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韓AI公司新技術 與虛擬已故摯親「對話」
2023.01.17《每日郵報》等報道,韓國一家人工智能(AI)公司近日推出新技術,以投射影像「虛擬人」模仿真人,不僅可呈現已過世者的容貌表情、聲綫談吐(1)和記憶,還可以像真人一樣互動聊天,分享生前點滴。嘗試服務的顧客只須支付一千英鎊,就可以和已離世的親人「對話」。
據介紹,這套軟件會在客戶還在生時分階段工作,首先從客戶那裏收集各種往事情節和生活故事;然後在專門的工作室拍攝採訪,製作視頻和語音數據;最後會在「深度學習階段」創造出一個栩栩如生(2)的人工智能「虛擬人」。
字詞解釋
(1)談吐:談話時的態度和語氣措詞。
(2)栩栩如生:形容物件貌態逼真,如同具有生命力。
文學賞析
《莊子.齊物論》「麗姬悔泣」
報道中有指,雖然這項發明可以幫助許多失去親人的人走出傷痛,但也擔心「虛擬人」或令人情願活在虛幻世界。然而,甚麼才是虛幻?生老病死這一人生必學課題。就此,莊子以「麗姬悔泣」的故事,進一步指出人生皆如一場夢,生死或非如我們所想般是差天共地的事情。
故事始於一名貌美的艾地守邊疆人之女,她被俘至晉國時,哭得眼淚也沾濕衣服了。然而,後來她與晉王同牀共枕,享盡榮華富貴後,便「而後悔其泣也」。莊子借此反問:「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誰又知道那些逝者不後悔自己當初的戀生呢?)
郭象《莊子注》卷一曾有云:「覺夢之分,無異於死生之辯。」死亡之所以可怕,全因那是未知的「人生」,昔日的一切皆無。可是正因如此,人生不正是猶如夢般虛幻?不貪生怕死,明白沒有甚麼是能牢牢抓住的,才能坦然面對人生的一切喜怒哀樂與患得患失。
莊子通過麗姬的故事,顛覆一般人悅生惡死的看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