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堅與曹操
2014.09.18範文
孫堅
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蓋孫武①之後也。少為縣吏。年十七,與父共載船至錢唐②,會海賊胡玉等從匏里上掠取賈人財物,方於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進。堅謂父曰:「此賊可擊,請討之。」父曰:「非爾所圖也。」堅行操刀上岸,以手東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羅遮賊狀。賊望見,以為官兵捕之,即委財物散走。堅追,斬得一級以還,父大驚。由是顯聞,府召署假尉。會稽妖賊許昌起於句章,自稱陽明皇帝,與其子詔扇動諸縣,眾以萬數。堅以郡司馬募召精勇,得千餘人,與州郡合討破之。
(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堅傳》,節錄)
曹操
操少好飛鷹走狗,游蕩無度,其叔父數言之於嵩③。太祖患之,後逢叔父於路,乃陽敗面喎④口。叔父怪而問其故,太祖曰:「卒中惡風。」叔父以告嵩。嵩驚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問曰:「叔父言汝中風,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風,但失愛於叔父,故見罔耳。」嵩乃疑焉。自後叔父有所告,嵩終不復信,太祖於是益得肆意矣。
操嘗私入中常侍張讓⑤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博覽群書,特好兵法,抄集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孫武十三篇》,皆傳於世。嘗問許子將⑥:「我何如人?」子將不答。固問之,子將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裴松之《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注》)
注釋
- 孫武:春秋時軍事家,曾助吳王闔闆打敗越王夫差。
- 錢唐:在今杭州。後文中的匏里、句章,都是杭州、紹興一帶的地名。
- 嵩:即曹嵩,曹操的父親。
- 喎:歪。
- 張讓:漢靈帝時在皇帝身邊的宦官。
- 許子將:許劭,字子將,擅長品評人物,受過他品評的立即成名。
賞析
英雄與奸雄
許多年前,我還在讀初中的兒子忽問我拿一部《三國志》,我說是不是《三國演義》,他說不是,是古文的那部(他說不出作者陳燾的名字)。原來他在玩電子「三國志」遊戲,其中孫堅、孫權也是重要人物,但《三國演義》對兩人着墨不多,因此他要讀《三國志》。我以為他一定會叫我解釋古文,那就可乘機增進親子關係。可他取書後再無動靜,看來自有辦法了解東吳猛將,不用讀古書了。
分段要旨
第一段:寫孫堅以一人之力嚇退賊眾,建立奇功。
第二段:寫曹操年少時討厭叔父專向父親打他的小報告,略施小計,令父親不再相信叔父的話。
第三段:寫曹操精通武技和兵法,得到「高人」一句「治世能臣,亂世奸雄」的評語。
文章旨趣
孫堅是吳國霸業的奠基者,足智多謀,驍勇善戰,可惜在一次戰役中遇伏陣亡,死時只有三十七歲。《三國志》孫堅的傳記(原題〈孫破虜討逆傳〉,孫堅曾任破虜將軍,故名;兒子孫策,曾為討逆將軍),一開始便寫他十七歲時智勇雙全的事迹。文字算淺白,難怪兒子不用我去解。
文中寫海盜胡玉等打劫商人財物,但沒有寫有多少人,從經過的商船都不敢前進看,人數應不少,孫堅獨自一人指東畫西(不是聲東擊西)便把大賊嚇退,這是打心理戰,可真藝高人膽大。他還把其中一個賊人殺掉,割下他的頭臚。古時行軍打仗,士兵殺了敵人,把頭割下,按頭的數目領功升級,故頭也稱「首級」。這簡單的情節,一個亂世英雄就活形活現在我們眼前了。
陳燾的《三國志》記載頗簡略,(南朝)宋裴松之作了詳細的注,補充了許多史料,與陳史正文同樣重要。這裏有關曹操的少年軼事,就是出自裴注。
東漢以來有「察舉制」,就是根據人的品德才能授以官職,因而也盛行品評人物的風氣,「人評家」許劭的評語,也就成了後世對曹操的定評。奸雄,以巧計、權術平天下的豪傑,基本不太負面,所以曹操聽了大笑。到了羅貫中《三國演義》手上,才把曹操寫成奸人。
