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切膚之美

2014.02.12
4655 4655

整容瘦身風潮橫掃全球,愛美一族不惜大灑金錢、躺在手術牀捱上幾刀,改造成當下最美的模樣。於是,五官僵硬、纖瘦如紙板的倒模「芭比」如雨後春筍湧現。最近,一個兒童整容遊戲受到猛烈評擊,指其灌輸孩童纖瘦才是美的思想,扭曲少女的價值觀和精神健康。到底是甚麼驅使人們對外在美孜孜不倦追求?這種「愛美主義」對成長中的青少年潛在怎樣的危機?
文:筠  圖:星島圖片庫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主題:自我了解+生活素質
探討問題
(按教育局指引)
•傳媒所傳遞的訊息和價值觀,對青少年有甚麼影響?
•有哪些流行而顯著的趨勢會對時下香港青少年構成挑戰和機遇?他們如何回應這些趨勢?
•青少年的自尊受甚麼因素影響?它與青少年的行為和對未來的期望如何相關?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愛美不分國籍!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調查顯示,以總量計算,2011年全球約有1,500萬人動過整形與美容手術,其中以美國最多,高達311萬件,其次依序為巴西(145萬件)、中國(105萬件)、日本(95萬件)、墨西哥(79萬件)。若以「人均」概念計算,韓國每1,000名人口進行過13.5次整容手術,包括1人接受多次手術,堪稱全球最愛整形的國家。

整容風潮 愈趨低齡化

「整容風」有低齡化趨勢,一款名為「芭比式的整容手術、整容醫生及整容診所」的兒童整容遊戲推出後,隨即受到猛烈炮轟──遊戲聲稱主人翁是位「不幸的女孩」,胖至節食也幫不到她;玩家須為她進行整容手術,吸走多餘的脂肪,切走有問題的部位。反性別歧視人士及整形醫生協會發動十多萬網民投訴,蘋果公司最終宣布將整容遊戲App下架。

其實,香港亦有怪獸家長帶4歲女兒割雙眼皮、5歲男童動手術弄走兜風耳,網上討論區更不時出現家長帶女兒到韓國打瘦面針的討論。有社工指出,近年香港青少年對整容的接受程度愈來愈高,其中原因可能是受日本、韓國的電視劇集和流行文化影響;加上青少年交友期間着重外表,整容能迅速改善容貌,符合年輕人即興、樂活的特質。

亮麗外表 建立自尊心

有心理學家指出,外貌是認識自我的重要成分,對自己外貌是否滿意,又直接與自尊有關聯。尤其對自我意識不穩定的青少年而言,自我評價首先建基於外貌之上。專家更發現,自尊水平與外貌的相關高達80%,遠高於普遍最重要的學業因素。

由於自尊心建基於個人對自己的認知和評價,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朋輩及社會的影響。假如外貌長期經外界否定或排斥,個人就會對他人不信任、拒絕別人,亦會否認自己。

長得漂亮 = 人生大贏家?

大眾對美的要求愈來愈高,處於尋找自我階段的青少年不僅開始注意外表的影響力,更着手進行外表的改造,希望藉此提升自信及能力來成就事業及人生。適婚的青年男女,若然對自身外表缺乏信心,會試圖通過整容、整形來增強自尊心。

因此選擇接受整形手術,不但反映醫學問題,更反映個人的心理問題:與自卑或理想過高、追求完美的想法有關。普遍寄望整容後,滿足大眾「以貌取人」的心理,可以增加求職、求愛的成功率,提升自信心。

傳媒渲染 追美合理化

隨着年齡增長,青少年逐漸意識到社會對外表形象的要求,愈感受到社會對其身體自尊的壓力。當今世界,影視、雜誌、廣告等媒體都充斥着「減肥」、「瘦身」、「尖面」、「大眼」、「豐胸」、「增高」等針對「外在美」的字眼。

傳媒不斷把「美麗」的標準定型,令美麗變得單一化,青少年一旦認為自己不符合傳媒釐定的「標準」,便自覺不美麗,繼而影響個人自尊的發展。有人更因此會選擇成為「追美族」,到美容院進行整形手術優化外貌,迎合大眾對「美麗」的標準。

