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中國勞動人口「縮水」的危與機

2013.03.04
4434 4434

中國是人口大國,人多形成的需求足以「養起」全球,別國都走到中國找工人、買商品,然而,內地最具生產力和消費力的一群人,正在慢慢減少,有指,這都是「一孩」生育政策的後果。擔心中國「世界工廠」地位不保,影響經濟發展嗎?或許這是社會轉型,人民生活再次提升的好機會!

現代中國

主題:中國的改革開放+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
探討問題
(按教育局指引)
•人民如何理解生活水平和模式的轉變?
•中央人民政府怎樣回應改革開放帶來的影響?
•傳統家庭觀念在現代生活中受到甚麼衝擊?
•在何等程度上傳統家庭觀念能在中國人的現代生活中延續?為甚麼?

有報道指內地的勞動年齡人口首次出現「縮水」,對於以密集勞動力為賣點的「世界工廠」來說,難免令人憂慮。解說有關議題前,先教大家一個內地常用的人口學相關詞:「人口紅利」。或許你不明所以,但看到「紅利」二字,相信亦會猜想到所說的是好東西吧!

人口紅利 造就經濟發展!

「人口紅利」指人口結構在折綫圖上呈現出「兩頭小中間大」的時段,中間即是年輕力壯的勞動人口,這群人口要「上有高堂、下有兒女」,而且在總人口的比例中超過七成,這樣的社會就能享受人口紅利帶來的好處。

好處何在?因為在人口紅利時期,生育率迅速下降,而總人口中,勞動人口比重高,老年人口比例又不太高,人們對兒童與老年撫養贍養負擔相對較輕,於是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豐富,對經濟發展有利的黃金時期。

勞動人口 首次下跌

中國在過去三十年正處於人口紅利時期,不過從最近的人口數據可見,情況開始有轉變,變成怎樣?請同學看看統計圖表一

同學應該查閱哪項數據?就是「十五至五十九歲」的人口組別。這個組別在總人口中佔百分之六十九點二,雖然仍佔最高比重,不過不要忘記,上述提及國際間以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超過七成,才稱得上享有人口紅利,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百分比較前年下降零點六個百分點,是多年來首次下跌!

一孩政策 影響漸見

此外,同學再看看「零至十四歲」的人口組別,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十六點五,原來相比過往數字,亦已呈下跌趨勢,這意味未來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將持續減少。早前,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報告認為,二○一○年至二○二○年的勞動年齡人口將減少二千九百多萬人。

為甚麼會有此轉變和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內地的生育政策。中國人傳宗接代、大家庭的觀念重,人口在立國早期大幅攀升,要解決「食飯」問題並不容易,於是國家在一九七八年提出「最好一個,最多兩個」的生育政策,成功將出生率由一九七○年的百分之三十三壓至一九七九年的百分之十八。一九八○年後,「一孩政策」更被確定為基本國策。

勞動人口減 轉型契機?

「一孩政策」讓中國享受了人口紅利的好處,經濟在三十年間迅速增長,但生育率不斷下降卻不一定是好事(不少國家如新加坡、日本等利誘鼓勵生育可見一斑),加上人們生活質素提高,開始產生優生的概念,甚至不想生育(過往是養兒防老,現今人們可靠自己賺取金錢,甚至不想因為養兒育女令自己生活質素下降)。

這種情況在近年更趨明顯,請大家看看圖表二

圖表中,二○○六年至一一年,中國自然增長率(主要是指出生率)開始呈下跌趨勢,只於去年輕微回升。大家想一想,這是中國在國際間顯得富強的時期啊!

世界工廠 地位難保

生育率下降,而目前年輕力壯的一群將漸漸老去,勞動人口佔總人口較高比例的黃金時期將無以為繼,對中國會有何影響?

相信大家都會想到,近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大部分歸功於其在全球扮演了世界工廠的角色,憑藉提供大量廉價勞動人口所賺取得來,假如「人口」縮減,中國還能當世界工廠嗎?坦白說,還有印度這個人口大國作競爭,中國的發展是存有危機的。

反思

人口紅利消失,中國的經濟發展道路可如何向前走?正如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翟振武教授所說,這反而是迫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機會,為產業升級的換代提供機會,以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問題是,中國如何鄑_把握機會,同學可繼續留意有關消息。

另外,有人認為中國可以學效北歐國家,人少少就可讓每人分配更多資源,好好發展教育、改善就業和環境(相關議題請看P.10資料回應題),你有何意見?

