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食物安全 保障健康

2010.11.22
3720 3720

秋風起,肥美的大閘蟹吸引一眾香港老饕,食肆爭相宣傳、報刊雜誌教讀者如何揀選多膏靚蟹烹煮。熱鬧背後,大家可有留意市面發現冒牌大閘蟹的消息?情況嚴重至有染色毒蟹出現。問題食品難以杜絕,除了目前當造的大閘蟹,豬、牛、雞、魚、菜不時輪流出事,究竟當局有何方法為市民把關?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公共衞生+現代中國+今日香港

主題: 對公共衞生的了解+中國的改革開放+生活素質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人們對健康的了解怎樣受經濟、社會等因素影響?
•科學與科技的發展怎樣影響人類對公共衞生的了解?
•人民如何了解生活水平和模式的轉變?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大閘蟹受香港人歡迎,為業界帶來可觀收入,是個大商機,導致不法分子也想分一杯羹,以冒牌陽澄湖大閘蟹,甚至用低價蟹染色充當正貨出售圖利。香港大部分的食物(濕貨和乾貨)都是從內地進口,但內地食物的安全衞生質素良莠不齊,影響所及,類似的食品問題不時在香港上演(請看小資料),大家不禁要問:怎樣才能確保所買所吃的食物都是安全?

這可是一條很漫長和遙遠的路!在達到目標、找到最佳辦法之前,社會可以做的就是思考、檢測查驗目前保障內地輸港食物安全辦法的優劣。同學們,你知道當局如何為市民的健康把關嗎?

三重屏障 為健康把關

香港的新鮮蔬菜、豬、牛、雞等等食物都是從內地進口,把關工作由進口前已經展開。

進口前:食物來源地須註冊

為了確保食物的安全,從源頭就要開始進行監管。按照規定,內地供港的蔬菜應來自內地註冊供港蔬菜種植場和收購加工企業,受內地檢驗檢疫部門監管。至於供港食用的豬、牛、雞等牲口和家禽,有關農場除了須要註冊及受到監管,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獸醫公共衞生組內的檢察及調查小組會定期到農場視察,看看農場是否符合衞生準則。

另外,本港食物環境衞生署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設有通報機制,一旦發現有問題的食物流入本港,就會主動通知,讓香港方面盡快採取跟進行動。

入口時:設置關卡即時檢測

內地的蔬菜和牲畜家禽主要從陸路經文錦渡進入香港,本港有關方面就在這裏設置關卡,為內地輸港食物作重要的把關。

蔬菜方面,所有進口蔬菜應該附有識別標籤及使用殺蟲劑報告單;運抵文錦渡後,食物安全中心會檢查有關文件,例如農藥使用報告單、監管卡等。由於食環署在文錦渡設立了食品管制中心,所以負責人員亦會隨機抽取樣本,第一時間送往文錦渡食物化驗所檢測殘餘農藥。

牲口方面,當豬、牛和雞等活牲口運抵文錦渡,該處的牲畜檢疫站會進口檢驗工作,以雞隻為例,檢疫工作包括:核對及收集隨活生家禽到港的動物衞生證明書、檢查家禽有否受傷或帶有任何臨牀病徵,以及收集家禽的血液樣本及泄殖腔拭子樣本進行H5禽流感測試。

來港後:多層次檢驗減風險

同學可能會有疑問:新鮮的蔬菜、豬、牛和雞的質素雖在入口前被監管,但入口時的檢驗都是隨機抽樣進行,保障未必足夠,而且內地供港的食物多元化,例如是食物的製成品等等,當局又會怎樣做呢?

原來食物安全中心的食物監察計畫是會在入口、批發和零售三個層面抽取食物樣本,作微生物及化學測試,以評估食物的風險,並且定期公布測試結果。除了日常食品會受到監察,時令食品例如大閘蟹、月餅,專項食品例如雪糕中的含菌情況都是調查目標。

測試的項目分為微生物測試和化學測驗,前者主要是檢測食物中有否含有細菌及病毒,而化學測試則包括化驗食物添加劑、污染物及其他有害殘留物及毒素,看看有否超標,例如蔬菜除害劑甲胺磷、水胺硫磷、「滴滴涕」等。

話你知:食物安全報告
圖表一是食物安全中心在今年九月的食物安全報告,被測檢的食物樣本有五千五百個,同學可以從圖表看到被測檢的食物的種類和比例,你認為這樣的測檢是否足以保障香港市民的健康?

