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大罷工 勞工權益vs民生所需
2023.02.27焦點議題
英國由去年6月開始至今,持續爆發大規模罷工潮,多個工會舉行大罷工,遍及鐵路、教育及公務員等行業,造成全國各地大量學校停課、鐵路網絡癱瘓、不少員工被迫在家工作。
罷工抗爭不只在英國發生,似乎也成為歐洲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法國、德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也出現罷工。如何在不加劇通脹和損害公共財政的情況下解決罷工危機,成為各國領導人的共同政治難題。英國大罷工也讓大家反思,即使要尊重每個人的罷工權利,但亦不能過度影響公眾利益和大眾的生活,兩者之間,如何平衡?
英國罷工從去年夏天到現在遍地開花,爆發30年來最大規模的罷工潮。英國政府計畫引進新法例《反罷工法案》,要求醫療衞生、教育、消防、交通、邊境保安和核設施報廢共六個行業,確保罷工期間仍然維持基本服務水平,否則罷工活動將被視為不合法。勞工權益及民生所需兩者,能夠取得平衡嗎?
新聞資訊摘錄
英超級罷工日 11年來規模最大
英國罷工潮一浪接一浪,更有愈演愈烈之勢。昨天(1日)是英國超級罷工日,英傳媒報道預計有50萬人罷工,為的是爭取加薪應對高通脹。英國工會中人稱,昨日的罷工行動估計是過去11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
老師也罷工,是實際工資下跌導致教師不滿,也導致行業留不住人。英國通脹高企,英國人最擔心是生活成本節節上升,無以維生,很多人更擔心衰退已成定局,生活愈來愈艱難。除了教師,英國的醫護人員也力爭加薪,他們也站在罷工的最前綫。生活迫人,政府無積極回應他們的訴求,罷工似乎已成為這些英國社會重要持份者的唯一出路。
(資料來源:摘自2023年2月2日《頭條日報》P17)
加薪不及通脹 護士大罷工
英國罷工浪潮持續,數以萬計護士及救護員因加薪幅度追不及通脹,昨日同時展開罷工行動,令到英國國民保健服務系統(NHS)面對75年來最大規模的罷工浪潮。有別於去年底護士及救護員分開罷工,今次他們在周一同日罷工,主要是在英格蘭地區,令到NHS面對的危機加深。除了護士及救護員外,物理治療師也將於周四罷工。
護理人員一直要求加薪幅度反映英國40年來最嚴重的通脹水平,但政府強調無力負擔有關加幅,並指會加劇物價指數上升,繼而令到利率及按揭負擔上升。
(資料來源:摘自2023年2月7日《星島日報》A11)
重點認知1
現況:愈演愈烈 50萬人罷工
是次英國罷工潮的規模史無前例,包括火車司機、郵政、教師、NHS醫護人員、公務員、亞馬遜私營企業等。據統計,單是2月1日(超級罷工日),英國總共有50萬人參加罷工,《衞報》稱之為英國近十年最大的罷工。政府機構、機場、博物館、就業中心和邊境管制部門的服務大受影響。
面對不同行業的罷工行動,英國民眾在調查中的支持度也有所不同。英國YouGov調查公布民眾對罷工的觀感民調,73%的英國民眾表示公然抗議活動實際上成效甚微,並有78%認為罷工反而會破壞社會順利運作。
重點認知2
起因:全民工潮 主因高通脹
疫情、俄烏戰爭、脫歐進程等導致英國通脹連續數月創4 0 年來新高, 高達10.7%。英國民眾的工資增長速度跟不上通脹,生活成本持續上漲。2022年英國平均工資增加了6.4%,但扣除高通脹後實際卻下降了約4%,而且英國的公私部門工資增長差異大,加上新政府的加稅政策壓力,迫使工會和民眾提出罷工。
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英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經濟結構主要依賴全球經濟發展狀況。當前全球經濟正處於下行期,英國也不可避免受到波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英國將是今年唯一出現經濟負增長的發達國家。當前的英國大罷工,正是反映英國經濟受挫已經波及社會穩定,造成社會危機。
重點認知3
影響:罷工持續 勞民傷財
受罷工潮影響,英國居民生活面臨諸多不便,其中鐵路、海事和公共運輸在上年6月起已舉行多次罷工,交通經常停擺,有媒體形容為「小型封城」。而皇家護理學會(RCN)護士更是史上首次發動罷工,大部分非緊急手術被取消,救護車等候時間亦會大幅增加,病患就醫受延誤;英國教師也加入罷工行列,共有15萬名教師罷工,當地85%公立學校、相當於約2.3萬所學校被迫臨時關閉,估計多達700萬學童無法上課,令許多家長飽受困擾。
