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婚少 不婚多 衝擊傳統家庭觀念
2023.02.13焦點議題
二月是個浪漫的月份,有中國的元宵節和西方的情人節,人們都說但願有情人終成眷屬,不過近年內地的年輕人卻不願以結婚作為修成戀愛的正果,初婚人數明顯下跌。社會不斷進步發展,個人的需要得到重視,愈多女性能經濟獨立,家庭的傳統功能可被取代等等因素下,婚姻漸漸不再是人生必然要事。
內地年輕男女不多願意結婚,對中國傳統觀念──家庭,正面來個衝擊,社會的進步令人們的觀念也跟着改變,建立家庭不是首要,女性也不像以前需要依賴婚姻來生活,生活成本的過於高昂亦令不少年輕人選擇不婚。
新聞資訊摘錄
內地初婚人數跌破1,200萬 創37年新低
結婚登記數據包括初婚人數和再婚人數,相比再婚人數,初婚人數與出生人口的關係更為密切。根據國家統計局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鑑2022》,去年中國初婚人數為1,157萬人,比上一年減少70萬人。這也是多年來初婚人數首次跌破1,200萬人,為1985年以來的新低。
初婚人數持續下滑,有多個方面原因,包括適婚人數減少、初婚年齡推遲、經濟壓力、婚戀觀念變化等。近年來內地青年初婚年齡大幅推遲。
人口專家、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認為,當前年輕人對於結婚的必要性、重要性,對於婚育的社會價值的看法都發生了變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自己的能力有限,承受不起結婚帶來的負擔,如此等等。另一方面,新冠疫情也影響了青年的婚戀,持續三年的新冠疫情,不僅對經濟帶來巨大的衝擊,也影響着正常生活,結婚率也在下降。
(資料來源:摘自2022年12月3日《星島日報》)
內地調查指近一成青年不婚 兩成半「不確定」
「你將來會結婚嗎?」在共青團中央去年的一份調研中,兩成半的青年選擇「不確定」,更有近9%的青年選擇「不會結婚」。而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其中女性相對於男性表現出更加強烈的婚姻猶豫態度。在這條新聞之下,有許多網友評論「婚姻能給我帶來甚麼不同呢?」、「一個人自由自在,結了婚還要照顧對方甚至對方一家人。」
作為未來十年結婚的「主力軍」,「Z世代」青年結婚意願呈現下降趨勢。民政部數據顯示,自2014年起,內地結婚登記新人對數逐年呈階梯狀下降。聯合國人口司發布的世界婚姻數據預測,到2030年,中國20至29歲處於婚姻狀態的人群比率為六成九,將比2013年下降8%。
隨着時代不斷發展,特別是年輕人自我意識不斷覺醒,「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類傳統觀念開始遭受衝擊。與其因適齡找人相親結婚,關注自我內心感受、生活幸福感的價值觀,逐漸成為新一代年輕人更為追求的。同時,不斷推高的結婚生活成本,也成為追求婚姻道路上的一大阻礙。
(資料來源:摘自2022年2月10日《頭條日報》)
重點認知1
婚姻與社會
根據國家統計局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鑑2022》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初婚人數為1,157萬多人,較上一年減少70.8萬人,是1985年以來的新低。如果以2013年初婚人數達2,385萬多人的最高峰來計算,這8年來的初婚人數下跌超過五成。這麼顯著的分別,跟新一代年輕人的觀念轉變關係甚大。
從前,家庭的社會功能很重要,同學們請看看以下一些重要的傳統家庭觀念:
‧擴大家庭規模
‧生育傳宗接代(將家庭擴大並鞏固延續)
‧教化
‧生產(例如農田出產)
‧互相照顧(社會保障)
以上的傳統家庭觀念,也說出了傳統家庭的功能,而婚姻是建構家庭的基礎,只有男女以婚姻結合,生兒育女,家庭才得以擴大,家庭的經濟生產和家族中人互為照顧才有保障,家庭的功能才得以發揮作用。
社會的進步發展,令現代家庭結構較以前縮小,傳統家庭的功能也改變,人們對家庭的觀念也不一樣了。現代社會制度日臻完善,分擔了一些傳統上家庭的社會功能,例如小孩可以到學校接受知識和德育教育;社會保障制度成熟,不再單靠親人和鄉親父老的照應;經濟生產更加是獨立的存在發展。因此,人們不再追求大家庭規模,傳宗接代少了必須性,結婚與否也就是個人的考慮。
重點認知2
婚姻與女性
從前女性的社會地位較低,有所謂「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的傳統思想,女性在生活上都要依賴男性,結婚幾乎是女性人生的唯一出路。現今社會發展進步,男女都有接受教育、工作的機會,女性獨立意識比以前強,不會屈服於傳統觀念,認為女人必定要結婚生子。
