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香港傳媒暴力狀況
2014.03.19新聞議題練習紙
文:Venus 圖:星島圖片庫
背景
今月初,美國國務院發表人權報告,指香港近日發生多宗針對傳媒界的事件,加上看到新聞媒體有自我審查的情況,對本港的新聞自由及言論自由問題表示關注。而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被人襲擊重傷,動機未明,有人指出過去數宗涉及傳媒人的暴力事件,最終都是不了了之。到底,香港新聞界是否陷入四面楚歌的境況?
新聞重點
•回顧香港傳媒暴力事件
•了解警方在傳媒暴力事件的破案情況
•探討傳媒暴力對大眾的影響
新聞資料
傳媒暴力事件
資料一(見附表)
資料二
美國國務院年度人權報告,關注香港的新聞自由及言論自由問題。即使報告起草時仍未發生劉進圖遇襲案,但報告已關注到過去一年發生了多宗針對傳媒人士的暴力事件,且警方調查半年都未有頭緒。報告指,部分人認為這些事件反映北京政府加緊控制傳媒對內地政策的批評。人權報告亦指,看到有傳媒機構因憂慮影響商業利益,或因政治原因而自我審查。
報告同時關注警方執法情況,引述有泛民議員反映,警方對中聯辦外的示威採取較嚴厲執法標準,並指警方近年以濫捕、拘留等具侵略性的策略,以限制市民的集會自由。
資料來源:2014年3月1日《星島日報》A16
事件破案率
資料三
資深傳媒人遇襲已非首次,去年中《陽光時務周刊》出品人陳平被人用棍「扑頭」,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梁天偉在九六年被兇徒斬斷左前臂,兩年後鄭經翰身中八刀幾乎喪命,惟以上三案至今仍未破案,鄭經翰認為極難找到幕後黑手,只望警方盡力緝兇。梁天偉則認為,事件對新聞界打擊沉重,但他相信業界仍會敢於報道事實。
資料來源:2014年2月27日《星島日報》A03
事件與新聞自由
資料四
政府十分重視根據《基本法》而受保障的香港的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香港要維持國際大都會的地位,社會能夠持續發展,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是其中主要的元素,政府會繼續致力維護這些重要的核心價值。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網
資料五
有報章前總編輯被襲,有記者組織以「企硬,爭取新聞自由」為口號舉辦遊行。這個口號誤導大眾,不是作為記者的正規行為。身為記者,監督政府、教育大眾至為緊要。有兇案發生,查案任務當然交給警方,你覺得當中或有「不可告人的勾當」,要揭露真相,就要從旁努力搜證,而不能先有既定立場,亂說一通。
像上述案件,應先放下政治立場,從爭拗點「是否涉及新聞自由」處着眼。其一,若有人筆下不留情,爆了某人見不得光的秘密,某人為了阻止他,要「教訓」他,總會在他仍在「爆」時就趕忙「教訓」,而不是待他離職後。其二,他雖離職,其手下仍可能會繼續「爆」,這樣行兇者的目標更不可能是他本人,而應是坐上他原位的、其前手下,好阻止此人繼續「爆」下去。其三,或者你會說:「料」是以前的「料」,已經被爆完爆淨了。這就更奇怪,既然已經爆完爆淨了,而他在位時又沒有被阻止,而讓他爆完爆淨後才「教訓」他?
資料來源:2014年3月10日《大公報》A12
未來狀況及影響
漫畫一:《溫水煮蛙》
漫畫二:《企硬》
資料解讀
傳媒暴力事件
資料一
•在過去十八年間發生了多宗涉及傳媒界的暴力事件;
•十一宗中有九宗發生在二○○○年後;
•傳媒暴力事件發生次數近年呈上升的趨勢;
•單在二○一三年內便發生了三宗傳媒暴力事件。
資料二
•美國國務院年度人權報告對香港的新聞自由及言論自由表示關注;
•在過去一年發生了多宗針對傳媒人士的暴力事件;
•警方調查多時仍未有頭緒;
•部分人認為這是反映了中國加緊監控傳媒;
•媒體亦有自我審查;
•警方對中聯辦外示威者的執法行為較嚴厲;
•警方限制市民集會自由的嫌疑。
事件破案率
資料三
•過去多宗涉及傳媒的暴力事件仍未破案;
•其中一位受害的傳媒人鄭經翰指極難找到幕後黑手;
•另一位受害傳媒人梁天偉認為暴力事件對新聞界打擊極大,但傳媒人會繼續敢於報道。
事件與新聞自由
資料四
•政府指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是香港的核心價值,政府會繼續維護這些自由。
資料五
•指劉進圖要爆的料已成過去,沒必要秋後算帳;
•就算要教訓傳媒,亦不會以已離職的劉進圖作為目標;
•認為報章前總編輯被襲事件並不涉及新聞自由問題。
未來狀況及影響
漫畫一
•溫水煮蛙是一個比喻。青蛙是外溫動物,體溫會隨着外間而改變。若放一隻青蛙在一鍋冷水裏同時加熱的話,青蛙只會感到水溫變得愈來愈舒適,並沒有意識到水會有沸騰的一天。到青蛙感到水溫過高之時,亦是牠死亡之日。說明了近年雖發生一連串針對傳媒的暴力事件,但仍有人認為只是個別事件,與新聞自由無關,就如處於溫水中的青蛙一樣無知。
漫畫二
•漫畫說明了傳媒人就算面對一連串暴力事件,但仍堅守報道事實的原則。
涉及單元及主題
單元:今日香港
主題:生活素質+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政府怎樣回應不同群體的訴求?政府的回應對香港的管治、維護法治精神和提升公民參與社會及政治事務有甚麼影響?為甚麼?
相關概念
•人權 Human rights
•新聞自由 Freedom of press
•罪案 Crime
•群體利益 Group interest
多角度思考
1.新聞自由有何重要性?
建議思考方向:
•能監察一些既得利益者和政府;
•平衡政府的權力,避免其權力過大(第四權);
•是維持人民言論自由的基礎。
2.針對傳媒人的暴力事件,長遠而言會對新聞自由造成怎樣的打擊?
建議思考方向:
•對當時人而言,會停止了他的調查、採訪和搜集資料的進度;
•對其傳媒機構而言,他們會立即停止一切相關的報道;
•對其他傳媒機構而言,他們在報道出街前會先自我審查,判斷會否對任何有勢力人士不利;
•長遠會影響整個新聞業界,不能維持報道真相的原則。
3.你認為社會各界可如何協助維持新聞自由?
建議思考方向:
•個人可選擇購買、收看或收聽一些會敢於報道事實真相、維護公眾利益的媒體;
•媒體應堅守報道事實真相的原則;
•政府和警方應尊重傳媒界,並加重針對傳媒的暴力事件的刑罰。
載自2014年3月19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