更未定出有關標準,看來政府要認真檢討。

小結

以往,探討「地溝油」事件,多是針對內地的「黑心食品」;今次,牽涉中、港、台三地的出口、轉口、內銷,油品的供應鏈遠比想像中複雜。然而,問題焦點,離不開「利益」兩字。企業有否良心,政府管不了,但如何加強規管食用油,防止地溝油進入食物鏈,以挽回行業形象及市民信心,政府卻責無旁貸。



資料庫:食物監察計畫
香港食品「出事」機會微,這亦正是吸引內地遊客來港入貨的原因,事關香港重視食物安全,把關嚴謹。
食物安全中心的食物監察計畫,會在入口、批發和零售三個層面抽取食物樣本作測試。除了日常食品,時令食品例如月餅、大閘蟹,專項食品例如雪糕中的含菌情況,均是調查目標。
測試項目主要包括:微生物測試,即食物中的含菌量;化學測試,如防腐劑、農藥殘餘、染色料等等;有時亦會因應情況作特別檢測,好像日本核事故後,就有對相關進口食品作輻射水平測試。



相關辭彙
‧食物衞生 Food hygiene
‧食物鏈 Food chain
‧致癌物 Carcinogen
‧食物安全 (食品安全) Food safety
‧食物安全條例 Food Safety Ordinance
‧食物及衞生局 Food and Health Bureau

Mind Map:了解地溝油事件



學習教材

「地溝油」肆虐 責任誰負?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新聞圖片,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台灣爆出地溝油食品事件後,油品的供應商怎樣回應事件?(4分)
2.事件延續至香港,多間食肆均「中招」,商家們又是怎樣回應事件?(4分)
3.你對於以上港、台之別,有何感想?(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如圖所見,台灣強冠的董事長下跪向公眾道歉,雖然不知其清白與否,他確實認真面對公眾,就事件造成的影響表現歉疚,態度誠懇。
2.香港受影響食肆數以百計,雖然大家都相信當中許多都是不知情的「受害者」,可是商家們並沒有為事件作出特別表示,最多只是澄清再沒有涉事產品出售;某大型蛋糕麵包集團更對公眾關心其產品有否使用地溝油一事,回應時表現含糊,未能叫市民安心。
3.同學可自由發揮作答。(提示:思考商家回應問題的態度,反映香港商界的社會責任承擔情況,這樣子對香港社會又有何影響?)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時事漫畫,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漫畫一指出目前本港的食油及食材供應商出了甚麼問題?(4分)
2.根據你對「地溝油」事件的了解,除了漫畫所指的問題外,還有甚麼重要因素令問題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6分)
3.漫畫二反映「地溝油」造成甚麼影響?(4分)
4.本港有立法會議員提出追蹤廢油的去向,以杜絕劣質食油出現,你認為可行嗎?(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漫畫一借食油及食材供應商申請牌照時要經過多重審批程序,帶出現今的食品出了問題,故要加強審批;可見供應商出售劣質,甚至會影響消費者健康的食油和食材,是唯利是圖、漠視社會責任,連最基本的道德亦拋諸腦後。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香港對食油的監管是否存在漏洞?只要求製油商有牌照,但入口後再包裝分銷的油和回收的廢油卻「無王管」。)
3.漫畫二題為《飲食風暴》,圖中大酒樓及餐廳的負責人看見街道上的人都「回家吃飯」或自備午餐,過門不入,反映市民對食品安全成疑,飲食界正面臨風暴。
4.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追蹤廢油確保沒有流入食油市場固然理想,問題是真的可以順利執行?有否考慮到未被追蹤前已被偷偷運走的情況?是否須要配合其他方法?)

參考資料
網頁
‧食物監察計畫
http://www.cfs.gov.hk/tc_chi/programme/programme_fs/programme_fs.html
‧地溝油專題
http://news.sina.com.hk/p/focus/main/index/1294/
書刊
《恐怖的十大食品添加物!》
作者:江晃榮 出版社:方舟文化

載自2014年9月29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