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港通關 復常未如預期
2023.02.06焦點議題
全港上下萬眾期待的中港通關,終於在1月8日成事。經歷了近三年疫情肆虐,香港的經濟早已受不了,可是通關似乎未能一下子扭轉狀況,叫市民有點擔憂。其實復常不似預期,很大原因是大眾忽視了傳統元素。
想談論最近通關的相關話題,先要了解「封關」期間香港社會面對的問題(即是通關的背景),找出最大問題的所在──經濟方面,然後就要觀察通關後帶來的轉變及其程度的強弱,再細心從多角度了解一下轉變多寡的背後原因!
新聞資訊摘錄
首日通關暢順未用盡配額
香港與內地昨日實施首階段通關,截至昨晚8時,七個口岸共9萬2千人出入境,當中陸路北上3萬3千人。特首李家超等官員表示,目前一切運作順暢,將與深圳市政府、廣東省政府及口岸辦同事密切聯絡,檢討人數和名額,並形容「不需要配額的日子一定會出現」。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表示,截至昨日傍晚6時,已有逾44萬人通過網上系統,預約由香港出境前往內地。
李家超又指,預約配額最受歡迎的日子是年廿九,其次是年廿八及年三十,截至目前每日預約額都沒有滿,即使是年廿九也還有一千個名額左右,「但可能未必選到心儀的口岸。」問到會否考慮撤銷配額,李家超表示,有關人數設計是要有秩序、安全和順暢過關,認為昨日已達到目的,希望盡早達到不需要人數的安排,在適當階段作出適當工作。
(資料來源:摘自2023年1月9日《星島網》)
高鐵「加碼」賣飛首日 西九龍站現購票人龍
廣深港高速鐵路(高鐵)香港段周日(15日)恢復通車後,今日(17日)起增加售賣車票,每日雙向車票量由一萬張,增加至1.4萬張。在西九龍站,早上出現排隊購票的人龍,港鐵派出職員協助購票的市民,現場秩序大致良好。截至中午12時,本周三至周五(18至20日)往廣州南及廣州東的車票已售罄。
西九龍站今早出現排隊購買車票的人龍,一度有數十人輪候購票,港鐵在購票櫃位入口拉起圍繩供市民排隊,另派出職員在場協助購票的市民,站內亦設顯示屏列出剩餘車票數目。
新界北立法會議員張欣宇認為,高鐵每日雙向車票數量增至1.4萬張,數量仍然太過保守。他指現時雙向運力可達四萬至五萬人,即使增加車票數量後,仍然只用了三分之一的運力,有關需求十分旺盛,車票數量增幅可更進取,以滿足需求。
(資料來源:摘自2023年1月17日《星島網》)
重點認知1
背景:「封關」時期的香港
重點認知2
轉變:通關但未復常
特區政府早前宣布香港在1月8日通關,社會上下熱切期待;綜觀左表所列,「封關」對香港帶來的影響多集中在經濟方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社會在這方面的復常情況。
同學們可以先來個資料搜集,看看媒體的報道,就會發現通關後的香港市面情況不似預期:人們以為很多內地人會來港買樓,樓價便可重拾升勢,然而未見陽春;以為內地旅客會像過往蜂擁來港購物,誰知藥房老闆對記者說變化不大,內地顧客寥寥可數。
的確,只要看看數據就會發現,不少人預計中港通關後自由行旅客來港消費刺激香港經濟,暫時未見成效,通關不等於立即復常。根據入境事務處統計數宇,由通關的1月8日起至1月15日,內地訪客的每日訪港數字徘徊在4,950人至9,272人,相較2019年平均每日119,931人,減少九成多。只有過往十分之一(甚至更少)的內地訪客來港消費,當然不能刺激本港的零售和經濟。
重點認知3
原因:中港習俗與文化
通關了卻未復常,效果不似預期不是因為香港缺乏吸引力,而是因為不了解中國人的習俗文化以及香港的情況。
中港通關的日子臨近農曆新年假期,春節是中國人的重大節日,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家庭,過年的日子要一家團圓,演變成在習俗上無論人在何方都要盡量趕回鄉、回家與家人團聚,歡度佳節。因此內地的春運,就是大量離鄉打工的民工及各行各業的人都會在春節前回鄉度歲,造成全國交通的龐大需求。