有16%的英國企業受到罷工影響,歐洲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估計,是次大罷工將直接導致經濟損失9,400萬英鎊,極可能成為英國陷入長期衰退的導火綫,可謂勞民傷財。
重點認知4
回應:英政府立場強硬
面對罷工浪潮對公眾日常生活帶來的衝擊,英國政府堅持強硬立場,以財政收入難以負擔,以及擔心加薪成本會轉嫁給一般民眾,推高通脹造成惡性循環,拒絕加薪要求。同時準備動用軍人來臨時填補罷工造成的空缺,維持個別領域的服務。英國政府一方面與各行各業展開協商,另一方面進行《反罷工法案》的立法,希望能通過法律手段來抑制罷工潮,規範即使在罷工期間也必須確保提供最基本的服務,同時也讓雇主有權力合法解僱不願在罷工期間配合上班的員工。
然而隨着時間及事態發展,罷工逐漸常態化也令民眾逐漸變得無感,甚至開始質疑勞方的罷工行為是否真的有成效,勞方可能會逐漸失去社會輿論的支持。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英50萬人大罷工
英國50萬人包括教師、公務員、火車司機等昨日(1日)舉行罷工,為12年來最大規模,希望爭取調升工資,以緩和通脹飆升帶來的生活成本危機。罷工導致學校關閉,鐵路交通癱瘓。有傳媒形容英國猶如經歷一次迷你封城。
昨日的大罷工為英國自2011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罷工,原因是大臣們持續拒絕工會提高公共機構薪酬的要求。估計英格蘭和威爾斯有15萬名教師參加罷工,導致2.3萬所公立學校中,約有85%學校須全面或局部關閉。此外,英國各地124個政府部門有10萬名公務員罷工,包括交通管理局的職員。1.25萬名火車司機也參加罷工,全國15個鐵路網的列車停駛。倫敦巴士公司Abellio聘用的1,900名巴士司機響應工會號召,昨日起一連3天罷工。
(資料來源:2023年2月2日《星島日報》A14)
1.以下哪一個對於「罷工行動」的陳述是不正確的?(2分)
A.罷工是工人為了表示抗議而集體拒絕工作的行為
B.罷工只會出現在集體勞動的行業
C.大多數現代罷工由工會發起
D.部分國家明確禁止公共事業的員工參與罷工
2.描述並說明漫畫A所表達的訊息。(6分)
3.參考以上資料及個人所知,你認為罷工是爭取勞工權益的有效方法嗎?試說明你的看法。(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B
2.
‧漫畫中的紙牌寫明了英國民眾的訴求是「合理加薪」、「值得合理薪酬」、「合理薪酬」等,反映民眾的工資增長速度跟不上通脹,要求合理公平的加薪;
‧而訴求涉及各行各業,括公共交通司機、NHS醫護人員及老師等;
‧漫畫中的人物則代表英國政府的有關官員,他們站於訴求上卻充耳不聞,反映政府堅持強硬立場;人物以猴子的形象描繪,猴子象徵貪婪、狡猾,也反映出民眾對政府的不滿。
3.
罷工是爭取勞工權益的有效方法:
罷工就是通過暫時的「集體不工作」,迫令資方或政府出面與勞方談判,有效解決勞資糾紛。過去也有不少工會成功通過罷工,使資方採取合理對待勞工的相關案例。
罷工不是爭取勞工權益的有效方法:
然而隨着時間及事態發展,罷工逐漸常態化也令民眾變得無感,甚至開始質疑勞方的罷工行為是否真的有成效,勞方可能會逐漸失去社會輿論的支持。
學習工具
罷工權益 議題本質
英國由上年6月開始至今罷工潮持續,遍及鐵路、教育及公務員等各行各業。英國大罷工也讓大家反思,罷工活動是否公平合理,應考慮到國家承受能力。即使要尊重每個人的罷工權利,但亦不能過度影響公眾利益和大眾的生活。如何在不加劇通脹和損害公共財政的情況下解決罷工危機,成為各國領導人的共同政治難題。
關鍵詞
‧工會 Labor Union
‧罷工 Strike
‧勞工權益 Labor rights
‧集體談判權 Right to collective bargaining
‧勞資關係 Labour relations
‧國際勞工組織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
‧《僱傭條例》 Employment Ordinance
參考資料
聯合國《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https://www.ohchr.org/zh/instruments-mechanisms/instruments/international-covenant-economic-social-and-cultural-rights
載自2023年2月27日《S-file公民科/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