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秦國人才來自五湖四海

2023.01.05
28069 28069

隨着新冠肺炎疫情漸趨平穩,世界各地都把注意力從防疫轉為復常,致力發展經濟。本港政府也不甘後人,強調要「搶人才」,招攬外地專才,一同振興經濟。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也喜歡「搶人才」,憑藉外國的賢能之士,由小國變成強國,最終統一全中國。今期《S-file》將會帶大家認識當中的佼佼者,看看他們為秦國帶來甚麼貢獻。

來自楚國的百里奚很有才能,為了一展所長,曾到不同國家尋找機會,但一直鬱鬱不得志,要靠朋友接濟。後來他為虞國效力,但未受重用,更在虞國被晉國消滅後淪為奴隸。晉國與秦國聯姻時,百里奚被迫陪嫁到秦國,他在途中逃到楚國,但被士兵捉住。秦國國君穆公知道百里奚很賢能,於是以「五羖羊皮」,即是五張黑山羊皮的代價,把他從楚國贖回來。

當時百里奚已經七十多歲,穆公與他討論國事,他表示:「我是亡國的臣子,為何還要問我國事?」珍惜人才的穆公回答:「因為虞君不重用你,所以才亡國,錯不在你。」於是兩人討論國事三日,穆公很高興,決定將國家的政務都交給他處理,人們都叫他做「五羖大夫」。在百里奚治理下,秦國漸漸強大起來,曾東征鄭國及三度協助晉國國君即位,就連外族也願意歸順。

商鞅是衞國人,年少時已對法家學說深感興趣,曾到魏國為國相公孫痤工作。公孫痤病重時,向魏惠王表示商鞅年輕有為,可以擔任國相;但如果不重用,就應該殺死他,以免他為別國效力。魏惠王不以為然,沒有認真看待這番說話,於是商鞅轉投求賢若渴的秦國。

當時秦孝公希望改革國家,但有些大臣認為,現行制度並無不妥,只要繼續沿用下去,國家就會安定,因此沒有必要改革。商鞅認為,制度不能一成不變,應該與時並進,孝公也很認同,決定讓他主持變法。

商鞅推出多項新措施,包括廢除世卿世祿制、嚴禁私鬥、推行縣制及「廢井田開阡陌」,讓秦國改變社會風氣,經濟蓬勃發展,軍事實力變強,聲威遠播,獲得各國尊重。但另一方面,嚴厲的新法觸動貴族利益,為商鞅樹立敵人。例如為了維護威信,他在太子觸犯新法時,懲罰其老師公子虔。當太子在孝公死後即位時,公子虔等人便告發商鞅謀反,最終商鞅被殺。

戰國時代有一個學派叫「縱橫家」,精通謀略及游說技巧,這派的大師叫鬼谷子,生於魏國的張儀就是他的學生。張儀學成之後曾為楚國效力,但後來被誤會偷取楚相的玉璧,還被打了數百下。於是他決定離開,在舊同學蘇秦資助下投奔秦國。

其時秦國已很強大,各國擔心會被吞併,因此在外交上衍生「合縱」的策略,主張各國聯合抗秦,蘇秦是這派的代表人物。而獲得秦國重用的張儀,則致力游說諸侯,分化各國關係,試圖瓦解反秦聯盟,是為「連橫」的策略。張儀曾說服楚國背棄與齊國的盟約,改為與秦國結盟,但楚齊決裂後,秦國反過來與齊國結盟。

被孤立的楚國憤而出兵,敗給了秦齊聯軍,還失去土地。合縱與連橫互相爭鬥,張儀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抵禦各國聯合進攻,讓秦國得以持續稱霸。

 

文:方俊希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