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夢幻王國 親親米奇
2009.11.23迪士尼最新選址在亞洲金融中心之一的上海。作為跨國企業,迪士尼樂園需要大城市的人流和基建支持盈利;對於一個高度發展的城市,迪士尼樂園又是否像奧林匹克運動會一樣,賦予該城市「高人一等」的身分象徵,以及變成帶動經濟的靈藥?
全球化 x 現代中國 x 今日香港
主題: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中國的改革開放+生活素質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全球化使文化和價值觀趨向單一抑或多元?帶來相互排拒還是融和、演進?
•全球化的擴散是促進國際間的了解,抑或加劇了種族、宗教、文化和政治實體之間的衝突?
•全球化在不同國家之間或在一個國家內所產生的影響是相同抑或相異?
•人民如何理解生活水平和模式的轉變?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同學或許不是迪士尼迷,但對於這個研習「全球化」的熱門題材就不得不認識。從新聞報道得知,上海對於迪士尼將會在該地興建樂園視為城中大事,而香港社會普遍的聲音則是擔心遊客會被搶走;種種資料都讓大家感到迪士尼的分量和影響力。
不過,這樣就可以說擁有迪士尼樂園就是大城市的象徵?是振興當地經濟的保證嗎?大家不妨先看看她對美國本土的象徵意義,然後視察全球化之後,迪士尼在世界其他地方的情況,才作定論。
對美國人而言
1.好日子的緬懷
考考大家,哪個景點是所有迪士尼樂園都必備,而且是踏入樂園的第一個景區?答案是「小鎮大街」。
「小鎮大街」把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小鎮風貌呈現眼前,但為甚麼要選這個時期呢?先來了解歷史:美國走出了南北戰爭的陰霾後,經濟快速成長,一八九四年超越德意志帝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體;一八九六年設立杜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一八九七年愛迪生發明的電燈公開亮相;到了二十世紀初,社會、經濟和民生都進入最佳狀態,是美國人心目中的「好日子」。
重建小鎮風貌
美好的生活令人緬懷,迪士尼的始創人華特•迪士尼也不例外。他在一九五九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說:「在世紀之交,我們老家的小鎮和小鎮中和睦相處的生活,給我們當中的許多人留下了溫馨的回憶。對我來說,這個時代代表着美國遺產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們才會竭盡全力去重新塑造中央大街在那些年月裏的風貌。」(按:中央大街即Main Street,就是我們所說的「小鎮大街」)
2.守護傳統價值
對美國人而言,迪士尼是能夠讓他們找回寶貴傳統價值觀的地方。首個迪士尼樂園建於一九五五年,而美國於六十年代這個「黃金年代」,因曾經歷二次大戰、冷戰、越戰,令傳統價值觀瓦解,有人以嬉皮文化回應、有人積極搞社會運動、有人致力爭取平等……。
心存希望夢想
以希望、愛與夢想為核心主題的迪士尼作品,正好填補人們空虛的心,例如《雪姑七友》歌頌白雪公主與小矮人的無私友情、《灰姑娘》讓人存有希望和夢想等等,以這些人物和故事做主題的樂園,就像一個幸福的國度,讓走進去的人感到快樂舒泰。
對其他國家而言
1.賺錢的品牌
除了美國加州和奧蘭多兩座迪士尼樂園,東京、巴黎和香港先後興建了迪士尼樂園,而上海的樂園預計可於二○一四年開幕。
美國本土以外(其他國家)的城市,官方都十分歡迎迪士尼樂園在當地興建,認為有助經濟發展。就以香港和上海為例,當年(一九九九年)香港正處於經濟低谷,認為引入迪士尼樂園可以「沖喜」,帶動本港旅遊業增長、解決失業率等經濟民生問題。據悉,當時香港與上海是競爭對手,最後香港被指要「貼錢」、簽下「不平等條約」(見小資料)才成功請來迪士尼樂園進駐。
