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顏之推《顏氏家訓》(節選)

2023.02.25
28148 28148

《顏氏家訓》(節選)

顏之推

〈教子〉

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吾時俛①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

〈治家〉

孔子曰:「奢則不孫②,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③。」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然則可儉而不可吝已。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

〈慕賢〉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④,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⑤藝能,較明易習⑥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君子必慎交遊焉。

〈勉學〉

夫明《六經》之指⑦,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⑧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⑨。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伎⑩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懶營饌,欲暖而惰裁衣也。

〈名實〉

名之與實,猶形之與影也。德藝周厚⑪,則名必善焉;容色姝麗,則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於世者,猶貌甚惡而責⑫妍影於鏡也。

〈省事〉

君子當守道崇德,蓄價⑬待時,爵祿不登⑭,信由天命。須求趨競,不顧羞慚,比較材能,斟量攻伐⑮,厲色揚聲,東怨西怒;或有喧聒⑯時人視聽,求見發遣⑰;以此得官,謂為才力,何異盜食致飽,竊衣取溫哉!

 

【註釋】

①俛﹙􀁉􀔃﹚︰低頭。

②孫︰同「遜」,恭順。

③固︰鄙陋。

④款狎︰親近、親昵,交往密切。

⑤操履︰操行,品行。

⑥習︰學習。

⑦指︰通「旨」,意圖。

⑧敦厲︰勸勉,勉勵。

⑨資︰憑藉,依靠。

⑩伎︰技藝,才能。

⑪周厚︰豐厚,全面深厚。

⑫責︰求取,索取。

⑬蓄價︰蓄養名望、身價。

⑭登︰升任,加封。

⑮攻伐︰功勞,功勳。

⑯喧聒︰喧鬧刺耳。

⑰發遣︰派遣,出任。

 

文章主旨

《顏氏家訓》是一部闡述立身、治家、處世、為學之道的經典文集,共二十篇,被譽為「家訓之祖」。作者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博識多思的儒者,其一生歷經變亂,對南北政治、社會風尚深具洞識,故有此著述。本書旨在訓誡子孫、規範家教,體現儒家思想意識,其中的〈教子〉、〈兄弟〉、〈治家〉、〈勉學〉、〈慕賢〉等尤為精到,千百年來廣為流傳,影響深遠。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這些精警名句都是出自於《顏氏家訓》,一位父親留給後人的殷殷叮嚀。

顏之推﹙531年-約597年﹚,字介,祖籍琅邪﹙今山東臨沂﹚,是南北朝時期的名儒。顏氏出生於士族官宦之家,從小受家風熏染,博覽群書,「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他19歲便進入仕途,一生歷仕南梁、西魏、北齊、北周、隨五個王朝,經歷過3次亡國,曾在〈觀我生賦〉中自言「一生而三化」。有感於平生所遭逢的亂離,以及社會的風氣,晚年為「整齊門內,提撕子孫」,寫下《顏氏家訓》一書,共20篇,集中闡述立身、治家、處世、為學之道等經驗,「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此著作是一部系統而全面的家庭教育典籍,影響深遠,後世譽之為「家教規範」。

【內容分析】立身治家儒家思想

顏之推年少時不喜歡當時流行的老莊虛談,而潛心儒家著述,研習《禮》、《傳》。這部家訓中的精到篇章,如〈教子〉、〈兄弟〉、〈治家〉、〈勉學〉、〈慕賢〉等,貫徹的是「修齊治平」的理念,充分體現出儒家的思想意識。

〈教子〉論說子女教育之道,其中便以北齊一位士大夫教子的實例,來告誡子孫不要為功名去討好權貴。文中說,此人自言有一個17歲的兒子,會寫文書、信劄等,並學習鮮卑語、彈琵琶,相信以這些特長去服務王公大臣,一定會受到寵愛。顏氏聽後低頭不語,且詫異於其教子方法。他感慨地對子孫說,如果要憑這樣的技能成就事業,縱使能當上卿相,我也不願讓你們去做。

〈治家〉主張「儉而不吝」,文中引用孔子的話,奢侈會變得驕傲,節儉會流於固陋。與其驕傲自大,我寧可鄙陋。他說,節儉是指合乎禮數的節省,吝嗇是指對處於窮困急難中的人也不加救助。好的做法是,能施捨他人又不驕奢,勤儉節約又不吝嗇。

〈慕賢〉強調的是「與善人居」,慎重交友。文中說,人年輕的時候還沒定性,與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處,容易受到潛移默化的熏染。與好人相處如進芝草蘭花之屋,時間一長自己也變得芬芳起來;與壞人相交,則像進入滿是鹹魚的店鋪,時間一長也會一身臭味。

鼓勵讀書 堅守正道

〈勉學〉鼓勵讀書,修習技藝。文中說,通曉六經要旨,涉獵百家著述,即使不能增加操行,勸勉世風,也不失為自謀生計的才藝。世間各種技藝中容易學習而又值得推崇的,莫過於讀書。不肯讀書,就像想吃飽又懶得去做飯,想溫暖又懶於裁衣一樣。

〈名實〉解說名實相符的道理,指出「名」與「實」就像形體與影子的關係,德才兼備,名聲一定好;姿容秀美,影像也一定美。如今有些人不修養自身卻希望有好名聲,那無異於相貌醜陋卻想在鏡子中照出漂亮的模樣。

〈省事〉指出君子應堅守正道,修養德行,蓄養身價以待時機。他說,一個人官祿不得提升,也要處之泰然,那是天命的緣故。自己到處去奔走索求,不顧廉恥,與人比較才能大小、計量功勞高低,聲色俱厲,怨這怨那,或吵吵鬧鬧擾亂視聽,靠這些手段來求得任用、得到官職,與盜取食物、衣物來滿足溫飽有何差別!

顏之推屢經世變,飽受離亂之苦,對朝代的更迭、政權的興亡、社會的風氣,都有深刻的觀察與洞悉。這些家訓基於現實生活經驗,從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出發,因事立議,發表感言,內容具體,有現實針對性,論說都能落到實處,非泛泛的空談,在情在理,自有藥石之力。

【筆法】文筆平易 語言簡潔

顏之推對作文之道也有精深的認識,在家訓中指出「文章當以理致為心腎,氣調為筋骨,事義為皮膚,華麗庶冠冕」,且標舉「文從三易」﹙易見事、易識字、易通讀﹚之說,足見其傾心於「典正」平實的文學。顏氏之文,大抵也體現了這些特點,義理豐沛,言之有物。論說觀點時,善用比喻,生動形象。行文以散體為主,間有駢句。文筆平易近人,語言簡潔,風格質樸。

顏之推是一位博學多識的儒者,也是一位立身有道的父親,這部著作是其處世智慧的結晶。他的諄諄叮囑,於今仍沁人心脾。

未有相關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