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庫不足 威脅病人生命 捐血救人 解說利他主義
2022.12.14通識概念
(本報訊)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發言人表示,目前中心血庫存量已下降至極低水平,僅餘約3至4日存量。疫情反覆,加上天氣轉涼,導致每日血液收集量持續不穩,中心過去兩周的平均每日血液收集量均未能達標,加上公立醫院踏入冬季服務高峰期,公營醫療系統的血液需求增加,令血庫情況更趨嚴峻。中心呼籲市民盡快捐血,補充血庫,以應付醫院臨牀輸血治療所需。
重型地中海貧血症(地貧)患者賢仔(化名),由於身體未能製造足夠血紅蛋白,自小需要定期往返醫院接受輸血治療。眼見血庫存量不足,賢仔媽媽非常擔憂血液不足會影響到兒子治療:「作為病人家屬,我非常擔心沒有足夠血液供應,會影響到地貧病人沒有足夠血液維持生命。我明白到疫情會影響到市民捐血意欲,但仍希望市民能伸出援手捐血救人。」中心表示,每日需要收集約650包血液,才能維持全港醫院每日所需,部分疾病治療和緊急手術更可能需要大量血液,如果血庫存量不足會影響治療,甚至威脅病人的生命。
另外,血液供應不足會影響到個別需要定期接受輸血治療病人,以地中海貧血症患者為例,病人必須定期進行輸血及注射除鐵藥治療,如果血庫存量不足情況持續,病人的治療將會受到影響。
(取材自2022年12月2日《頭條日報網》)
相關概念
利他主義 Altruism
相比起只是衡量自己利益的自私行為,「利他主義」是無私地為他人利益着想的舉動。利他主義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均是一種美德,當然不涉及實在的利益(如金錢),而為家族、鄉村、公司、國家的利益而付出自己的利益、時間,甚至性命等。香港的無償捐血制度乃是利他主義的一種表現。
健康不平等 Health inequalities
健康公平,即每個人擁有健康及長壽的機會均是公平,是個人權利之一。但實際運作時卻是相對的,因每個人的社經地位、教育背景、生活模式、工作性質等都影響着他們的健康狀況。此外,醫療上的不平等分配亦會導致健康不平等或不公義之情況,比如公營與私立醫院的醫療資源差異、醫護人員的質素、輪候診治時間,以及服務收費等。
全球管治(國際組織) Global governance(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一般而言,「全球管治」是國家之間在不同層次的政治互動過程,由國際衝突、太空開發、疫症傳播,到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都會觸及,通常是以政府為主導角色。但隨着政府全球化,公民社會、國際大企業、非政府組織(如紅十字會)都在不同國際事務上擁有話語權,能促進各個層面的合作交流和協調。
載自2022年12月14日《S-file公民科/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