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勿搶基層飯碗 輸入外勞考慮多
2023.06.05焦點議題
香港近日熱切討論勞動力不足的議題,其中對補充基層工種人手的關注尤為逼切,除了已推出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畫,建造業和運輸業也有輸入外地勞工的燃眉之急,紮鐵工、搭棚工、專綫小巴司機等等據悉都是目標。究竟這些行業有多缺人、如何輸入,才能既有效率為本港經濟發展添助力,同時不影響民生,包括保障本港工人的「飯碗」?
輸入外勞的確是可以解決人手不足的辦法,相信政府亦即將會有公布,同學應對此議題多作關注,所以在此之前,大家要清楚香港究竟有多缺人,了解怎樣的輸入方案才最有效率,以及減少對社會的負面影響。
新聞資訊摘錄
建造運輸業優先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不同政策局正檢視各行業的人手情況,其中建造業和運輸業的應對策略,最遲年中公布。如果最終考慮輸入人力,外勞工資不會低於本港入息中位數,會同時保障本地就業,當局亦會加強再培訓計畫和職專培訓。被問到日後機制會否繞過勞工顧問委員會,李家超指,會交由政策局按實際情況決定。
至於短期內需要輸入多少勞工,他指要經過政策局分析及研究決定,強調這是整體考慮,實際情況及運作考慮交由政策局謹慎分析決定,包括需求多少、時間有多緊逼等。他指目前是建造業及運輸業優先。
資料來源:摘自2023年4月5日《星島日報》
工聯會反對擴大輸入外勞
工聯會理事長黃國發言時強調,「發展經濟」及「改善民生」必須「兩手抓兩手硬」。黃國指,近來社會有不少聲音指本地勞動力不足,要求擴大輸入外勞,但他認為本港並不欠缺人力,而是欠缺積極鼓勵就業政策。本港現時勞動人口參與率僅56.1%,是「亞洲四小龍」中最低,較新加坡低14%。若能追上其勞動參與比率,相信可增加最少40萬就業人口,改善數十萬基層家庭收人,有助於紓解本地貧窮。
資料來源:摘自2023年5月1日《星島網》
重點認知1
地盤、司機最缺人手
本港不少僱主表示難聘請員工,欠缺人手工作,當局亦知道此情況,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不同政策局正檢視各行業的人手情況,6月中會公布應對策略,如果需要輸入勞工,目前是建造業及運輸業優先。
疫情後的香港要「拼經濟」,單看看多項大型基建(「明日大嶼」、「北部都會區」等)陸續上馬就知道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量很大。舉例:
在過去3年,本港勞動人口減少了19萬,雖說各行各業都有人手不足的問題,不過據統計處數字顯示,去年底私人企業職位空缺7萬多個,推算到2027年整體職位空缺逾17萬個,當中以低學歷的職位最缺人。由此,同學可以理解為本港對基層勞工的需求很大,本地工人供不應求,所以輸入外地勞工能解燃眉之急。
重點認知2
輸入程序、住宿問題
輸入基層外勞既然有逼切性,當然要快,但也要顧及對社會的影響,雖然目前還沒有定案,但以下相關的建議和討論,都值得同學參考和思考。
‧審批時間:
目前輸入外勞的審批程序緩慢,動輒要數月時間,應該要加快審批程序才能盡快緩解各行業的人手不足情況。這涉及機制的簡化,能做到嗎?參考高才通計畫,入境處收到申請所需的全部文件後,一般需時四星期就能處理,相信是有機會加快的。
‧內地 / 海外輸入:
從地理就近、方便程度和語言的角度考慮,來自內地勞工會比較多。跟外傭姐姐不同,這些從事建造業或運輸業的外地勞工,不能與僱主同住,他們來港工作,起居住宿如何處理?