小結:愛靚也要愛命

醫學美容往往涉及整容、注射等入侵身體的美容服務,及使用激光等高能量儀器,存在很高的醫療風險,操作不當輕則令消費者感染疾病、身體受苦,重則毀容甚至喪命。消費者委員會在2013年首10個月,收到851宗美容服務投訴,當中141宗涉及入侵性美容療程,較前一年同期急升37%。可見醫學美容漸趨普及的同時,風險也隨之提高。

整容成癮 禍害難彌補

雖然已有不少報道與整形相關的悲劇發生,但仍有人抱僥倖心態,忽視整容整形療程存在的風險,對整形趨之若鶩。日前,有一名湖南長沙女子自行注射玻尿酸(又稱透明質酸)隆鼻,結果導致左眼永久失明,且臉部皮膚壞死,「整容」變「毀容」。早前,亦有一名香港少女為男友製造生日驚喜,往私家診所隆胸,在接受手術期間因注射的麻醉藥影響致死。

病態心理 反映焦慮矛盾

「整容成癮」和「整容過度」,又稱「整容癖」,是病態心理的一種,徵狀主要是反覆(兩次以上)對某一身體部位進行修改,甚至把全身都修正一遍。這種行為背後,反映一種焦慮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因過度追求完美,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另一方面,在整容後感到新鮮感和滿意感,遠大於為此忍受的痛苦和恐懼,最後這種滿足感再強化下一次的整容行為。

整容過度的案例,各地屢見不鮮。日本一名女子為了要變成法國娃娃的模樣(見相關概念圖片),自十七歲起便接受三十多次大大小小的手術,包括割雙眼皮、隆鼻、豐唇、整酒窩和隆胸等,總花費高達一千萬日圓(約八十萬港元)。

小結:調整心態 接納自己

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麗是人的本能和天性。但愛美一族更應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假若真的不滿意自己的外形,有否想過以運動鍛煉體形?正值成長關鍵時期的年輕人,面對傳媒鋪天蓋地的整形誘惑,不妨停一停、想一想,思考整容手術能否保證一定能變得更美?認清追逐美麗背後的代價。一不小心整容失敗,身陷可悲下場,豈非得不償失?

相關概念:審美價值觀(Aesthetic Value)
形容大眾對美的看法、態度及認知,即人們眼中「美」代表甚麼。從古到今,「女為悅己者容」的觀念主宰女性對追求美麗的心理狀態。但不同社會對女性的審美標準都隨時代、地域而變。
自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的腰細臀大,直至90年代後期受到父權社會和傳媒影響,認為女性愈瘦削愈好。於是,商人排山倒海地利用廣告宣傳,配合消費文化,營造「瘦等於美」的觀念,吸引人們購買纖體產品,賺取利益。
處於青春期的少女,潛移默化下認為「肥是醜陋的、羞恥的、悲慘的」。「瘦就是美」的觀念逐步在社會上盛行,不少年輕人開始盲目追求瘦削身形,以得到同輩、社會大眾認同,好讓自己的體形能令自己更有自信,形成「纖體文化」。

相關辭彙
•副作用 Side-effect
•後果 Consequence
•整容 Cosmetic surgery
•美的判斷 Aesthetic judgment
•自我形象(個人形象) Self image
•認識自己(自我的了解) Self-understanding

Mind Map:青少年價值觀與整容的關係

學習教材

整形美容 需要還是想要?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
有家長帶四歲女兒到整容診所割雙眼皮,帶兒子除掉兜風耳,帶青春期女兒去隆鼻、削臉,甚至隆胸。大眼、高鼻、瘦臉是否一定美呢?相反單眼皮、圓臉也不一定醜,因為氣質、自信心影響一個人流露出來的神態和身體語言,而自信心和氣質,卻不是靠整容人工搭建上去的。
帶一個四歲小朋友去整容,不單止代表父母對孩子的容貌不接納,亦代表父母的自我否定。自卑種子已撒進子女的心田,難道割了雙眼皮,就會多點自信嗎?
整容帶來的痛苦,令我想起英國已故樂壇巨星米高積遜。米高把黑色皮膚漂白,眼耳口鼻也整過了,但他沒有因此由黑人變成白人。孩子的自信心,不能靠整容獲得,而是從父母對他們的無條件接納開始。
摘自2013年9月19日《星島日報》A22

