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燃料費升 電費加價 香港能源 開源有路!?

2022.11.21
27875 27875

焦點議題

俄烏戰事影響國際能源價格上升,全球不少地區的供應緊張,香港亦難獨善其身,中電和港燈兩家電力公司都預告明年會加電費。為甚麼市民生活在疫情下還要百上加斤?因為香港並無天然能源資源,能源組合要靠進口,供應量和價格受外圍因素影響。要尋找出路?最大可能性是發展可再生能源。







電費加價,許多人都會埋怨,背後的根源是香港欠缺天然資源,難以自家生產能源,讓數據來告訴大家這個事實的同時,也希望大家從香港的能源組合中看看未來有哪些出路可行!

新聞資訊摘錄

港燃料費增40% 中電預告明年加價

國際能源價格異常高企,中電因澳洲能源對沖合約錄得巨額公平值虧損,導致上半年轉盈為虧,勁蝕48.55億元,第二期中期息維持派每股0.63元,最新股息率4.7厘。中電集團總監及中華電力副主席阮蘇少湄表示,今年香港燃料費或按年大增4成,年初至今淨電費亦已上調8%,預告年底跟政府商討明年電費調整時,將無可避免加價。

她表示,電價增長亦發生在其他城市,例如過去18個月,英國倫敦已增70%、新加坡增45%、日本東京亦增40%等,中電已採取分散燃料政策、動用電費穩定基金等,盡量減少對客戶影響,但仍受很大壓力。

資料來源:摘自 2022年8月9日《星島日報》

港燈擬南丫島建風力發電場 供12萬戶家庭使用

為配合特區政府訂立的淨零發電目標,並致力爭取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港燈計畫於南丫島西南水域興建離岸風力發電場。有關項目剛獲環境保護署依照《環境影響評估條例》,更改相關環境許可證以容許項目使用更高效能的風力發電技術。港燈計畫將風場項目納入下一個五年發展計畫(2024-2028年),並提交政府審批,可望在2024年招標興建,2027年落成投入商業營運。

港燈董事總經理尹志田表示,離岸風場預計每年可生產約4億度零碳電力,佔港燈總發電量約4%,約可供應12萬戶家庭(以每月每戶用電量275度電計算)使用,預計每年可減約28.4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港燈計畫將風場項目納入下一個五年發展計畫(2024-2028年),並提交政府審批。港燈待政府批准有關項目後,會進行土地勘探和展開招標工作,預計可於2025年年中開始進行地基及風力發電機安裝工程,在2027年投入商業營運。

資料來源:摘自 2022年5月6日《星島網》

重點認知1

香港能源組合和來源

香港社會發展和市民日常生活都需要大量能源,特別是電力,照明、汽車、鐵路、供水、煮食、上網⋯⋯數之不盡的設施與設備運作都需要電力。看似是唾手可得的電力,大家有否想過電從何來?香港用甚麼來發電?從圖表一可見,本港主要用天然氣作燃料發電,其次是煤、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本港至今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不足百分之一)。

依靠進口燃料 潛藏危機

根據《香港能源統計2021年年刊》資料,原來本港絕大部分的發電燃料都依賴進口,而本港的天然氣主要從內地進口(圖表二),供應穩定性不用擔心,但是部分油產品例如燃油(圖表二)和煤產品(圖表三),就要從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和澳洲等國家進口。

依靠進口燃料才能有能源使用,潛藏着危機,若供應不穩定,那麼地方的經濟、民生都會受到很大影響,舉例,俄烏戰事影響歐洲能源供應,不但天然氣、油價大升,人們要多付能源費用,供應短缺亦令經濟活動放緩,更引發通脹,衣食住行的物價都大幅增加,人們的購買力大跌,日子過得愈來愈不容易。

不想經歷這些糟糕的事,能自己生產能源就最有保障,可惜香港境內並沒有任何能源礦產的儲藏,因此傳統的化石燃料即煤、石油和天然氣都需要進口。

圖表一


圖表二


圖表三


重點認知2

發展可再生能源 VS 地理條件

想減少能源對進口方面的依賴,香港惟有多靠自己,在缺乏傳統的能源資源下,太陽、水和風這些可再生能源是最理想,但本港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只有約百分之一,即是還有很大增長發展空間,問題是,香港能用得着哪一種?原來想利用它們成為能源受到地理環境的局限:



基於土地問題,香港要大規模發展太陽能發電系統受到局限,但是可以局部小規模進行,根據理工大學在2017年的研究,香港有約二十三萬幢樓宇的頂部或天台,可以適合安裝光伏太陽能系統。

事實上,大家都可以發現本港有些住宅(村屋)、學校、政府建築物(灣仔政府大樓)、科學園等等都設有太陽能發電系統。

風力發電 可行方案

至於相對可較大規模發展利用的風力發電,目前也見到眉目,包括港燈擬於南丫島西南建風力發電場,預計每年產生四億度電提供給十二萬戶家庭使用;中電亦擬於果洲群島海域興建設有十七架風車的離岸風場。不過,假如香港要採用百分百風力發電,是需要約一千七百架十五兆瓦發電量的風車。以中電擬建風場的規模來計算,就要有一百個同樣規模的風場才行。

誠然,香港不是要完全百分百用風力發電,只是要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所以見到兩電「出手」去籌劃,是個好開始。

補充資料

2050 碳中和

香港政府和電力公司都積極準備改變發電燃料組合的內容,目的主要為減碳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去年,《施政報告》提出《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闡述減碳目標及策略,務求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關於發展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內容如下:

‧淨零發電:2035年或之前不再使用煤作日常發電,增加可再生能源在發電燃料組合中的比例至百分之七點五至百分之十(7.5%-10%),往後提升至一成五 (15%);並試驗使用新能源和加強與鄰近區域合作,長遠達至2050年前淨零發電的目標。

因此在未來的日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將會愈來愈重要!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1.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和風能)會有斷續的情況出現,以下哪些做法有效確保供電的穩定性?(2分)
(1)不要以大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為目標
(2)利用蓄電池儲存能源
(3)接駁電網作補充
(4)選擇日照和風力充足的地方興建設施
A.(1)、(2) B.(2)、(3) C.(3)、(4) D.(1)、(4)

2.根據資料A內容,污泥如何能夠發電,還有哪些好處?(4分)

3.香港除了用傳統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資料所指的方法對發電燃料組合有何貢獻?(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B

2.焚化污泥的過程可產生電力,又可將污泥體積減少九成,紓緩堆填區壓力。

3.資料所指用來發電的方法是轉廢為能。處理污水後剩下的污泥、市民日常生活和商戶剩下的廚餘,本來是廢棄物,直接棄置會增加堆填區壓力,廢物利用來發電的概念非常好,但是香港社會對電力需求大,這些廢物恐怕不夠多,只能減少社會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然而加入了環保、減碳排放的考慮,還是值得進一步發展利用。

學習工具

發電能源 議題本質

電費加價的消息令人不免想到,如果能自家生產能源發電,就不用被外圍因素影響能源價格。基於這個聯想,讓大家了解一下目前的香港發電能源組合、可以改變和發展的空間,以及在減碳排放大趨勢下將迎來的轉變。

關鍵詞

‧發電燃料組合 Fuel mix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風場 Wind Farm
‧公用電網 Utility grid
‧廚餘 Food waste
‧淨零發電 Net-zero electricity generation
‧轉廢為能 Waste-to-energy

參考資料

‧香港能源統計2021年年刊
https://www.censtatd.gov.hk/en/data/stat_report/product/B1100002/att/B11000022021AN21B0100.pdf

載自2022年11月21日《S-file公民科/通識大全》

文:美美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