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學生投稿 陳詠欣

2023.02.07
28094 28094

〈故鄉吟〉

陳詠欣 中五 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

隆隆⋯⋯我拖着行李箱,走過崎嶇不平的小路。我深吸了一口氣,時至今日,我終於再次踏上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可能是剛下完雨,空中瀰漫着一層薄薄的水氣。染紅的雲霞鑲着金邊,在天上姍姍而行,彷彿在觀察人間的一舉一動。夕陽害羞地從雲層探出頭,為大地披上了一層薄薄的金紗。它像是捨不得離去,悠悠向西邊移動,慢慢步入山嶺之間。在這日與夜交替的時刻,鄉間蒼穹清晰透亮,細碎的星辰在雲間若隱若現。一邊是日,一邊是夜,糾纏不清,令人沉淪。

沿着小路前進,一片金黃的海洋映入眼簾,撼人心神。金色的稻穗在田間挺立,前端微微垂下,猶如在打盹的士兵。飽滿圓潤的稻殼鑲嵌在稻穗上,外殼微微裂開。涼風吹過,成熟的稻穗隨風擺動。稻田裏沙沙的聲響,襯着黃鸝的嗚叫,這是屬於鄉間獨有的歌曲。滿布稻香的空氣捲入我的鼻腔,伴隨雨後泥土的味道,時間彷彿倒流到童年的時光。野孩子光着腳丫,在田間亂蹦亂跳,銀鈴般的笑聲響徹田野。玩累了,孩子便躺在田裏呼呼大睡,不覺被一雙溫暖粗糙的手抱起。那白髮蒼蒼的人哼着小曲,滿腔的鄉音,讓背上的孩子感到無限依戀⋯⋯

這樣想着,我的嘴角微微上揚,但笑容卻不達眼底。小路的盡頭是一條小溪。我咬了咬牙,走了上去。濕潤的泥巴包裹着我的雙腳,鬆軟的沙土讓鞋子陷入其中,留下清晰可見的足印。銀白的月光灑在小溪上,小水滴奮力躍起,彷彿擊打着鼓面,演奏着獨一無二的月光夜曲。水波中依稀倒映出當年的那個小孩,她在泥地上跑來跑去,滿地都是小小的腳印。布滿皺紋的大手把小孩抱起,放在溪邊。她洗着那雙沾滿泥土的小腳,在溪中蕩起漣漪。那人在旁邊看着,眼神滿是慈祥⋯⋯

暮靄繚繞,煙囪冒出縷縷炊煙,萬家燈火微微閃爍。我推開了那扇木門,正想大喊一聲「外公」,聲音戛然而止。怎麼如此糊塗了。我走進了院子,和記憶中沒有甚麼分別。只是那枝葉碩茂的老榕樹,好像愈來愈大了,數不清的鬍鬚垂了下來。我坐在那張置於一隅的搖椅上,搖搖晃晃,彷彿坐在外公的大腿上,聽着他述說一個個民間故事。他的神情,他的動作,他的語氣,深深烙印在我腦海中。我躺在搖椅上,閉上雙眼。今夜我能夢見你嗎?清風拂過,榕樹的鬍鬚在風中搖曳,像是撫摸那夢中之人⋯⋯

故鄉,是一幅畫,是我心中那幅不能忘懷的景象;故鄉,是一段記憶,是我兒時美好快樂的時光;故鄉,是一個家,是我和外公那個溫暖的港灣。

物是人非,惟有珍惜當下。與其失去才來後悔,倒不如及早珍惜身邊人。

明月靜,孤鳥鳴,遊人在低吟無盡的思念。

情者,文之經。有感而發,是詩文寫作的不二法寶。〈故鄉吟〉正是一篇為情而作的抒情文,全文藉一趟回家之旅,表達遊子的鄉情,寫得真切自然,表現出難得的文學品質。

抒情文重在借敍事、描寫風光景色來寄託情懷,表達思想感情,一個基本要求是具備真情實感。此作在「情真」與「實感」方面,都有值得欣賞之處。

作者走在鄉間的路上,看着眼前的景色,心中浮現出往昔的畫面,現實與記憶彼此疊映,由此而吟唱出一曲深情的心靈小調,通篇都把握住了思鄉的內在情感。

情感有抽象性,看不見、摸不着,故在抒發感情時,人們通常會借具體的事物來加表現。這就有賴於敍述的具體,描繪的細緻,融情於景,化虛為實。本文作者掌握住了這個抒情要領,在寫作時採用借事抒懷、觸景生情的表現手法,對自然景象的描繪細膩而生動,很好地實現情與景的融鑄。

心中有情,對外在景物有情感投射,筆底自然有韻致。「夕陽害羞地從雲層探出頭,為大地披上了一層簿簿的金紗。它像是捨不得離去,悠悠向西邊移動,慢慢步入山嶺之間。」此處的擬人化描寫,實現景物的人格化,達到很好的具像化效果,生動而形象。

文中移步換景,可謂一景一象總關情。看到金黃的稻田,眼前浮現童年時光的畫面;路過小溪,又幻化出兒時戲水的情景︰「水波中依稀倒映出當年的那個小孩,她在泥地上跑來跑去,滿地都是小小的腳印。布滿皺紋的大手把小孩抱起,放在溪邊。她洗着那雙沾滿泥土的小腳,在溪中蕩起漣漪。那人在旁邊看着,眼神滿是慈祥……」這些情景來自於作者的真實經驗,以及對鄉間事物的細緻觀察,畫面感強,也感染力強。

作者最後落筆於對外公的懷念,抒發物是人非的悵惘之感,且直接表達感懷,深化題旨︰「故鄉,是一幅畫,是我心中那幅不能忘懷的景象;故鄉,是一段記憶,是我兒時美好快樂的時光;故鄉,是一個家,是我和外公那個溫暖的港灣。」

遊子念鄉,好一篇有情文字!

未有相關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