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大農場24乳牛亮相 自家雪糕牛奶明年售
2022.11.22本港奶源隨着農業式微(1)消失,相隔多年,再有真正「香港製造」的牛奶出產。城市大學農場於十一月十六日正式開幕,場內二十四隻乳牛除了供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學生學習照顧牛隻的技巧、臨牀實務(2)和食物安全知識外,明年初亦提供本地奶源,城大將推出自家品牌的牛奶和雪糕,明年在校內供應。
位於大埔林村,佔地九千三百平方米的城大農場於十一月十六日正式開幕,並首度開放傳媒參觀,目前飼養二十四隻、來自澳洲的娟珊牛,供六年制獸醫學學士課程的學生,每年到農場學習,從牛隻的日常作息、行為等基礎知識學起,而高年級生則學習牛隻的診斷、疾病和治療等臨知識。
字詞解釋
(1)式微︰衰落、衰微。
(2)實務︰實際操作。
文化知識
餐桌上的牛奶
牛奶是古老的天然飲品,但比起西方,中國古代並不盛行飲用牛奶,平民百姓家中的黃牛是一種農耕工具,不用於產奶,所以牛奶和乳製品要到了唐代,才開始在皇室貴族的餐桌上出現。
古人對於牛奶並不陌生,早在《周禮》和《禮記》已有飲用牛奶的記載,不過當時只有君主才能享用;及後到了唐代,才開始有了專職為皇室和王公貴族生產乳酪製品的機構出現。
對於平民百姓而言,家中飼養的水牛和黃牛不是產奶工具,而是重要的農耕勞動力,所以飲用牛乳的人非常稀少;相較之下,羊奶在當時反而更為流行。到了宋代,隨着社會富庶和經濟發展,牛乳才開始成為民間流行的食材,可在重要時節享用或製成各式酥油糕點。詩人陸游曾經把櫻桃配搭乳酩的美食寫入〈初夏〉一詩︰「槐柳成陰雨洗塵,櫻桃乳酪並嘗新。」可見乳酪在宋代已是尋常可見的食材。
不過,真正改變百姓飲用牛奶和食用乳製品的,其實是清代,自從滿洲人將遊牧民族的牛乳文化帶入皇宮之後,牛奶便成為京城的富人,以至普通百姓都可廣泛接觸到的營養品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