旅遊業賣點
事實上,擁有一個受歡迎的主題公園的確是旅遊業的賣點,尤其是迪士尼,其品牌於二○○七及二○○八年都在世界排名第九位,品牌價值$29,251($m) 美元,僅次於麥當勞。因此,不少城市都認為有迪士尼樂園就有錢賺。同學只要看看上海公布將會興建迪士尼樂園之後,當地房地產拍賣、市民和企業的反應就知道。
2.文化的侵略
不過,以上都是人們預期樂園帶來的好處,當樂園走出美國本土,變成全球化的產物之後,她是帶着另一種象徵,其意義並非廣泛受到認同和歡迎。
正如前文所言,迪士尼樂園帶?美國人心目中的「好日子」的緬懷,以及對傳統價值觀的信念,即所謂美國本土文化。對於這些外來文化,一來,外國人未必認同;二來,有人認為引入迪士尼樂園,是以遊玩方式包裝的文化侵略。
反美式文化
同學可以看看迪士尼樂園在歐洲的遭遇。歐洲是一個擁有自己獨特文化的地方,對於美國文化的「入侵」,反應比其他地方都大。當年在法國巴黎興建迪士尼樂園時,法國知識分子強烈反對,稱其為美國的「文化核泄露」;樂園最終在一九九二年揭幕,但幾乎連年虧損,只在一九九五年及二○○七至二○○八年度錄得盈利(約一百六十六萬歐元)。
此外,迪士尼於一九八九年十月在歐洲上市時,就惹來群眾示威,舉?反美標語牌,並向迪士尼行政主管投擲雞蛋和番茄。
由此看來,人們經已視迪士尼為美國文化的代表,對於一些不認同美式文化的人或地方,迪士尼往往成為被反的目標。
小資料:香港與迪士尼的「不平等條約」
同學讀中國晚清的歷史時,經常接觸到「不平等條約」這個名詞,這是當時國家積弱,被世界列強欺負的產物,為甚麼今時今日會被用來形容香港與迪士尼的關係?
分:金額股權不公平
通常在「不平等條約」當中,少不了「割地賠款」。一九九九年,董建華政府為刺激本港經濟,同意美國迪士尼的條件,對方出資二十四點五億元,港府則出資三十二點五億元、貸款五十六億元,以及價值四十億元的樂園地皮,但尚未包括港府支付一百五十二億元的填海、基建工程和收地清拆賠償費用,因此,被指像「割地賠款」。
在這樣的條件下,港府只佔樂園的百分之五十七股權,而美國迪士尼則擁有百分之四十三股權。
從投資金額與股權比例看來,已經不公平,可是協議還讓美國迪士尼獲得樂園的全面管理權,樂園的入場人數及財務狀況都不用向外披露,香港納稅人對於自己的投資回報無從得知。
相關辭彙
•不平等(Inequality)
•反全球化(Anti-globalization)
•文化差異(Cultural difference)
•文化價值(Cultural value)
•本土文化(Local culture)
•成本效能(Cost effectiveness)
•投資(Investment)
•具侵略性(Aggressive)
•核心價值(Core values)
•經濟衰退(Economic recession)
•跨文化傳意(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INDMAP:興建主題樂園經濟效益
學習教材
樂園收益 反映文化差異
資料回應題
上海興建迪士尼樂園被說成對香港構成威脅,究竟威脅從何而來?請同學細閱以下兩地樂園的基本資料後作出分析。
圖A:香港、上海迪士尼樂園比較
建議答案及答題步驟
1.首先,指出不會構成威脅的項目。如玩樂設施方面,兩地各有特色,並不存在競爭。
2.之後,指出在其他方面,上海的迪士尼樂園似乎較香港吸引,香港是值得擔心的。
3.舉例,從樂園面積方面,上海較香港大一倍有多,即使只?眼首期發展面積,上海也較大。香港的迪士尼樂園是全球最細,遊人容易叫悶,也不會花太多時間在此,消費自然不多。
4.再者,上海的門票價格較香港便宜,以較低價錢遊玩較大的樂園,人們會感覺比較超值。
5.綜合上述因素,再分析香港和上海的目標旅客有重疊之處──內地旅客,所以,難免擔心佔香港樂園三分一的內地遊客,會有大部分選擇到上海的迪士尼。
載自○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