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尊重新聞自由
2014.03.03二月底的反滅聲大遊行,特首辦大閘繫滿了藍絲帶,是市民捍衞新聞自由的決心的象徵。近年,香港的新聞自由度在數據和排名上均出現大倒退,事實上,接二連三的換編輯、抽廣告、炒名嘴事件,都叫人擔心傳媒的自由空間漸被扼殺。新聞自由有多重要?你又會否繫上藍絲帶?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今日香港+全球化
主題:生活素質+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政府怎樣回應不同群體的訴求?政府的回應對香港的管治、維護法治精神和提升公民參與社會及政治事務有甚麼影響?為甚麼?
•全球化有甚麼特徵和發展趨勢?
二月中旬,國際新聞組織「無國界記者」公布了全球新聞自由排名;接着,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又發布了本港新聞自由度的指數;然後,是香港記者協會發起的「企硬反滅聲 撐言論自由」遊行,短短十多天,新聞界好不熱鬧啊!
一宗接一宗與傳媒有關的報道,看似熱鬧,其實是多麼的諷刺,這
無國界記者:香港排名連續四年下跌
先看看無國界記者組織的資料。二○一四年世界新聞自由排名,香港在一百八十個地區中,位列第六十一位,比去年再跌三位,已經是連續第四年下跌。假如由二○○二年首次公布排名時的第十八位去回顧,香港的排名在十二年間急跌了四十三位。(見附表)
評分指標 自我檢查問題?
同學請留意,無國界記者組織的評量指標共分為八大類,共四十個指標,包括:
•記者有無受到肢體攻擊、監禁與直接威脅;
•間接威脅、壓力與接近資訊的程度;
•檢查與自我檢查;
•公共媒體;
•經濟、法制與行政壓力;
•網路與新媒體;
•記者被謀殺、監禁、暴力攻擊或威脅的數量與政府在此扮演之角色等。
香港沒有記者被謀殺或監禁,人身安全無受威脅,那麼是甚麼把新聞自由度的評分壓低?明顯地,餘下的就是自我檢查、經濟、法制與行政壓力等部分。
港大民調:新聞自由得分創新低
再看看港大發布的「社會指標調查」結果。核心指標之一的「新聞自由」只得六點六一分,是有關調查自一九九七年開始以來的新低。港大民意研究計畫解釋,得分之低,可能與近期各項新聞媒體事件有關。
媒體事件 收窄言論空間?
所指的新聞媒體事件是甚麼?不就是接二連三發生的多宗事件:《明報》撤換總編輯、立場不屬保皇親中的報章被客戶抽掉廣告,以及商台名嘴李慧玲被解僱。為甚麼會這樣?涉及事件的管理層的解說為何未能平息風波?為何大家對一家報館或廣播媒體的「人事調動」如此關注,甚至不予信任?
到目前為止,這個話題仍是極為敏感的,沒有人會出來承認是自己有意扼殺傳媒的新聞自由空間,但大部分人都相信,事件背後都有共同目的,就是控制言論自由。
製造自由空間 保障大眾利益
言論是一種滿有威力的東西,可以興邦亦可亡國,令執政者或擁有權力者對之又愛又恨;能夠協助散播或匯聚言論的,正是傳播媒介。環顧掌權者都會千方百計或多或少的控制傳媒,避免不利自己的消息傳開,但同時又會透過傳媒報道為自己建立良好形象,增加自己對大眾的說服力。
專制國度 控制傳媒
相對而言,在民主的國度裏,人們會盡量為傳媒製造自由的空間,讓其發揮功能,保障大眾的利益;從《世界新聞自由指數2014》的排名亦可見一斑,在前列位置的多是西方民主國家,那麼敬陪榜末的又是哪些國家地區?大家可在無國界記者網頁查看(http://en.rsf.org/),再思考是何原因令這些國家地區新聞欠自由,對其又有何影響。
生於文明、民主的社會,相信大家都會選擇要有新聞自由,但你知道新聞自由的功能是甚麼嗎?何以能讓大眾獲益?
新聞自由其中兩個較重要的功能,就是監察環境和提供不同視角。
資料庫:法制保障新聞自由?
