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陳伯之書〉丘遲
2023.02.10〈與陳伯之書〉
丘遲
(1) 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①。朱輪華轂②,擁旄③萬里,何其壯也!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④,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
(2) 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蹶⑤,以至於此。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將軍之所知,不假僕一二談也。朱鮪涉血於友于⑥,張繡剚於愛子⑦,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況將軍無昔人之罪,而勳重於當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與⑧;不遠而復,先典攸高⑨。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⑩。將軍松柏不剪,親戚安居,高台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
(3) 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⑪,奉疆埸之任,並刑馬作誓⑫,傳之子孫。將軍獨靦顏借命⑬,驅馳氈裘之長⑭,寧不哀哉!夫以慕容超之強,身送東市;姚泓之盛,面縛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異類;姬漢舊邦,無取雜種。北虜僭盜中原,多歷年所,惡積禍盈,理至燋爛⑮。況偽孽昏狡⑯,自相夷戮,部落攜離,酋豪猜貳。方當繫頸蠻邸⑰,懸首藁街⑱,而將軍魚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4)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疇日,撫弦登陴⑲,豈不愴悢⑳!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想早勵良規,自求多福。
(5) 當今皇帝盛明,天下安樂。白環西獻,楛矢東來㉑;夜郎滇池,解辮請職;朝鮮昌海,蹶角受化㉒。唯北狄野心,掘強沙塞之間,欲延歲月之命耳!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茲戎重㉓,弔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僕言。聊布往懷,君其詳之。丘遲頓首。
【註釋】
①孤︰王侯自稱,此指封爵。
②朱輪華轂︰貴族乘坐的華麗車子。轂,車輪中心的圓本,此指代車輿。
③擁旄﹙máo﹚︰高級將領持節統制一方。旄,用犛牛尾裝飾的旗子,此指旄節。
④聞鳴鏑﹙dí﹚而股戰︰聽到響箭之聲就兩腿戰慄發抖。鳴鏑,響箭。股戰,大腿顫抖。
⑤沈迷猖蹶︰一時糊塗狂妄,指陳伯之投敵之事。
⑥朱鮪涉血於友于︰朱鮪是王莽末年綠林將領,曾勸劉玄殺害光武帝劉秀之兄伯升。劉秀攻洛陽,朱鮪堅守抗拒。光武派人勸降,保證既往不咎,還可保住官爵。朱鮪獻城而降。涉血,同喋血。友于,即兄弟,此指劉伯升。
⑦張繡剚﹙zì﹚刃於愛子︰東漢末年的軍閥張繡殺死曹操的兒子,後來率眾歸降,獲封列侯。剚,用刀刺入人體。
⑧往哲是與︰古代的聖哲都欣賞讚許。與,贊同。
⑨先典攸高︰為古代經典所稱許。攸高,嘉許。攸,用在動詞前相當於「所」。
⑩吞舟是漏︰指網寬疏到能漏掉吞舟的大魚,表示不論犯多大的罪過都可寬大處理。
⑪乘軺﹙yáo﹚建節︰乘輕車豎旄節。軺,用兩匹馬拉的車。
⑫刑馬作誓︰古代帝王與功臣殺白馬飲血立誓。刑,殺。
⑬靦顏借命︰厚着臉皮貪生苟活。
⑭驅馳氈裘之長︰為北魏君長奔走效命。氈裘,野獸皮毛製造的衣服,指代北方異族。長,頭目。
⑮理至燋爛︰按常理說已到滅亡的時候。燋,通「焦」。
⑯偽孽昏狡︰北魏朝庭昏庸奸詐。偽,非法的。
⑰方當繫頸蠻邸︰表示北魏統治者就要被縛送到京城。方當,將要。繫頸,被捆綁。蠻邸,外族首領所居住的館舍。
⑱懸首藁街︰斬首示眾於街頭。懸首,斬首示眾。藁街,漢代長安的街名,蠻邸設於此。
⑲撫弦登陴﹙pí﹚︰持弓登城。撫,持。弦,弓弦。陴,城上短牆。
⑳愴悢︰悲傷。
㉑楛﹙hù﹚矢東來︰東方部落獻來楛木做的箭。楛,樹名,古時用其材做箭。
㉒蹶角受化︰叩頭接受漢族的教化。蹶角,以額角叩地。
㉓茲戎重︰主持這次北伐的軍事重任。,通「總」。戎重,軍事重任。
【分段要旨】
第一段稱讚陳伯之是英勇豪傑,對比其過去的雄壯與今日的卑劣。
第二段為陳將軍棄梁投魏開脫罪責,闡明梁朝的寬大政策。
第三段陳說梁朝文臣武將安享功名利祿,指出效命異族不會有好下場。
第四段描述江南秀麗風光,激發對方的思鄉之情。
第五段重申梁朝君主賢明,宣示國威,促陳伯之及早悔改,棄暗投明。
文章有價,其價幾何,着實難以量化。不過,一封信函所起的作用,或可證明文章的力量與價值。
遠在南北朝的齊梁時期,一位名為陳伯之的將軍,名重一時,為一方豪強。此人出生於齊國陰睢陵﹙今江蘇睢寧﹚,少小無賴,十三歲時就盜割鄰居的稻穀,長大後以盜劫為生。後來隨同鄉車騎將軍王廣之征伐有功,升為冠軍將軍,齊末時為江州刺史。蕭衍建立南梁,招降陳伯之,加以重用。陳伯之是個粗人,不久又聽信部下的唆使,起兵反梁,投向北魏。梁武帝天監四年﹙公元505年﹚,臨川王蕭宏領兵北伐,命記室﹙掌管文書的官﹚丘遲以個人名義,寫信勸說陳伯之投降。丘遲本是齊朝的大臣,官拜殿中郎,車騎錄事參軍,後投入蕭衍幕中,為其所重。丘遲在這封信函中,以舊識的身分苦心規勸,終令陳伯之懾服,沒多久便率八千部眾歸降。
一紙信函,兵不血刃,撼動叛將,降伏千軍,這是何等的筆力?
