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種有效方法可減少廢物?
2014.09.19【卷四】 口語溝通
題目
香港的三個堆填區將會在未來五年飽和,必須要全港市民一起減少製造垃圾,才能解決堆填區飽和的問題。你認為以下哪一種方法, 是最有效減少廢物?試討論並達成共識。
‧教育市民如何減廢
‧徵收垃圾費
‧舉辦減廢比賽教
資料一
港人環保意識近年大幅提高,可是垃圾量隨着經濟發達而增加,二○一二年家居廢物減少了百分之四,抵銷不到工商業廢物增加百分之十六。當局參考台北和南韓等地的經驗,希望「寓禁於徵」,按垃圾棄置量收費,進一步從源頭減廢,初步考慮一般家庭每月繳交 垃圾費三、四十元,以較溫和的收費水平來減少市民抗拒,但是在試行流程中,發現有諸多技術問題有待解決。這些問題,不只是究 竟應該按戶按袋收費,還是按幢大廈收費,還包括垃圾處理和收費安排牽涉政府多個部門。
摘自2014年8月9日《星島日報》A04
資料二
世界綠色組織調查發現,僅2%市民知道堆填區於2015年開始爆滿及焚化爐需時8年興建,顯示市民對廢物問題的認知非常不足。該會行政總裁余遠騁認為,若市民理解有關迫切性,會更支持擴建堆填區和興建焚化爐。世界綠色組織去年9月電話隨機抽樣訪問約1,000 名市民,逾5成受訪者支持擴建3個堆填區,約兩成表示反對。
摘自2014年3月27日《經濟日報》A30
資料三
去年,「恒生泛珠三角環保大獎」共嘉許225間在泛珠三角地區營運、從事製造業,以及推行環保項目的企業,較2011/12年度增加近 兩成。獲嘉許的企業共推行721個環保項目,由此節省超過1.26億度電,相等於逾萬家庭一年的耗電量,並節省425萬公噸用水(相等 於約1,073個50米標準游泳池的用水量)。在減廢及循環再用方面,相關企業成功減少超過90萬公噸廢物(相等於約323個城門水塘的 面積),並循環再用接近18,000公噸的資源(相等於約495個維園的面積)。 摘自2014年7月24日《大公報》A15
小組討論
試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每位同學輪流發言1分鐘,然後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0分鐘。
討論點
‧產生大量廢物的原因是甚麼?
‧比較其他國家的減廢措施?
‧三個方法分別如何達致減廢?
‧企業在減廢上的角色重要嗎?
論點參考
政府很難強制超市不可推多買多送等優惠,但政府側重末端處理,欠缺源頭減廢,再興建更多的廚餘中心,也是無補於事。......收費始終是撒手鐧,以英國為例,由於堆填區收費勁貴,商戶都寧願將賣剩食物車去回收機構,減少浪費。
地球之友環境事務主任 馮詩麗
政府對於如何解決廚餘問題欠周詳方案,除推廣活動不足外,更缺乏廚廠,發酵桶等配套,雖然政府在小濠灣及沙嶺均有興建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的計畫,但數目之少實在不足以解決廚餘問題。
綠領行動總幹事 何漢威
大部分市民皆支持回收廢物,可見回收工作仍有改善空間,認為政府不應只是大石砸死蟹般強推三堆一爐,應教育公眾源頭減廢之重要。
西貢區議員 方國珊
觀點舉隅
甲同學:我認為教育市民如何減廢,最有效達到減少廢物。因為市民有減廢的意識和行動,才能根本性地源頭減廢。當市民知道如何 把垃圾分類,把廢物棄置於適當的回收箱和垃圾筒,便能回收部分的垃圾,循環再造,減少廢物。而市民作為消費者,有權選擇購買 較少包裝的產品,商品亦會隨市民的購物取向而改變產品。同時,市民知道了減廢的重要性,亦會減少購買非必需品。
乙同學:我認為徵收垃圾費,是減少廢物的最有效方法。如果政府實施按垃圾棄置量收費,市民為了節省垃圾費,自然會自動自覺減 少製造垃圾,可收立竿見影之效。同時,政府向市民收取的垃圾費,可作為垃圾分類及回收的開支,把部分垃圾循環再造,可雙管齊 下,減少廢物。相反,教育市民如何減廢,需要長時間推廣,而且必須依靠市民自動自覺地減廢,並非最有效的方法。
小貼士
全面比較各方法 再達共識
題目要求同學討論三個方法,哪一個「最」有效,並且要達成共識。其實在這三個選擇中,以香港人精打細算又實際、看錢做人的性 格來看,當然是「徵收垃圾費」最有效。不過,重點是,其他兩個方法,亦有不同的效果。例如教育市民如何減廢,可以令市民「自 動波」地環保減廢,而舉辦減廢比賽,就以鼓勵的方式,正面地使市民、屋苑、企業等不同單位的人團結起來,齊齊減廢。在討論過 程中,一定要先指出不同方法所達到的效果,再作出比較,找出以最短時間帶來最顯著效果的方法。最後,當然別忘了要達成共識」,即使不夠時間,也要顯示給考官知道,各組員正「努力達成共識」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