西方已發展國家較重視新聞自由,例如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就清楚寫明不能通過任何法例妨礙新聞自由,歐洲聯盟亦根據《世界人權宣言》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有關條文訂定保護新聞自由的條例。
利用法制去維護新聞自由並不只是歐美的專利。
•阿根廷最高法院曾經強調新聞自由是憲法中一條極重要的條文,如果沒有給新聞自由足夠的保障,民主制度只會徒具形式。
•印度最高法院亦認同新聞從業員是國家的「第四權」,保障人民知情權是民主的基石;可是當地貪污成風,「第四權」似乎無所發揮。
香港又如何?《基本法》第二十七條在憲制上給予「新聞自由」特別的保障。如要對新聞自由施加限制,必須經法律規定,並且是為了達到尊重他人權利或名譽、保障國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衞生或風化目的,不過現實中,香港的新聞自由亦面臨收窄危機。
相關辭彙
•新聞自由 Freedom of press
•主流價值 Mainstream value
•媒體素養 (傳媒素養) Media literacy
•傳媒 (大眾傳播媒介) Mass media
•壓力 (1) Pressure; (2) Stress
•公民權利 Civil rights
•三權分立 (權力分立) Separation of powers
•世界人權宣言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Mind Map:誰限制了新聞的自由?
學習教材
第四權 不可廢!
資料回應題
請看漫畫及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遊行多「名嘴」 港視女顧問也現身
⋯⋯曾批評政府扭曲免費電視發牌顧問報告原意,結果農曆年前辭職的威普諮詢顧問前亞洲區總監伍珮瑩亦有現身。她指有不少廣告客戶透露收到高層指示要從媒體上抽廣告。她又指當日自己說真話只是小事,但記者不介意飯碗,每天都要面對講真話的壓力,如果記者怕飯碗不保而不再講真話,香港便會失去核心價值。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24-2-2014
多角度思考
1.新聞資料的內容能解釋到漫畫所表達的情況麼?
2.承上題。你認為新聞資料所說的情況,可以改善嗎?
建議答題方向
1.香港的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受到干擾,社會要大聲疾呼,向政府表達不滿;而干擾的手段是通過「抽廣告」,扼住傳媒生存的命脈──廣告收入,來干預新聞自由。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請思考,傳媒可以轉換營運模式嗎?沒有廣告或不接廣告可以嗎? 那麼營運資金何來?可以靠公眾捐款嗎?欠缺資金的傳媒,又會對新聞質素有影響嗎?)
延伸回應題
香港記者協會發起的「企硬反滅聲 撐言論自由」遊行,當中有些涉及新聞事件的小市民站台,力證新聞自由的重要;請看看他們所說,然後回答問題。
~菲律賓人質事件傷者易小玲:因為傳媒的報道,政府受壓才會作出跟進,假如無新聞自由,苦主就是有冤無路訴。
~南丫島海難死者家屬古太:海難事件經傳媒認真報道及研究後,有關當局才肯跟進。
~曾參與罷工的碼頭工人、駕車師傅:傳媒報道令外界關注我們的苦況。
資料來源:綜合各新聞報道
多角度思考
1.撇開政治因素,從社會民生角度看,你認為傳媒發揮了甚麼的功能和影響力?
2.就以上情況,香港傳媒是不是和政府對立?據你所認知,傳媒和政府的關係是怎樣?
建議答題方向
1.傳媒在這些事件中,站在小市民的立場,為他們說話,為他們爭取公義。通過跟進、調查和公開事件, 給有關方面施壓,使其不敢再怠慢,令事件的主角得到應有的對待。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 傳媒是民主社會的第四權,負責監察政府,例如官員有無失職等等。政府的施政,亦須要傳媒幫手宣傳,例如發現了致命傳染病,須要傳媒報道讓市民大眾提高警覺預防。同學可以多說一點今日香港的情況,兩者的關係是哪一方面較多。)
參考資料
網頁
•新聞自由ABC
http://hkhrm.org.hk/chinese/booklets/chi_bk4.html
•有關香港新聞自由的評論文章
http://www.inmediahk.net/taxonomy/term/501770
書刊
•《香港傳媒:新聞自由與政治轉變》
作者:黎佩兒 出版:天地圖書(香港)
載自2014年3月3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按此放大' >
表 >>按此放大>>按此放大' >
>>按此放大>>按此放大' >
Mind Map:誰限制了新聞的自由? >>按此放大>>按此放大' >
漫畫 >>按此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