資料庫:中國人口增長關鍵期
全球許多國家地區都面對人口老化問題,怎樣才能使國家的人口增長?答案像銀圓的兩面,先來看數據(根據文獻和實際記錄):
•第一個關鍵時期:清代乾隆至道光的一百年間(1736-1834年),人口由約一億增至超過四億;
•第二個關鍵時期:新中國成立後三十年間,中國人口由四億七千萬迅速增長至十億三千萬。
滿清被推翻後,經歷世界大戰、日本侵華、國共內戰,令生靈塗炭,人口沒有怎樣的增長,至新中國成立後,天下太平令人口再度膨脹。
從來安居樂業都是生兒育女的大前提,一個國家從動亂走向太平之初,生育率必定高企,但生活安逸下來,人們又想繼續過優質的生活,生育率自然又會下降。大家掌握到人口增長的軌迹嗎?

相關辭彙
•人口老化 ageing of population, ageing population
•人口控制 population control
•人口結構 population structure
•人口增長 population growth
•人口變化因素 demographic factor
•勞動人口 labour force
•勞動力流動性 labour mobility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改革開放 reform and opening-up
•出生率 birth rate

Mind Map:中國勞動人口「縮水」的原因與影響

學習教材

人口增長放緩見利弊

資料回應題

請看兩幅時事圖片,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
同一國度裏,出現兩種生活景象,你會怎樣形容這種現象?
2.承上題。你認為這種現象跟中國人口太多有否關係?現在人口增加有放緩迹象,會否令情況改善?

建議答題方向
1.
這是貧富懸殊,兩極的差距在中國頗為寬闊。
2.理論上,僧多必然粥少,人口不多,人均獲得的資源應該較豐富,無論是住屋、教育、空氣質素或就業機會都會較多和較好。然而,現實生活中,每人得到的資源並非均分,即使現代中國以共產主義立國,但經過開放改革的洗禮,情況已不同了;因為社會對資源分配的方向和政策,亦因為資本市場的運作,令社會有人較富有、有人較貧窮,所以,即使人口在數量上減少,對解決貧富懸殊的問題看來沒多大幫助。

延伸回應題

請看圖表三和參考網頁的內容,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中國勞動人口多年來首次「縮水」,有人擔心其「世界工廠」地位不保,阻礙經濟增長發展,亦有人認為對住屋、就業、教育方面有利。你認為哪一方說得有道理?

建議答題方向
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答題思考方向建議如下:
•分別講講兩方意見的立場原因;
•就目前中國經濟結構來說,勞動人口減少的確帶來負面影響;
•(參考殷海光《人生的意義》的意見)指出發展中國家能轉變成為發達國家對人民絕對是好事,因為人對「食飯」的需要獲得滿足後,就追求更高層次的滿足。國家在發展的時期,許多時是依靠工業,亦需要大量勞動人口,但當其經濟發展已成功爬上世界強國之列,就可趁人口增長開始放緩之時,讓經濟結構和模式轉型,讓人民轉而從事知識型、服務型行業,從而改善國內民生情況。

參考資料
網頁
•國家統計局數據
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130221_402874525.htm
•中國人口
http://big5.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zgrk/node_7042806.htm
書刊
•《東亞的人口高齡化問題:21世紀的挑戰與政策發展》 (Ageing in East Asia )
作者:Tsung-His Fu、Rhidian Hughes  出版:雙葉書廊

載自2013年3月4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圖表一>>按此放大' >
圖表一 >>按此放大


'圖表二>>按此放大' >
圖表二 >>按此放大


'Mind>>按此放大' >
Mind Map:中國勞動人口「縮水」的原因與影響 >>按此放大


'圖片一>>按此放大' >
圖片一 >>按此放大


'圖片二>>按此放大' >
圖片二 >>按此放大


'圖表三>>按此放大' >
圖表三 >>按此放大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