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口語溝通:促請當局加強食安檢測及提高檢控門檻

2014.09.23
460 460

題目
香港麥當勞揭發售賣黑心「過期肉」事件,令全城陷入食物安全恐慌中。麥當勞作為其中一家大型跨國食品公司,進口大量有問題食 物原材料,更先後拒絕向公眾交代事件始末,企業道德及誠信嚴重受挫。社會憂慮香港食物安全問題每況愈下,有聲音促請食物及衞 生局加強食安把關,提高檢控門檻。試談談你的看法。

資料一
上海福喜上月鬧出「黑心食材」風波,香港麥當勞亦被揭曾購入上海福喜食材,最後全面停用所有福喜食材,共銷毀共一百一十三公 噸非來自上海的福喜食材,已於本月一日完成。食安中心指事後巡察其他可能涉事的連鎖食店,檢查約一千六百個樣本,全部未發現 異常,立法會下周三將舉行特別會議討論事件。
摘自2014年8月30日《星島日報》A11

資料二
麥當勞使用上海福喜「黑心肉」,有兩大亮點,一是公共傳訊奇差,引爆公關災難。身為一家全球最大跨國連鎖餐廳,創立超過七十年,賣的不只是漢堡包、薯條、炸雞和汽水,而是一個開心歡樂的形象。早幾天那位公關一姐走出來,開了一個不到五分鐘的記者會 ,全程苦瓜着臉,照讀稿,說會改善溝通,卻快閃走人。若只看電視畫面,沒有聲音,覺得這群高層跟麥當勞扯不上任何關係,多年 來建立的歡樂形象毁於一旦。
有人說是中美關係正值轉淡的時候,中國須先向美帝示威。須知道中國的「黑心食物」聞名天下,見怪不怪,上海福喜只是冰山一角 。可是,福喜跟麥當勞是長期合作夥伴,數十年來為麥當勞供應食材,區區一家福喜事小,把這個國際快餐業龍頭殺一個措手不及事 大。」

摘自2014年7月30日《星島日報》專欄E06

資料三
日本麥當勞為代替暫時停售的麥樂雞,推出由魚肉、豆腐製成的新產品「麥豆腐」。

小組討論
試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每個同學輪流發言1分鐘,然後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0分鐘。

討論點
‧內地黑心食物問題嚴重嗎?
‧企業遇到營銷危機應該如何應對?
‧黑心食物對社會、個人健康有何影響?

論點參考
食環署助理署長 李小苑:
當局上周曾就福喜事件邀約麥當勞解釋,但獲對方回應指「很忙」,不能作面談,當局不想拖延,故接受以視像電話開會。希望可以盡快和準確取得資料,但可惜做不到,情況不理想。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 高永文:
現行法例可以監管熟肉進口,入口未經煮熟的肉類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包括需提供來源地證明,以及需要申領許可證;至於熟肉從入口至分銷,每個層面均有恒常抽樣檢查。若社會上認為熟肉監管需與生肉看齊,我們可以討論。

專欄作家 鄭經翰:
若然香港麥當勞一開始就開誠布公,以受害人的姿態面對公眾,承認受食物供應商欺騙,立即全面公布購入黑心肉的詳情,立即回收,公眾及其擁躉也會支持。只可惜,香港麥當勞卻採取逃避態度,不但大話連篇掩飾曾購入黑心肉,對食安中心的調查又採取不合作態度,結果招來公眾狠批,食客杯葛,實在是自取其辱。

觀點舉隅
甲同學:按香港現行法例規定,進口熟肉不須領取進口許可證,及出口地區簽發的有效衞生證明書,變相中門大開,令黑心問題熟肉如入無人之境。事件中,香港麥當勞否認進口相關問題肉類,而食安中心亦指過去一年無上海福喜肉類產品的進口紀錄,完全是香港法例源頭監控粗疏的惡果。假如港府仍舊把關粗疏,沒有嚴懲這次黑心食物危機,應加強監測,防止本港食品主要來源地(內地)的食品質素,保障本港市民的健康。
乙同學:政府加強監控食物安全既重要,但美資跨國食品集團也出事,國際知名連鎖快餐店也淪陷。麥當勞首先採取隱瞞販賣黑心食品的真相,更遲遲未公開向公眾交代事件狀況,事發後六天始有道歉。如此緩慢推委的做法,反映企業道德及誠信破產危機。有理由相信,若不是醜聞愈鬧愈大,掩蓋不住黑心食品流出的真相,企業可能不會和盤托出。誰能保證其他小型或連鎖快餐店不是同樣心態謀取暴利呢?業界宜汲取教訓,因為企業誠信受挫,喪失信心的市民或永不再光顧。

小貼士
主導討論忌霸道
主導討論是考生取得高分的常用方法之一。主導討論主要是確保討論不要離題,提出討論的方向,令整個小組討論的討論過程更加流暢。比方說,同學可以嘗試在討論的初段確立討論的方向,帶領同學取得共識,並在末段作出總結。不過同學們切記:主導討論並不等於壟斷發言,切勿霸道中斷或用過激語氣否定他人發言。

 

文: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