【內容分析】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
在這封信中,丘遲恩威並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也誘之以利,可謂用心良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細讀這篇經典美文吧。
作為一封招降信,行文不能不講究策略。作者在文首簡短的寒暄問候之後,先大大稱讚了陳伯之一番,指他「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是當世難得的豪傑,同時又直斥其非。文中說,將軍當年棄燕雀小志,而懷鴻鵠之志投奔梁王,順應機緣,建功立業,號令一方,何其雄壯。接着又責問,怎麼一下子就逃亡投敵,聽見胡人的響箭就雙腿發抖,向異族的首領屈膝下跪,這是何等的卑賤啊?這一褒一貶的對比,道出其過去的雄壯與今日的卑賤,來得直白,不難開啟對方心門,為說服對方奠定很好的心理基礎。
作者婉轉地說,料想足下棄梁投魏沒有別的原因,只是由於「不能內審諸己」,又「外受流言」,而一時失去了理智。作者為其開脫罪責,用心是在勸降,故隨即闡述起梁朝既往不咎的寬大政策。作者引用「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的史例,來加強說服力。他說「迷途知返」、「不遠而復」,是古代的賢明之人與經典所讚許、推崇的。梁武帝輕法重恩,法網寬疏到能漏掉吞舟的大魚,無論多麼大的罪過都可寬恕。進而,作者列舉出陳家的現況,祖墳未被損毁、親戚皆安居、大屋樓台完好、愛妾安在,以打消對方的顧慮,並促請其三思。文中又說,現在梁的滿朝文臣武將,各有封賞任命,享受功名利祿,且能傳爵位給子孫後代,唯獨陳將軍還厚着臉皮苟且偷生,為異族統治者效命,實在可悲。在此,作者陳說出敵對雙方的形勢,曉之以利害。他以南燕王慕容超、後秦君主姚泓被斬首的例子,力證追隨異族不會有好下場。他指出,姬漢中原古國,決不容「雜種」﹙對異族的誣稱﹚同生。北魏侵佔中原已許多年,惡積滿盈,其內部又四分五裂,各懷鬼胎,他們的首領死期就快到了。而將軍的處境如同「魚遊於沸鼎」、「燕巢於飛幕」,在自取滅亡,豈不是太糊塗?
措辭委婉 句句錐心
到此,作者筆頭一轉,以江南的自然景色為召喚,動之以鄉情。「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好一幅明麗的風光畫面。他問,將軍您登上城牆、手持弓箭、遙望故國時,難道不傷懷?此外,作者又以戰國名將「廉頗思趙將」、「吳起泣西河」的事例,激發陳伯之的思鄉之情,勸其早定良策、棄暗投明。
言說至此,意猶未盡。作者重申梁武帝是賢明君主,且以古喻今誇示梁朝國威,說四方各族都來歸順朝貢。臨川王蕭宏統領這次北伐,討伐罪魁。倘若足下迷途而不知悔改,到時恐怕後悔也來不及了。
一封政治性的私函,從個人情誼出發,措辭委婉懇切,聲聲入耳,句句錐心,縱使鐵石心腸也汗顏,叛將如何不易轍又改弦?
【筆法】文非刀槍 卻勝劍戟
丘遲﹙464年-508年﹚,字希范,吳興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八歲能文,以文章著稱於齊梁時期。鍾嶸《詩品》評其詩「點綴映媚,似落花依草」。〈與陳伯之書〉是其傳世之作。
本文是六朝駢體文中的珍品,情理兼備,文辭簡練優美,用典恰到好處,無堆砌、雕琢之病。文中所述人和事俱往矣,然其攻心的筆力卻彰顯着文學的力量,文字雖非刀槍,有時卻勝於劍戟,足可匹敵千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