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想「等多一班車」! 港鐵應拆座位增流量?
2014.03.05時事論壇
今日香港
文:Ryan 圖:星島圖片庫
新聞事件
假如有試過在繁忙時間到金鐘乘坐港鐵,相信會感受到其擠迫程度有多高。港鐵是港人主要交通工具,該如何解決過量的人流問題?最近當局就指出,港鐵應拆除部分座位以騰出更多空間;但亦有人認為,追本溯源,應該減少自由行旅客,拆除座位的做法是本末倒置。
立法會議員田北辰:不贊成拆除座椅,建議參考巴黎地鐵,將部分座椅改成摺椅,繁忙時間時便可騰出空間。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以港鐵來說,這一班車未必上得到,要等多一班車,有點帶來不便,但市民同時要考慮旅遊業帶來的好處,從中取得平衡,樂觀些去睇,內地客市場龐大,對香港經濟是重要的。
專欄作家林芸生:運房局的建議雖然好,只嫌做得不夠徹底。依小生看,一不做,二不休,港鐵座位要麼不拆,要拆就應該將所有座位拆個一乾二淨,就像當年日本鬼子運載中國勞工前往「建設」般,動用最先進的貨運列車,將炎黃子孫當作畜牲, 排排企, 到終點,充分運用車廂空間,大大提升經濟效益,這樣做不是更好嗎?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每平方米企六個人先叫滿?企六個小朋友都逼啦!我搭東鐵綫轉荃灣綫,朝早八點半到九點,等三、四班車先上到!
網民:拆座位會直接影響孕婦、長者和傷殘人士,難道政府要佢哋企全程?
網絡專欄作家自由恆:政府的建議是何等荒謬,斬腳趾避沙蟲,沒有正視自由行湧港下,港鐵載客量滿瀉的問題。
多角度思考
1.建議港鐵拆除座位以解決人流量問題的做法有何利弊?
2.你是否贊成港鐵拆座位以解決人流量問題?
建議答題方向
1.
利:
•可於短期內解決人流壓力問題;
•充分運用車廂空間,增加客流量,也可以容納更多遊客,大大提升經濟效益。
弊:
•減低港鐵的服務質素,雖然車廂可容納更多人,或可減少乘客等車時間,但車廂內會更擠迫,減少空間;
•不便孕婦、長者和傷殘人士等有需要人士。
2.
贊成:
•雖然拆除部分座位會減低港鐵的服務質素,不過同時亦會帶來龐大的經濟收益,對社會整體利益而言,犧牲服務質素是值得的;
•減少內地遊客的措施要經過長期討論,費時失事,拆除座位是短期內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去解決人流量問題。
不贊成:
•拆除部分座位會減低港鐵的服務質素,對付出同樣價錢的消費者和市民而言,十分不公平;
•問題源自大量自由行湧港,令載客量滿瀉,如不解決根源,是本末倒置;
•政府可以透過道路規劃去解決問題。
學生宜正反立論,並配以真實例子或數據增加說服力,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資料
•《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
http://www.tourism.gov.hk/resources/tc_chi/paperreport_doc/misc/2014-01-17/Assessment_Report_tc.pdf
載自2014年3月5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