過去兩、三年,內地同胞因為疫情的緣故無法回鄉與家人團聚,今年終於復常了,怎不會把握機會?因此選擇出境來港旅遊的人一定不像以往多。觀乎香港方面,也有大量市民趕回內地與家人團聚,且看本地市民搶着預約北上配額,及高鐵出售車票的銷售情況就可知道。
另一方面,雖然香港是任何時候都適宜旅遊的地方,不過亦有特別吸引旅客的季節,大約是每年11和12月的冬季。這時候香港的天氣氣溫舒適,日照充足(不像歐洲的冬季日短夜長),降雨率低,而且臨近聖誕新年假期,到處都有大減價,購物通常都會有折扣,深受旅客歡迎。
考慮到以上因素,現時評論中港通關能否讓香港社會復常還是言之過早,同學們除了可拭目以待之外,還應該多留意當局在未來有甚麼吸引旅客來港旅遊消費的措施。
補充資料
港人北上就業、升學
香港社會期待通關帶來內地同胞南下消費,本港亦有不少人期望通關北上,他們想做甚麼呢?大家可參考以下這個調查,了解中港通關對港人的意義。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高鐵「沖喜」名店街爆人龍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復運首日,加上香港與內地首階段通關已超過一星期,本港多個購物區都轉趨熱鬧。其中在尖沙嘴旅遊區一帶人流暢旺,多處都見拉着行李箱操普通話的遊客,光顧名牌店鋪及金鋪等,有名店門外更見排隊人龍。有珠寶店職員說,近期生意好轉,營業額升約兩至三成。闊別香港三年的王小姐表示,昨日先由北京到達深圳福田,之後再轉乘高鐵來港,這次亦是內地開關後,她第一趟境外遊,預計會留港遊玩兩星期兼歡度農曆新年。她在內地已訂好車票、酒店等。她指出,這次不只去迪士尼樂園、維多利亞港、大嶼山等熟悉的景點二次「打卡」,也計畫去看看在「封關」期間落成的故宮、M+博物館。「想探索多一些香港的變化。」
打算在港逗留兩天的內地旅客陳小姐表示,今次行程主要目的之一是購物辦年貨,形容能再次訪港感到親切及開心,目標購買名牌手袋及化妝品等,因兩地貨幣匯率差異,可用較優惠價格購物。
(資料來源:2023年1月16日《星島日報》)
1.以下哪個地方有香港最新近開通的出入境管制站 / 口岸?
A.港珠澳大橋 B.香園圍
C.高鐵西九龍 D.啟德郵輪碼頭
2.從資料A可以看出怎樣的中港關係?請說明。
3.請根據資料B內容及你所認知,說一說香港在旅遊方面的優勢,以及通關對其重要性。
建議答題方向
1.B
2.中港關係十分密切。本港有十四個出入境管制站,除了香港國際機場和啟德郵輪碼頭外,其他全部都是與內地往來,既有客運亦有貨運,反映中港兩地的人流物流量甚大,兩地的人因個人需要或商業貿易工作往來頻繁,因此需要這麼多口岸。
3.根據資料B報道內訪問的來港旅客所講,香港仍是旅客心目中的購物天堂,化妝品、金器、名牌商品等都是他們的目標。事實上香港各區都有綜合購物中心、大型購物商場和百貨公司,街道上也遍布商店,而且許多都是為了做遊客生意而設,疫情令來港旅客減少,對他們打擊很大,他們期望通關後能帶來旅客,恢復疫情前的生意景況。
學習工具
中港關係 議題本質
中港關係是同學必須學習和留意的課題。一場新冠疫情就凸顯出中港關係的密切,經濟、民生以至教育等方面,兩地的互動都對大家互相影響。藉着這次通關,回看兩地能正常交流的重要性,了解通關措拖落實的果效需要時間,以正確的態度而非事事批評來期待復常。
關鍵詞
‧復常 Normalcy
‧通關 Resumption of normal travel
‧習俗 Custom
‧旺季 High season
‧口岸 Port
‧配額 Quotas
參考資料
思考香港:通關專題
https://www.thinkhk.com/topic/9520/%E9%80%9A%E9%97%9C.html
載自2023年2月6日《S-file公民科/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