近年內地「她經濟」的崛起,反映了女性的經濟獨立。大家可以從以下數據了解一下:
以上的報告指出現代內地女性有賺錢能力,她們能像男性一樣創業,經營生意,而且經濟獨立,購買力強,不用靠男性也能買房產,是重要的消費群。如此獨立有能力的現代女性,不用像傳統社會的女性般需要通過婚姻來取得社會地位和生活保障,結婚變成有選項的人生議題,導致近年結婚的人數減少。
重點認知3
婚姻與經濟
社會進步發展,人民生活質素提升,但生活成本也同時上漲,工作也更見繁忙,令不少年輕人對結婚卻步。
根據美世(MERCER)2022年全球生活成本調查研究,香港高踞榜首(香港樓價貴絕全球,躍登榜首毫無懸念),而內地六大城市也毫不遜色,包括北京(第10位)、上海(第12位)、深圳(第13位)、廣州(第18位)、青島(第22位)和南京(第26位)。
生活成本包括衣食住行,年輕人要結婚建立家庭不簡單,上一輩都希望兒女結婚時能買樓、有車、給可觀的聘禮;現在人們婚後生兒育女又不像上一代般「放養」,希望各方面都能給予子女最好的,這些想法令現代以關注個人幸福感為重的許多年輕人害怕,不但寧願不婚,甚至不生育,放棄建立家庭,將所賺的全用在自己身上,追求個人快樂。
補充資料
離婚冷靜期
現今一代不但抗拒結婚,願意踏上婚姻之路的很容易又離婚收場,家庭這個社會組成的根本變得十分脆弱。為了防止衝動型離婚,內地自2021年起實施「離婚冷靜期」制度,在離婚程序中增加冷靜期,自離婚冷靜期屆滿後30日內,雙方未有共同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證者,則被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這措施看來頗有功效,在實施的一年內,內地2021年全年共有213.9萬對夫妻完成離婚登記,比2020年的373.3萬對,下降了約四成三。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內地網傳結婚禮金達20萬人民幣 江西「公價」高見38萬
內地網上近日傳出多地的結婚禮金達20萬元人民幣,其中江西的禮金「公價」是38萬元。民政部表示,對於天價禮金的問題近年已推出不同措施改進,已有初步成效。
兔年是雙春兼閏月,傳統上認為是婚嫁的好日子,而中式婚禮傳統上,新郎要向新娘家人送贈禮金,答謝女方父母的養育之恩。內地網上流傳了一份全國禮金排行榜,江西、福建、浙江等五個省,禮金超過20萬元人民幣,江西以38萬元列榜首,而禮金15萬以上的省市亦有六個。有不少內地網民認為,天價禮金令結婚變得「講金不講心」。
新華社旗下的《半月談》表示,天價禮金成為各地女方家人「棒打鴛鴦」的手段,亦令部分家庭面臨「娶妻難」的局面。而被指禮金高昂的江西,近年亦推進媒人培訓,令媒人成為改善這個習慣的宣傳大使。
(資料來源:2023年1月3日《無綫新聞網站》)
1.內地初婚人數下降會帶來哪些影響?
(1) 人口結構進一步老化 (2) 住宅樓價下跌
(3) 出生率下跌 (4) 人民平均預期壽命提高
A. (1)(2)(3) B. (1)(3)(4) C. (2)(3)(4) D. (1)(2)(3)(4)
2.資料A及資料B反映了哪一些現代婚嫁的問題?
3.承上題,婚姻觀念在新一輩年輕人之間發生了轉變,你認為資料A及資料B提及的問題對此有影響嗎?
建議答題方向
1.B
2.資料A圖中的新娘雙手和頸項都戴滿金器;資料B指出有父母對新人開出天價禮金,都反映了部分人們(主要是父母或祖父母輩)把結婚視為炫富機會,或者「棒打鴛鴦」的手段,都是婚嫁陋習。
3.新一輩年輕人選擇不結婚的較以前多,上題提及的婚嫁陋習對此確有影響。因為新一輩年輕人的思想觀念不同於他們的上一代,不願附和這樣的婚姻陋習,認為婚姻應該講心不講金,所以近年裸婚十分流行,亦有人選擇不結婚,當然他們或會以另一種形式去尋找人生伴侶,例如同居。
學習工具
家庭觀念改變 議題本質
中國內地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質素轉變,經濟收入、教育程度等等得到提升,一些傳統的觀念也有所改變,包括婚姻不再是為了得到生活保障,在個人幸福與建立家庭傳宗接代的重要性之間會有考慮和取捨,都是你我要去認識的內地社會情況。
關鍵詞
‧家庭功能 Family functions
‧生活成本 Cost of living
‧社會保障 Social security
‧購買力 Purchasing power
‧聘禮 Betrothal gifts
‧裸婚 Down-to-earth marriage
參考資料
現代中國:婚姻觀念
https://ls.chiculture.org.hk/tc/search?keywords=婚姻觀念
載自2023年2月13日《S-file公民科/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