小資料:問題食物
問題食物經常困擾香港市民,豬、蛋、雞、魚等等多年來輪流「出事」,其中有些是港人特別深刻(圖表二)

相關辭彙
•食物及衞生局 Food and Health Bureau
•食物安全(食品安全)Food safety
•食物安全條例 Food Safety Ordinance
•食物標籤(食品標籤)Food label
•食物衞生 Food hygiene
•食物環境衞生署 Food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Department
•公共衞生資訊 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世界衞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Mind Map:如何保障內地輸港食物安全

學習教材

科技監控食物 中港合作有難度

資料回應題

請看圖表三的統計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
從統計數字能看出哪些現象(變化)?
2.針對家禽的檢驗和測試,你認為這些數字的變化原因何在?你對此有何意見?

建議答題方向
1.
活食用牲口的檢驗和測試的次數和數目,近年來都不斷下降,特別是對比二○○六年的數字。
2.二○○九年的檢驗和測試的次數和數目幾乎只是二○○六年的一半。(至於原因,同學可進行資料搜集後才作答。小提示:社會對禽流感的態度,是否已經習以為常,即使禽流感在○八年再度爆發,也不以為然?但流感病毒容易出現基因洗牌,變成殺傷力更強的病毒,當局和社會大眾是否應該時刻提高警覺?)

延伸回應題

請看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
立法會: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動議二讀《食物安全條例草案》致辭「登記制度並不足以保證能夠追蹤食物來源,食物商必須保存食物進出記錄,追蹤食物來源方能有效進行。因此,《條例草案》規定任何人如在經營業務的過程中在香港進口、獲取或以批發方式供應食物,須保存交易記錄。漁民若把捕撈漁獲分銷,亦須保存漁獲記錄。
至於零售商(包括食肆)向市民銷售食品,則毋須保存記錄,這是考慮到零售交易頻繁,如強制要求保存銷售記錄,會造成相當的不便,這與國際間的做法一致。但必須指出,這不會妨礙食物追蹤,因為市民自己會有單據或至少會知道食物的來源。
保存交易記錄的時間,我們建議以食物的保質期作界定。活水產及保質期為三個月或以下的食物,交易記錄須備存三個月;保質期超過三個月的食物如罐頭食物,交易記錄則須備存24個月。食環署署長會就記錄的保存時間發出『實務守則』,供食物商參考。」
資料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2010-06-02新聞公報

資料二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代表團考察日本食物溯源系統「『這項工作對我們較早時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與內地有關部門研究可否將射頻識別技術,應用於在追溯內地供港食物的有關構思甚具參考價值。』另一值得香港借鑑的例子是當地私人和公營機構合作研究和發展應用先進資訊科技在追蹤食物來源和加強食品源頭監控。
日本一些食品公司已採用Quick Response(QR)code技術,更勝現廣泛使用的條碼(bar code)系統。顧客可以用手提電話上網至生產食品公司得到更多食物來源等資料。日本亦有食品公司研發軟件,確保生產程序每一環節都儲有詳細記錄,方便追溯管理。」
資料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2006-11-22 新聞公報

多角度思考
1.
《食物安全條例草案》建議利用「保存交易記錄」方式來作食物來源追蹤,你認為有何好處和缺點?
2.看過資料二的內容後,你對港府最終採用「保存交易記錄」的方式有何見解?

建議答題方向
1.
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好處──政府毋須為此增加太多行政開支。缺點──業界要增加開支,例如增聘人手處理單據;遇事時才翻查記錄較費時,未必能第一時間堵截問題食物流入市面或通知市民停止食用。)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利用先進科技來追蹤食物來源和加強食品源頭監控必定是最有效的方法,港府四年前已經到日本取經,但搞了多年也未能成事,最終棄用似乎很不智。不過,考慮到投資的開支必然龐大,未必取得公眾、納稅人的支持,而且由於本港大部分食物都是從內地進口,有關技術或多或少也須要內地的合作,例如生產程序的記錄等,相信要實行會有一定困難。)

參考資料
•香港食物法例
http://www.cfs.gov.hk/tc_chi/food_leg/food_leg.html#frh
•生活好化學
http://go.to/chemsir
•蔬果農藥殘留
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ch/campaigns/food-and-agriculture/pesticide

載自2010年11月22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圖表一>>按此放大' >
圖表一 >>按此放大


'圖表二>>按此放大' >
圖表二 >>按此放大


'Mind>>按此放大' >
Mind Map:如何保障內地輸港食物安全 >>按此放大


'圖表三>>按此放大' >
圖表三 >>按此放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