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改「落閘」 中學生應否罷課抗爭?
2014.09.17新聞事件
二○一六及一七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方案(政改方案),隨着全國人大常委會於八月底一致通過《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二○一六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而進入另一階段;當中最具爭議的行政長官候選人門檻問題,因着中央「落閘」,意味港人要求「真普選」的願望已經落空。
中央不肯讓步的態度,掀起民間另一波抗爭運動,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發表聲明將於九月二十二日發起罷課,而學民思潮亦表示會倡議中學生於同日罷課;然而,有反對聲音指中學生普遍未成年,容易被人煽動,而且罷課會影響學業,甚至會成為他們逃學的藉口,反佔中大聯盟更設熱綫,舉報罷課生。到底,以罷課作抗爭手段有否不妥?中學生又應否參與?
傳媒人張慧慈:回顧歷史上的非暴力抗爭,罷工和罷課都是常用手段,然而極少看到有責任的運動推動者,會挑撥中學生參與。抗爭要清晰行動想爭取的目標、知進退,連成年人都未必能做好,更何況是一般中學生?⋯⋯他們罷課將會做甚麼?如回家或留在學校自修,問題還不算大;倘若被煽動去參加「佔領中環」等抗爭活動,則後果難以判斷。
教育評議會主席、中學校長蔡國光:政治主張,各有不同;政治參與,各有選擇。中學生尚未成年,罷課不返學,要有家長同意。至於返校之後,課堂罷課,既會影響教師授課,亦會阻礙同學上課。在校罷課干擾的是學校,只屬於政治表態。天下事、國家事,要表態的何其大,如此這般,校不成校,生不成生, 會付出甚麼代價?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學民將進入新階段行動,啟動未來兩個月中學生罷課行動,學生要做個真公民。發起罷課是為勢所逼,因為政府已經關上對話之門。但我們會商討罷課不罷學,如用一日時間不上學,但會到大學聽課的形式進行。
聖類斯中學校長葉偉明:尊重學生表達意見的自由,但學生若參加罷課須深思熟慮,並須徵得家長同意,校方亦擬安排課堂聚集罷課學生。學生可以表達意見,但不能影響學校運作,或妨礙其他同學上課。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擔心「佔中」及罷課等影響學生求學的態度和決心,我表明反對中學生罷課,我們不希望、亦不鼓勵,甚至我會反對中學裏有罷課行動。
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林日豐:罷課只是抗議手法,學校若強硬應對只會帶來反效果。不如舉辦一個討論政制發展活動,安排學生在禮堂各自表達,引導他們探究,甚至把學生意見匯編成文,向相關政府部門表達意見,這樣作為一個學習活動合法合理,總比罷課只是宣示來得積極得多。
觀塘區中學就讀中六的學生馬同學:罷課或會影響備試進度,暫時仍未決定會否罷課。我的同校同學則決定罷課,雖對自己學業有影響,然而香港前途比起自己更加重要。
思考:你是否認同中學生參與罷課?為甚麼?
載自2014年9月17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