資料二
易小玲終於笑了!她自從在馬尼拉人質慘劇被槍傷毀容,三年以來苦受手術折磨,上周由國際整容權威魏福全操刀重建下顎,成功修復歪嘴,昨在普天同慶聖誕節,易小玲勇敢脫下口罩,首次公開變靚成果,綻放嫣然一笑。她認為恢復容貌,是與愛兒收到最好的聖誕禮物,使她「人生重拾希望!」
眼前的易小玲,右下顎遺留一條頗長疤痕,原本凹陷的右邊臉和不對稱的歪嘴,都經手術修復,她明白雖不是百分百還原,至少重拾下顎的輪廓。易小玲憶述,接受手術後醒來,護士遞了鏡子給她觀看變靚容貌,「我一見到自己的樣子,即時激動哭了出來!」她現在回想仍覺不可思議,最意想不到住院短短一星期,竟可再嘗進食咀嚼的滋味。
摘自2013年12月26日《星島日報》A1

多角度思考
1.
根據資料一,試分析筆者對整形的取態。
2.根據資料一、二及個人認知分析,不同情況下整形有何不同的原因?

建議答題方向
1.
解題重點︰
•須明確描述資料內容和作者想要傳達的觀點,掌握主旨。
參考論點:
•筆者不贊同整容行為,認為整容未能改變個人的氣質和自信心。他反對家長帶年幼子女去整容,只為迎合社會對美的標準(大眼、高鼻、瘦臉)。
•強調整容不論出發動機或手術過程都會帶來痛苦,代表父母對孩子的容貌不接納,亦代表父母的自我否定,把自卑種子撒進子女的心田。
•最後指出惟有得到父母朋輩之間的肯定,才會變得自信、漂亮,筆者直指得到父母無條件接納,子女才會獲得自信心。
2.
解題重點︰
•列舉資料的中心論點,須引用資料裏的事例;
•可自由作答,題目沒有預設立場,只要言之成理便可。
參考論點:
•根據資料一,單純為了滿足個人或社會對「外在美」而整容是不智的,因為整容存在風險,加上若效果未如理想或不被身邊人接納,會帶來無法彌補的身心痛苦, 如米高積遜。
•而資料二顯示,如因意外而損毁容顏,整容有正面和實際功用。易小玲的例子,說明整容能幫助傷者重拾自信,同時令她能再嘗進食咀嚼的滋味。

延伸回應題

細看圖片一及二,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
根據圖片一及二 ,你認為整形美容廣告對青少年帶來甚麼影響?
2.假如你發現你的朋友有整容成癮的傾向,你會對他提出甚麼建議,解決反覆整形問題?

建議答題方向
1.
•廣告商和媒體透過廣告鼓勵整容,只放出整形成功的例子,又將整容前後的對照圖刊出以突出效果,彷彿付出金錢就可以整形, 把美麗變成可以購買、而且合理的服務。
•青少年處於尋找自我的階段,希望獲得同伴、他人的認同來確立自尊,容易相信廣告單一的宣傳,嘗試購買整容服務增添自信心。
2.
•整容成癮者的認知並不完整,片面地認為整容帶來的只是漂亮,對失敗的風險評估不足,必須有足夠的準備承擔風險。
•最有效的改變方法是不要讓他們立即做決定,理智考慮的時間能遏制整容的衝動。
•若整容成癮者的思維停在把自己變得更美的焦點上,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幫助他們去關注其他事情,如培養興趣或做運動都是好方法。

參考資料
網頁
•整容背後心理:自尊水平與外貌的相關高達80%
http://eladies.sina.com.cn/zc/2008/0522/1017712023.shtml
書刊
•《「纖」方百計─透視纖體文化及身體政治》
作者:陳潔詩  出版:天窗出版社

載自2014年2月12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Mind>>按此放大' >
Mind Map:青少年價值觀與整容的關係 >>按此放大


'圖片>>按此放大' >
圖片 >>按此放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