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管教模式對成長的影響
2014.09.17背景
大學生似中學生,中學生又嬰兒化。青少年愈來愈「小學雞」是誰之過?
針對青少年服務的團體公布家長管教模式對子女成長的影響調查,結果發現,如果家長對孩子過分保護,甚至到控制的地步,子女在勇敢、毅力、仁慈、公平等八項品格上的表現均不理想。父母希望多了解子女,但在現今世代又要顧及私隱,兩代關係該如何才能令青少年愉快成長?
新聞重點
‧了解調查背景及結果
‧分析家長管教模式對子女成長的影響
‧分析家長不同程度的關懷與控制帶來的後果
‧探討親子行為應如何改善
新聞資料
管教模式與品格
資料一
香港遊樂場協會昨公布一項針對中學生品格的研究,發現父母愈是對子女過分控制及保護,效果只會適得其反,令他們在勇敢、自制能力、誠實等品格成長有負面影響。負責調查的學者指出,調查證實父母愈控制與過分保護,子女品格表現則愈未如人意。控制太多等於「嬰兒化」,子女認為父母對他們不信任,又怎能建立勇氣與信心?家長應該給予子女自主空間,並以傾聽取代控制。
摘自《星島日報》2014年7月6日
親子行為與關係
資料三(圖表)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進行的「親子正負極── 親子行為與關係」調查顯示,家長自評親子關係滿意指數較兒童自評高,反映不少父母主觀地認為自己與孩子關係很好,事實卻未必如此。兩者之間認為破壞親子關係的行為分別是:
資料四
大部分小朋友的活動都是由家長選擇的。有些家長童年時很渴望學習的活動,因兒時未能得到滿足,將渴望投射到下一代身上;這是最多專家提醒家長的選擇大忌,因為這會忽略了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有些家長則按着多元智能的八大範疇為孩子選擇活動類別。⋯⋯為孩子抉擇,以家長的權威拖帶着孩子成長,或是以夥伴關係陪着孩子成長,結果孩子可能都有不錯的成就;但是成長過程與親子關係,責任感與自信心的培養,則可能會截然不同。
摘自《星島日報》2014年8月12日
社交網站監控行為
資料五
香港研究協會最近公布青少年及家長使用社交網站的調查報告,雖然四成六受訪家長獲子女「加為好友」,但四成七人坦承曾通過社交網站關注子女行為,兩成人更會隱姓埋名,以他人身分監控子女,甚至索性以子女帳戶登入其社交網站。反觀受訪學生,其實對父母的網路監控反感,五成一人會拒絕父母通過社交網站關注其行為,近四成人更設定權限,不准父母瀏覽部分資訊。
摘自《星島日報》2014年8月18日
資料解讀
管教模式與品格
資料一、二
‧分析父母的管教模式對子女的行為有何影響,父母如以「高關懷、低控制」的教養態度,子女在品格長處均表現最理想;
‧父母採用「低關懷、高控制」的教養態度,子女在八項品格長處表現相對較弱。
‧「高關懷、低控制」的管教模式所佔的百分比比「低關懷、高控制」為低,「低關懷、高控制」佔百分比是四種模式中最高的,顯示香港父母的教養態度偏向「控制」,在這類家庭長大的青少年,品格及親社會傾向表現最差;
‧父母保護子女之心,往往漸變成過度控制的情況,令子女失去自主的空間,限制了子女成長的機會,阻礙其品格發展。
親子行為與關係
資料三
‧根據調查顯示,過半家長希望子女能主動分享自己的心事,以及期望子女能主動諮詢及接受自己的意見;
‧不少家長不接受子女於溝通時「駁嘴駁舌」和「十問九唔應」,顯示家長在與子女相處時帶有控制色彩,要求子女順服及乖巧,不接受子女叛逆,不過受訪子女亦普遍抗拒家長這種相處模式。
資料四
‧指出家長有時以錯誤期望管教,結果出現問題,不論是以權威性或夥伴關係教養,子女可能都有出色成就,但是責任感與自信心的培養,因親疏不同的親子關係而可能會截然不同。
社交網站監控行為
資料五
‧社交網站是現今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學生一機在手,就連不少家長亦樂此不疲,更甚借助社交網站監控子女;
‧有調查機構發現,四成學生會設定權限拒絕父母瀏覽其社交網站的資訊,實行築起「虛擬城牆」,家長在愛護子女與尊重他們私隱之間,必須取得一定平衡。
涉及單元及主題
單元: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主題:自我了解+人際關係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青少年的自尊受甚麼因素影響?它與青少年的行為和對未來的期望如何相關?
‧香港青少年常處身於哪些重要的人際關係?這些關係有甚麼獨特和共同的特徵?
‧為甚麼青少年與家人、師長、朋輩和約會對象的關係會有轉變?
‧現代社會的人際溝通方式如何影響青少年與他人的關係?
相關概念
‧成長與發展 Growth and development
‧衝突與和諧 Conflict and harmony
‧青春期 Adolescence
‧獨立自主 Autonomy
‧管教方式 Parenting style
‧親子關係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多角度思考
1.綜合資料,不同程度的關懷與控制,與子女的品格發展有何關係?
建議思考方向:
‧以調查結果為例子說明,子女在勇敢、毅力、誠實、自制能力和仁慈等方面的發展,與家教的關係;
‧家長關懷程度愈高,與子女正面發展傾向成正比;
‧家長控制欲愈強,子女形成負面性格機會愈大;
‧總結親子關係對成長的重要性。
2.有哪些因素會令親子關係變差?
建議思考方向:
‧兩代期望有差別,父母將自己的期望加在子女身上;
‧對對方的行為不接受(以女青年會的調查為例子說明);
‧家長在關懷及控制兩方面拿揑不準。
3.你認為利用社交網站,能否加強親子溝通?
建議思考方向:
同學須說明社交網站的特色及自己立場後,再以例子說明:
‧能夠。多一個溝通渠道,父母可以增加對子女包括交友及生活等各方面的了解。
‧ 不能夠。子女希望保持私隱,不想事事讓父母知道,社交網站的監控反而有可能成為摩擦的原因。
載自2014年9月17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