這裏的幾段,都是從具體的事例凸顯人的個性,可供我們寫作時參考。
字義辨正
文中有幾個字要注意。「假尉」的假,是代理的意思。尉負責地方治安,假尉大概就是代理警察局長吧。「陽敗面喎口」的陽字,是表面、假裝的意思(可從「陽奉陰違」一詞猜想)。「已差乎」的差,是痊瘉的意思。這些字義現已不用,是古今字義不同的典型例子。
題目
試根據前頁範文,完成以下練習。
1. 在第三段第1行中,「乃舞手戟於庭」一句中省略了哪一種句子成分?(1分)這個省略成分在原文所指是甚麼?(1分)試語譯該句句子。(3分)
2. 作者在第三段中寫道曹操聽到許劭的評價後有「太祖大笑」的反應,你認為作者這樣寫,對突出曹操的性格有沒有用處?試說明之。(4分)
3. 根據本文內容,指出孫堅與曹操的共同性格,並加以說明。(6分)
參考答案
1. 句子省略了主語(1分)。那個主語應該是曹操(1分)。原句應譯為:「曹操於庭院中揮舞戟。」(3分)
2. 作者寫出曹操「大笑」的反應,對突出曹操的性格有用處。(1分)事實上,許劭對曹操持有高度正面的評價。曹操聽在耳裏,非但沒有任何謙遜,或否認的說話。相反,卻作出「大笑」的反應。這充分反映出曹操自信的個性,認同許劭之言。而這種充滿自信的個性,更能凸顯曹操「能臣」、「奸雄」的一生。因此,作者這樣寫法,對突出曹操的性格十分有幫助。(3分)(同學可以有相反意見,言之成理,便可給分。)
3. 文章所見,孫堅和曹操都是十分有自信的人。(1分)在第一段中,孫堅即使面對為數不少的海賊胡玉等人,仍充滿自信對其父親表明可擊敗對方。而最後,通過孫堅的計策,成功嚇退海賊,甚至獲敵首級一顆。(2.5分)
至於曹操方面,他曾私入宦官張讓住處,後被發現,即舞戟離開。曹操此舉固有鹵莽之處,但仍可見其對自身的武藝有一定的信心。且面對許劭的評價,更沒有任何否認。足見曹操對許劭「能臣」、「奸雄」的評價十分認同。(2.5分)
由此可見,孫堅和曹操均是十分有自信的人。
出題趨勢
雖然,考評局已公布在2018年的文憑試中會加入文言文範文考核,但各位同學要留意的是,在已公布的各篇範文以外,考評局仍會挑選其他文言篇章作考核材料。而根據以往的經驗,愈屬經典文章,則愈少機會成為這些隨機抽樣的考核材料。因此,在新學年開始,就讓我們以文言文作為第一篇閱讀的文章。
解題
1. 在第一題中,考核的是最基本的文言語法──省略句式。事實上,在文言文中,很多時會出現省略句式。而當中省略的成分句句不一,包括:主語、謂語、介詞等。而第一題所省略的就是主語。當考生面對同類的問題時,先要知道被省略的主語,一般可以在前面的句子找到,然後再從上文下理去推斷答案。以本題為例,當同學發現句子省略了主語後,便要從文理推測答案。而在本文第三段中,出現在省略句前面的人名只有兩個,包括曹操自己,以及宦官張讓。於是我們便可推斷答案應是這兩個的其一。假設答案是「張讓」的話,整句的意思便是:曹操偷進張讓居所,被張讓發現。最後張讓於庭中舞戟,逾牆而出,武藝非凡。這樣的意思明顯不合邏輯。相反,將當中的「張讓」改為「曹操」,便合情理多了。因此,答案是「曹操」。
2. 祝新華教授對閱讀題目分為六個層次,包括:複述、解釋、重整、伸展、評鑒及創意。以複述作第一層次,屬最簡單的問題;而創意乃第六個層次,屬最難的問題。而本文第二題所問的,正正是第五個層次的評鑒題。評鑒題一般有三個發問方向,包括:一、評價人物或思想內容;二、評鑒語言文字;三、評鑒表達技巧。這類題目驟眼看來非常困難,但其實取分較易。原因在於這類題目沒有固定答案,同學言之成理即可。以第二題為例,曹操「大笑」的反應,可以是自信的表現。同時,亦可以是鹵莽的表現。同學作答時,最重要的,並不是你所寫的答案是否合符合一般人的看法。反而是在作答時,能否為自己的答案給予充分的理據。只要有合理的論據,加上適當的論述,取分自然不難。
3. 最後一題,則較為簡單,主要是考核同學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及對人物性格分析的能力。同學最容易失分的地方,在於答題未夠圓滿。面對這類題目,考生首先要指出題目所問的核心,即孫堅與曹操的共同性格。然後再逐一分析,並舉出相應的事例作論據。只要根據上述的步驟作答,自能取得滿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