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港故宮首館藏特展 跨3000年古金銀器

2023.03.28
28204 28204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自開幕(1)以來舉辦多場展覽,展出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貴展品。由即日至9月25日將舉辦首個以香港故宮館藏為主的特別展覽「金彰華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夢蝶軒藏古代金器」,展出由夢蝶軒捐贈及借展、合共220套橫跨3000多年歷史的古代中國金銀器。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黃煒均介紹,是次展出的展品主要來自北方草原、中原(2)和青藏高原的古代金器,部分展品更是首次展出。

字詞解釋


(1)開幕
︰事情的開始。

(2)中原
︰黃河下游一帶。

文化知識

古代早期金器

據考古資料記載,中國古代使用黃金的年代比白銀更早,打從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已開始使用,所以今次香港故宮展出的220套金銀器,歷史幅度前後橫跨3000年,可說是一次古代金器技藝的全面展示。

如今在商代考古遺址出土的墓葬飾品中,有為數不多的小件金飾,包括金耳環、金笄等小飾物,其含金量為85%,證明古人早在3000多年前已掌握了澆鑄黃金的技術。春秋戰國時期的金銀器製品和飾品,數量和種類都明顯增多,技藝亦較為精緻,已可製作出「金盞」一類黃金器皿,而且盞的鈕、蓋、身、足都是先分別鑄造,再焊接成形,相信是在傳統青銅鑄造工藝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金器製作技術。

到了兩漢時期,黃金產量可觀,據文獻記載,皇帝賞賜臣子的黃金動輒以千斤計。1981年出土的漢墓文物中,還有著名的「廣陵王璽」金印(現為南京博物館館藏)和十多件製作非常精細的小金飾物,可見當時的鑲嵌、掐絲、纍絲、炸珠、錘鍱等主要用於皇家飾品的金細工藝已經十分成熟。特別是到了東漢以後,金細工藝(又稱「細金工藝」)的發展,已令金銀器製作從青銅器製作的傳統工藝分離出來,自成一獨立的工藝門類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