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猶如此--紀念亡友王國祥君(節錄)白先勇
2014.09.25範文
憧憬金色前景
王國祥那時正在賓州州立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只有一個半月的假期,我們卻足足做了三十天的園藝工作。每天早晨九時開工,一直到傍晚五、六點鐘才鳴金收兵,披荊斬棘,去蕪存菁,清除了幾卡車的廢枝雜草,終於把花園理出一個輪廓來。我與國祥都是生手,不慣耕勞,一天下來,腰痠背痛。幸虧聖芭芭拉夏天涼爽,在和風照日下,胼手胝足,實在算不上辛苦。
聖芭芭拉附近產酒,有一家酒廠釀製一種杏子酒(Aprivert),清香甘冽,是果子酒中的極品,冰凍後,特別爽口。鄰舍有李樹一株,枝椏一半伸到我的園中,這棵李樹真是異種,是牛血李,肉紅汁多,味甜如蜜,而且果實特大。那年七月,一樹纍纍,掛滿了小紅球,委實誘人。開始我與國祥還有點顧忌,到底是人家的果樹,光天化日之下,採摘鄰居的果子,不免心虛。後來發覺原來加州法律規定,長過了界的樹木,便算是這一邊的產物。有了法律根據,我們便架上長梯,國祥爬上樹去,我在下面接應,一下工夫,我們便採滿了一桶殷紅光鮮的果實。收工後,夕陽西下,清風徐來,坐在園中草坪上,啜杏子酒,啖牛血李,一日的疲勞,很快也就恢復了。
聖芭芭拉(Santa Barbara)有「太平洋的天堂」之稱,這個城的山光水色的確有令人流連低徊之處,但是我覺得這個小城的一個好處是海產豐富:石頭蟹、硬背蝦、海膽、鮑魚,都屬本地特產,尤其是石頭蟹,殼堅、肉質細嫩鮮甜,而且還有一雙巨螯,真是聖芭芭拉的美味。那個時候美國人還不很懂得吃帶殼螃蟹,碼頭上的魚市場,生猛螃蟹,團臍一元一隻,尖臍一隻不過一元。王國祥是浙江人,生平就好這一樣東西,我們每次到碼頭魚市,總要攜回四、五隻巨蟹,蒸着吃。蒸蟹第一講究是火候,過半分便老了,少半分又不熟。王國祥蒸螃蟹全憑直覺,他注視着蟹殼漸漸轉紅叫一聲「好!」將螃蟹從鍋中一把提起,十拿九穩,正好蒸熟。然後佐以薑絲米醋,再燙一壼紹興酒,那便是我們的晚餐。那個暑假,我和王國祥起碼饕掉數打石頭蟹。那年我剛拿到終身教職,《台北人》出版沒有多久。國祥自加大柏克萊畢業後,到賓州州大去做博士後研究是他第一份工作,那時他對理論物理還充滿了信心熱忱,我們憧憬,人生前景是金色的,未來命運的凶險,我們當時渾然未覺。
園子整頓停當,選擇花木卻頗費思量。百花中我獨鍾茶花。茶花高貴,白茶雅潔,紅茶穠麗,粉茶花俏生生、嬌滴滴,自是惹人憐惜。即使不開花,一樹碧亭亭,也是好看。茶花起源於中國,盛產雲貴高原,後經歐洲才傳到美國來。茶花性喜溫濕,宜酸性土,聖芭芭拉恰好屬於美國的茶花帶,因有海霧調節,這裏的茶花長得分外豐蔚。我們遂決定,園中草木以茶花為主調,於是遍搜城中苗圃,最後才選中了三十多株各色品種的幼木。美國茶花的命名,有時也頗具匠心:白茶叫「天鵝湖」,粉茶花叫「嬌嬌女」,有一種紅茶名為「艾森豪威爾將軍」這是十足的美國茶,我後院栽有一棵,後來果然長得偉岸嶔奇,巍巍然有大將之風。
賞析
氣氛與顏色
描寫細膩
今次選載的是〈樹猶如此〉的一部分,副題為「憧憬金色前景」。文中記載許多聖芭芭拉的物事,包括李樹、石頭蟹、茶花,你會發現作者對這些動植物十分熟悉,他能告訴你「這棵李樹真是異種,是牛血李,肉紅汁多,味甜如蜜,而且果實特大」,還有「這個小城(聖芭芭拉)的一個好處是海產豐富:石頭蟹、硬背蝦、海膽、鮑魚,都屬本地特產」,這些風土人情寫得如此生動、細膩,一來跟白先勇的觀察力有關,二來因他住在當地一段時間,日子有功。這個時代,要寫好散文,抒情、描寫、記敍、議論只是基本功,我們要對書寫的對象(不管是人是地是物)都要熟悉,甚至研究,不懂的便去資料搜集,做足功課;此謂之知性散文,讓人讀時能長知識。
文章主綫
雖然這是選段,但結構一樣嚴謹。全段以白先勇的朋友王國祥串連,事實上〈樹猶如此〉一文正是為了「紀念亡友王國祥君」。你會發現王國祥於文中無處不在,首段跟作者打理花園,第二段二人摘李「國祥爬上樹去,我在下面接應」,第三段寫王國祥蒸蟹,第四段王國祥的名字沒出現過,但「我們遂決定,園中草木以茶花為主調」一句,呼之欲出。此文的主角王國祥時顯時隱,這便是文章的變化。作者寫樹、蟹和花,其實都是要襯托王國祥,摘李一段寫二人友誼,蒸蟹一段寫王國祥的出身和喜好,寫物與寫人,結合得天衣無縫。
呼應副題
最後,留意副題「憧憬金色前景」,主要是呼應這幾句:「那個暑假……我們憧憬,人生前景是金色的,未來命運的凶險,我們當時渾然未覺」,在明亮快樂的暑假埋下陰影,營造氣氛。再者,文中提到「殷紅光鮮的果實」還有「蟹殼漸漸轉紅」,對光鮮、紅色的強調,令人聯想到正面、美好的事物,不正是呼應着副題嗎?作品的氣氛可以透過色彩來表現,這是白先勇教我們的重要一課,想進一步了解的同學,可以找白先勇的小說〈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來讀。
