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神戀曲
2023.02.142月14日將至,除了西方情人節外,我國自春秋開始也有祭祀牛郎織女的七夕。除了牛郎織女外,亦有不少人神故事改成戀歌唱於祭祀,當中《楚辭》可謂是佼佼者。趁着情人節,本期《S-file》將以《楚辭》為切入點,從屈原筆下窺探神仙愛侶的緣起緣盡。
相思愛侶「誤會」之戀
《九歌》中大部分都是描述人神戀的祭歌,其中多數均以悲劇收場,除了〈湘君〉和〈湘夫人〉這兩篇。〈湘君〉與〈湘夫人〉在結構上是分立的,不過故事內容卻是相連,兩篇分別以湘水女神及湘水男神的視角描述一次約會的「烏龍」事件,字裏行間皆透露這雙戀人的相思之情。
話說湘君與湘夫人相約某天遊河,湘夫人滿心期待,早早將自己打扮得漂亮,添上華衣朱唇,駕起木舟往目的地駛去。誰料途徑沙洲之地時,湘夫人遙遙看見湘君在岸邊背對站着,並溫柔地吹着手中的排簫,不知在呼喚着誰,但是約定的目的地未到,顯然等的不是湘夫人,夫人惱羞成怒,「駕飛龍兮北征(轉向北方駛去)」,誤以為被拋棄的她「橫流涕兮潺湲(泣不成聲)」,一邊說着喪氣說話一邊將定情信物扔向河中,傷心地駛到北渚。另一邊廂,湘君為了約會精心準備,從早上忙到黃昏,卻同樣等不到心愛的湘夫人,誤以為被對方拋棄,於是他沮喪地說着要將準備好的禮物「捐余祑兮江中(將香囊扔進江中)」,直至在北渚重遇湘夫人,終於放下心頭的大石。
故事在兩人於北渚重遇後落下帷幕,湘君與湘夫人雙雙以為自己被「放飛機」,兩人背後念叨着「鬧分手的狠話」,負氣扔掉定情信物,一切的悲憤卻又在重遇對方的一刻消失不見,互相思念的愛人終成眷屬。
故事解畫
〈湘君〉與〈湘夫人〉的人物形象出自上古五帝之一的虞舜與他的妃子娥皇、女英。據記載,虞舜在南方出巡期間不幸身亡,他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知道後選擇投水殉情,繼而化身成湘水女神(湘夫人),後來人們又將虞舜專稱為湘水男神(湘君),自此這對神仙眷侶逐漸成形。湘君與湘夫人的神話形象亦曾出現於不同文學作品中,但因故事版本的流傳各有不同,所以故事中湘君與湘夫人的對應人物亦有不同,例如韓愈的〈黃陵廟碑〉中湘君、夫人對應的是娥皇與女英,〈九歌〉的版本設定則為一男一女的配偶神,故實際情況宜就作品背景而定。
多情神女與失約男
除了相思相戀的湘君與湘夫人外,《楚辭》中還有象徵失戀的代表人物——〈山鬼〉,美麗的深山神女被心上人失約拋棄,絕望之餘仍不禁為愛郎開脫,最後獨自面對現實的悲慘愛情故事。
故事發生在深山之中,有位神女正在趕路,她身上「披薜荔帶女羅(兩種青葉植物)」,一顰一笑非常美麗動人,赤豹野貓都為她拉車護航,鮮花翠枝長滿她的座位上,象徵着她山林之主的地位。這位神女愛上了凡間男子,某日二人相約見面,可惜森林路途曲折,神女最後遲到了,她站在山巔之上孤單地等着,卻怎麼也等不到如意郎君。神女開始焦急起來,一時自怨來遲;一時埋怨郎君失信;一時又安慰自己只是沒空而已,心情非常忐忑,卻只能嘆息自己性情單純分不清現況。這時山林好像感受到神女的絕望,頓時雷暴四起「猿啾啾兮狖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深山雨下只剩下神女一人獨自思念郎君,場面非常孤獨。
在古時書信不通的年代,互相聯絡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如意郎君的一次失約其實象徵了永不通信和見面,「失約」即「失戀」。〈山鬼〉的故事亦展示了人神戀的另一面,神不一定高高在上受凡人崇拜,也可以是單純善良的個性反被拋棄。
故事解畫
關於〈山鬼〉的原型一直眾說紛紜,較多人支持的就是「巫山神女說」。傳說山鬼的真實身分是炎帝的女兒瑤姬,未出嫁便不幸死去,葬於巫山之上,此後她的魂魄附身於草株上進行修煉,被世人稱為巫山神女。歷代作品中神女的形象美豔動人,就連兩代君王也拜倒於她的石榴裙下。
據〈高唐賦〉記載,一次楚懷王到高唐觀遊覽,路途上感到疲倦於是沉沉睡去,夢中遇見一名女子向他說:「我是巫山之女,聽聞大王前來遊覽,我願意為你侍寢」,於是二人雲雨一番,神女辭去時向楚王告別:「我住在巫山南方險峻的高山上,我在早上將化作雲霞;晚上將化作煙雨。」楚懷王醒後朝高山望去,發現景色果然與神女所說的一致,於是為她修建了廟宇,封號朝雲。後來在〈神女賦〉中,宋玉也夢見了巫山神女,並被她的傾世容顏所震撼,「其象無雙,其美無極」,之後向楚襄王分享這段夢境,並描摹了神女的姿態。楚襄王得知後對神女久久不能忘懷,心生愛意,於是也夢到了她。夢中神女華麗降臨,楚襄王向她示愛,神女卻對他若即若離,撩撥君王卻又表示要堅貞守身,拒絕了楚襄王,剩下落寞的君王淚流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