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的氣質
2014.09.16《談寫作》來到第四年,粗略估計已經寫了超過一百篇,要我再說新話,實不容易,算是寫作上的一次挑戰。故此今年我會來一個新嘗試,每期我都會選一位作家,引述他/她的一兩句話,讓大家認識一些寫作的態度和方法,這些作家來自古今中外,近年流行穿越小說,我們也來一趟文學的穿越吧。
有人問我寫作的素材何來?我說第一你就要保持基層氣質,不可以變成一個有錢人。(《浮城述夢人》頁162)
新學年第一期先介紹一位跟我關係密切的作家:胡燕青,她是我大學一年級的老師。上面這句話跟社會的主流思想相反,我覺得十分有意思。香港人都想發達,女孩子想嫁個有錢人,怎樣說「不可以變成一個有錢人」呢?其實做有錢人沒有對錯之分,她的意思是客觀上可以掙錢、改善生活,但心理上不要做一個有錢人。
胡燕青出身清貧,在廣州出生,後來跟爸爸偷渡來港,住板間房,是六十年代的新移民。許多學校都會教她的一篇散文〈雙層床〉,如果你讀過,便會明白她當時的生活處境。她做過廣告撰稿員,做過電台編劇,之後在浸會大學任教廿五年,成為中產階級,從清貧到富足,但她仍舊保持基層的氣質。
保持基層氣質,與貧苦和弱勢的人同行,對於他人的苦難要感通,不要變得冷漠、麻木。寫作不是為權貴粉飾,而是為弱者發聲,這令我想起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話:「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聞」,詩的精神不在於文字的雕琢和高超技巧,好的作品應該要有社會關懷。
要是你出生在富有家庭,從小到大沒捱過苦,但每個人總有失意、難過的時候,這些經驗也有助我們感受別人的痛苦,讓我們能設身處地,與哀哭的人同哭。我認識有一位讀中醫的大學生,家裏有錢,住豪宅的,但他每星期都會到深水埗探望露宿者。這些事看似與寫作無關,但是胡燕青指出,這正是寫作素材的來源。
胡燕青今年退休了,每天在家裏練水彩畫,願她進步神速。
同學有甚麼寫作疑難,歡迎電郵至sfile@singtao.com,標題請註明「可洛談寫作」。
文:可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