業界有人建議套用澳門採用的模式,輸入的內地勞工,讓其即日往返內地,一來不會對本港房屋資源造成壓力,影響本地民生;二來又不會被本港的高生活成本窒礙他們來港工作的意願。
假如輸入的是海外勞工,有建議指出可參考新加坡的模式,讓外勞集中住在某區的宿舍(圖為新加坡的外勞宿舍),這樣就可以方便管理;而香港現時可以考慮利用閒置的社區隔離設施作為宿舍,不過住宿的成本也許會令僱主的負擔增加。
重點認知3
保障本地勞工
同學需要清楚知道本港只是勞工不足,不是零勞工,所以必須衡量和平衡引入外來勞工對本地勞工的影響,以保障本地勞工的權益,長遠來說可增加本地勞工人手。
勞工權益主要包括就業機會及薪酬待遇,想減少對本港工人構成衝擊,可以從以下方面着手:
‧配額:檢視輸入勞工行業的需要,設定配額,並適時覆檢是否需要作調整,以免外勞供過於求影響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
‧工資:外勞的工資不應低於該行業的入息中位數,以免外勞因具有「薪酬優勢」而令本地勞工的就業競爭力變相減弱。
‧培訓:政府或業界可加強再培訓計畫,為行業帶來更多人手。
補充資料
「勞動人口」定義
何謂勞動人口?無工作的失業者是勞動人口嗎?家庭主婦天天都在勞動,應該包括在內?當局對於勞動人口特徵的用語都有定義:
勞動人口是指15歲及以上陸上非住院人口,公共機構 / 社團院舍的住院人士及水上居民並不包括在內。勞動人口可再分為就業人口及失業人口。
至於非從事經濟活動人口,是包括所有在統計前7天內並無職位亦無工作的人士,料理家務者,例如家庭主婦、退休人士及所有15歲以下人士都屬於這類別,但在這7天內正在休假的人士及失業人士除外。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畫6.19實施為應對院舍業界未來數年的新增人手需求、協助業界提升服務質素,以及紓緩業界護理員人手嚴重短缺的問題,「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畫」將於6月19日推出,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額外輸入約3,000名護理員。社會福利署今明兩日(5月18及19日)為院舍業界舉行共兩場視像簡介會,講解有關計畫的申請手續和運作細節。
資料來源:2023年5月18日《星島網》
資料B
1.本港人口老化,勞動人口減少,長者服務需求增加。根據聯合國預測,2050年香港將成為全球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屆時本港65歲以上人士佔人口比例多少?
A.25% B.30% C.40% D.50%
2.「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畫」即將實施,據資料A內容及你所認知,本港院舍在人手方面為甚麼有如此逼切的需求?
3.香港勞動人手不足,一方面可輸入外勞,另一方面亦要增加本地的勞動力參與率,根據資料B的統計數據,你可以給予一些意見嗎?
建議答題方向
1.C
2.本港面對人口老化問題,未來將會愈來愈嚴重,長者安老服務需求大,長者要在院舍得到良好照顧,充足的人手是關鍵,可是目前院舍已有嚴重人手不足問題,將來的情況更加令人擔心,所以對輸入護理員有逼切性。
3.根據資料B的統計數據,曾經結婚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比從未結婚女性少兩成,顯示不少女性婚後沒有工作。這情況相信很大部分與女性需要擔當家庭照顧者有關。當上家庭主婦,負責全家起居和教育子女,沒有時間和機會外出工作。其實,社會可以推動和落實多些家庭友善政策,例如彈性一點的上班時間和方式,就可以釋放多些婦女勞動力。
學習工具
基層勞動力 議題本質
香港在疫情後要讓經濟復甦,也要讓經濟在往後的日子能持續發展,以保持競爭優勢。充足的人手是推動經濟向上向好的基本條件之一,可是本港在基層勞工方面卻出現人手不足的情況,是同學需要清楚的,另外就是了解我們的社會對補充勞動力有何解決方法。
關鍵詞
‧基層勞工 Grassroots workers
‧外籍勞工 Foreign labour
‧勞動人口 Labour force
‧職位空缺 Vacancies
‧審批程序 Approval Process
‧勞工權益 Labour rights
參考資料
曾鈺成: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輸入外勞你點睇?
https://youtu.be/dTnBgyE6KyE
載自2023年6月5日《S-file公民科/通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