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頭減廢不力 三堆一爐急上馬
2014.05.05屯門及元朗堆填區擴建去年已獲立法會工務小組通過,下月初輪到擴建將軍澳堆填區及興建石鼓洲焚化爐議案上立法會。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重推「三堆一爐」後首次到屯門區議會解釋,卻受到數十名居民在門外抗議,十八名區議員更離席抗議,批評當局不尊重區議會意見,最終流會收場。厭惡措施無人想要,怎樣在顧全大局下順利推行,政府須要先理解各方的意見。
文:ML 圖:星島圖片庫
今日香港+能源科技與環境
主題:生活素質+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人們的生活方式及社會發展怎樣影響環境和能源的使用?
•社會大眾、不同的團體和政府,可以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作甚麼回應?
處境劇場:《搬無可搬》
老婆:都話將軍澳唔好住㗎啦,夏天一來,濕氣臭味傳過來,真係好難頂。
老公:當初唔知堆填區會擴建,睇怕只會愈來愈臭。
老婆:不如搬啦,表姐話屯門樓價平啲,應該可以負擔到。
老公:但係屯門都有堆填區喎。
老婆:咁去元朗都得,有西鐵。
老公:元朗咪又係有堆填區。
老婆:度度都話唔得,移民去火星啦。
新聞摘錄
資料一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重申,「三堆一爐」缺一不可,他說,當局已推出「四加四減」招數,以減少堆填區對附近居民影響。「四加」措施包括,加強空氣監測;加快改裝垃圾車為密封式,減少臭味和滴汁;又為加強溝通,已經與屯門及元朗地區聯絡小組開會,稍後約見北區和西貢區;最後加快活化復修堆填區計畫,以增加社區設施。至於「四減」就是將污泥運往屯門污泥處理廠,減少堆填區臭味;另外增加使用廢物轉運站和水路,減少路上的垃圾車;減少堆填區附近道路的泥塵;以及監察非法棄置垃圾。
摘自《星島日報》2014年4月11日A11
資料二
立法會工務小組昨討論將軍澳堆填區擴建及興建石鼓洲焚化爐,泛民議員擔心通過撥款後,政府「過了海就神仙」,未必會盡力做好回收減廢工作;有議員更批評十億元回收基金未有回收政策配合,未能對症下藥。由於仍有十三項動議未處理,「一堆一爐」要押後至下月七日表決。人民力量陳偉業和新民主同盟議員范國威質疑工務小組主席盧偉國堅持將兩項撥款一併討論並不恰當,多位泛民議員擔心政府未有具體承諾源頭減廢成效。
摘自《星島日報》2014年4月17日A14
資料三
於十年減廢四成的進程中,估計至二○一七年,每日仍有約七至八千噸生活垃圾須堆填,另外建築廢材等亦須處理,近年建築廢料回收率逾九成,但餘下每天約三千多噸建築廢料仍佔用部分堆填空間,補充堆填容量委實刻不容緩。儘管香港早於二○○○年已籌備興建現代焚化設施以處理生活垃圾,經歷十多年的選址、城規、環評、諮詢程序,加上司法覆核及向立法會申請撥款等過程,即使今年獲得撥款,最快也只可於二○二二年落成,換言之,整個項目耗時二十多載。
摘自《星島日報》2014年4月15日A15來論
相關概念:源頭減費(Reduce waste at source)
香港每天廢置的固體廢物,根據二○一一年環保署的數字,約為一萬三千四十多公噸,當中以家居廢物最多,接近六千公噸,廚餘又佔上大比例,其餘依次為建築廢物、工商業廢物及特殊廢物如化學物料等。由此可見,如要避免擴大堆填區,其中可重點針對家居廢物的處理,實施源頭減廢。
相關辭彙
•城市規劃 Urban planning
•廢物管理 Waste management
•生活環境 Living environment
•環境教育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環境健康與安全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safety
觀點與角度
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屯門區已有不少厭惡設施,屯門居民捱咗好多拳,打到成身腫晒,很多虧欠屯門的地區改善措施卻未有眉目,例如爭取多時的荃屯鐵路,叫我們承擔咁多為香港解決垃圾可能圍城的重擔,要有些改善要做。
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試以位於屯門的新界西堆填區為例,現時申請的擴建面積逾二百公頃,根據二○○九年的環評報告,堆填區事實上已計畫把工程分為六個階段,逐一平整土地及興建相關配套,政府大可先向立法會申請部分擴建撥款,解決眼前最迫在眉睫的火頭;餘下的部分,留待政府交出減廢成績過後,才決定是否批出。
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過去政府處理垃圾的工作差,目前情況已到爆發點,要面對垃圾爆滿的情況,從香港整體利益來看,認為要面對現實,只能無奈地讓「三堆一爐」通過,避免出現垃圾無處可容,或影響市民健康的風險。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僅有的三個堆填區相繼爆滿。若未能及時動工以補充本港的堆填容量,減廢回收後仍須末端處置的垃圾勢將無處容身,後果堪虞。估計至二○一七年,每日仍有約七至八千噸生活垃圾須堆填,另外建築廢材等亦須處理,近年建築廢料回收率逾九成,但餘下每天約三千多噸建築廢料仍佔用部分堆填空間,補充堆填容量委實刻不容緩。
將軍澳居民:作為負責任及有誠信的政府,城市規劃失當就要承擔後果,既要將將軍澳發展成一個人口眾多的龐大社區,就要放棄在將軍澳設立堆填區,不單止不應該擴建,還應該履行承諾在二○一四年終極關閉將軍澳堆填區。
立法會議員田北辰:三堆一爐的政策設中途方案,屯門堆填區先撥出一百公頃,加入五年後中期檢討條款,各項減臭措施必須令人滿意,才可繼續其餘一百公頃。中途方案的優點是推動減廢、減臭的誘因,避免政府「過咗海就係神仙」於政策通過後將改善處理廢物的措施拋諸腦後,屆時市民定必嘆信錯政府,恨錯難返。
學習教材
厭惡措施 人人討厭
意見整理
根據「觀點與角度」,在附表整理各人對三堆一爐的意見。(理解)
多角度思考
1.試歸納民間反對「三堆一爐」推行的原因。(歸納)
2.你認為「三堆一爐」能否解決處理垃圾問題?(分析)
建議答題方向
1.雖然堆填區面臨飽和,垃圾處理刻不容緩,不過民間對「三堆一爐」反感,除了臭味問題影響居住環境,多年來的厭惡性設施集中在屯門及將軍澳,令該區居民十分不滿。另外,政府以往承諾處理堆填區的衍生問題未能兌現,應該倡議源頭減廢,減少垃圾量,如要推行,亦應嘗試分階段進行。
2.同學須表明立場,輔以理據。
能夠:如環境局的承諾,能在處理好臭味、交通,以及其他衍生出來的問題,為受影響居民作出賠償,擴大堆填區是最快解決飽和問題的方法。
不能:擴建堆填區只屬短期措施,因為將來亦有飽和危機,要減少垃圾量,源頭減廢才是長遠措施,再配合發展回收業等方案,整體規劃垃圾處理問題,才可全面解決。
參考資料
網頁•廢物管理 五管齊下
http://www.epd.gov.hk/epd/tc_chi/environmentinhk/waste/waste_maincontent.html
•打鼓嶺居民對堆填區的反應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7277
載自2014年5月5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