題目
試根據前頁範文,完成以下練習。
- 本篇共有4個段落,按結構可分成兩個部分。以下哪項段落區分較為合理?(2分)
A. 第1段屬於第一部分;第2、3、4段屬於第二部分。
B. 第1、2段屬於第一部分;第3、4段屬於第二部分。
C. 第1、2、3段屬於第一部分;第4段屬於第二部分。 - 在第3段,作者和國祥都憧憬:「人生前景是金色的」。試根據文意,說明「金色」指的是甚麼?(2分)
- 本文描寫了國祥怎麼樣的形象?(2分)
①善於理財 ②奉公守法 ③廚藝了得 ④獨好茶花
A. ③
B. ④
C. ②、③
D. ①、②、④ - 試說明〈樹猶如此〉一文的主旨。(5分)
參考答案
- A
- 美好,充滿希望。
- A
- 本文作者透過記述他和國祥一起採摘果子、吃蟹和栽種茶花等難忘的生活片段,從而表達出其時生活的美好,及對將來充希望和冀盼;但同時,亦為他們將來不幸的境遇埋下伏筆。
解題
1. 本文的第1段記述了作者和國祥一起打理家中園圃的經歷,從而引出下文,亦即本篇的主要內容──作者和國祥一起在聖芭芭拉生活時的難忘片段。因此,我們可視之為全文的引旨,在結構上獨自成段。
至於緊接着的第2至4段,雖然分別地記述了作者和國祥一起採摘果子、吃蟹和栽種茶花等生活片段,內容須不盡相同,但這些全都可歸納為作者和國祥一起生活時的難忘片段,其目的亦是要表達出他們其時生活的美好,及對將來充希望和冀盼──內容同類,目的一致,故可歸納為同一結構段。
此題目的在考核學生重整文章內容的能力,學生必須擅於歸納(內容)、分析(目的),作答時方能得心應手。
2. 「金色」本來指的只是一種顏色,但根據中國傳統賦予「金色」的象徵意義──正面、積極、富貴、美好等(這主要是與金色很容易令人聯想到金光閃閃,且價值連城的黃金有關),以及前文提到「那年我(作者)剛拿到終身教職,《台北人》(本文作者白先勇所撰寫的其中一部非常受歡迎的作品)出版沒有多久。」及「國祥自加大柏克萊畢業後,到賓州州大去做博士後研究是他第一份工作,那時他對理論物理還充滿了信心熱忱」兩件事情可見,「金色」於此指的是「美好,充滿希望」之意。
分析詞義是公開考試閱讀卷和聆聽卷中,十分常見的題目,其目的在考核學生對某些詞語的引申含義(或稱「深層意思」)的理解。學生在回答這些問題時,必須特別警剔,切勿單憑所考問字詞的表面意思作答,而是要考慮一下該字詞的引申含意及根據其前文後理作更進一步的推斷。
3. 這裏沒有直接說明國祥是個怎樣的人,但我們卻可透過文章所載有關他的一言一行來分析他的為人。
本文雖有談及螃蟹在美國的價格,但這卻不足以證明國祥是因為螃蟹價廉才購買進食。他們吃蟹的主要原因,似乎只是因為他們喜歡吃──「王國祥是浙江人(中國盛產螃蟹之地),生平就好這一樣東西(螃蟹)」,故選項①──「善於理財」錯誤。
本文引述加州有關「長過了界的樹木」的法例,其目的只在表達作者和國祥採摘鄰居果子時的心虛感減低了,使他們可更明目張膽地採摘而已。在他們以為這是犯法的時候,他們已有採摘的念頭或行動——「開始我與國祥還有點顧忌,到底是人家的果樹,光天化日之下,採摘鄰居的果子,不免心虛。」因此,我們不能就此斷定國祥是個奉公守法的人,故選項②錯誤。
本文記述了蒸蟹的難度──「蒸蟹第一講究是火候,過半分便老了,少半分又不熟」,但國祥卻駕輕就熟──「王國祥蒸螃蟹全憑直覺,他注視着蟹殼漸漸轉紅叫一聲『好!』將螃蟹從鍋中一把提起,十拿九穩,正好蒸熟。」可見其廚藝了得的一面,故選項③正確。
當選項①、②錯誤,而選項③正確的時候,我們基本已可斷定答案是A。事實上,選項④──「獨好茶花」說的是作者,而非國祥。故正確的只有選項③,答案是A。
在回答這些多項選擇題的時候,學生必須對題目及選項均有非常清晰的了解,再善用「排除法」,抽絲剝繭,答案便會慢慢呈現出來。
4. 〈樹猶如此〉的副題為「紀念亡友王國祥君」,理應是以「懷念」為主要的感情基調,但選段「憧憬金色前景」,記述的只是作者和國祥一起生活時的美好回憶,故依選段而言,其最想表達的亦是此一主題。當然,文中的一句「未來命運的凶險,我們當時渾然未覺」,亦是為下文未有收錄的部分──國祥患病離去作一鋪墊。
正如之前所說,段旨、主旨必須由「手法」、「內容」及「思想感情」三個部分組成,故同學在回答這類問題時,不妨嘗試運用以下方式表述:本文作者透過(手法)(內容),從而表達出(思想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