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收緊《戶外燈光約章》 請早關燈 減少光害

2022.11.09
27832 27832

通識概念



(本報訊)環境及生態局宣布優化《戶外燈光約章》,並呼籲更多商戶響應關掉不必要的戶外燈光,為市民提供較理想的晚間作息環境。優化版的《約章》將於2023年1月1日生效。

環境及生態局指檢視《戶外燈光約章》成效,並接納「戶外燈光工作小組」建議,將收緊《戶外燈光約章》的限制,參與機構須較現時更早的時間關掉相關戶外燈光裝置,由晚上11時至早上7時改為晚上10時開始;閃動招牌轉為靜態模式的時間亦由在晚上11時改為晚上10時開始。

環境及生態局發言人指,目前共有4,800個各類公私營機構參與《約章》,政府亦會繼續推動發展以科技減少光滋擾的技術。發言人又指,繼續邀請更多戶外燈光裝置的擁有人及負責人參與《約章》,為市民提供更理想的晚間作息環境。

(取材自2022年10月28日《星島網》)



相關概念

光污染 Light pollution

「光污染」又稱光害,即過度使用人工的戶外燈光裝置,如廣告版照明、街燈、霓虹招牌等,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等都引起的負面影響。就個人而言,會影響到個人的情緒,感到煩惱暴躁,同時強烈的照明會令人難以入睡,影響睡眠質素。就生物的多樣性而言,過分照明會擾亂動物的生理周期,令生態出現不平衡。

社教化 Socialization

「社教化」即在人類社會內,在學習社會上的一些價值觀、規範限制、處事態度等方面,不自覺地模仿別人的行為,如乘搭公共交通時會排隊。模仿的過程包括主動及被動、長期及短期的情況,亦包括自己的個人成長、家庭和朋輩的影響、各項的大中小學課程,及各式各樣的大眾傳媒等。

可持續消費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可持續消費」的理念為「減少使用、循環再用、拒絕使用、替代使用、重複使用」。比如飲管類,即減少、拒絕使用膠飲管,並重複使用(或循環再用)其他物料的代替品;又比如生產戶外燈光裝置的過程中要減輕污染,使用LED的燈光設備,並以自願參與的《約章》去約束大家的行為,以達到可持續消費的目的。

載自2022年11月9日《S-file公民科/通識大全》

文:馮浩恩老師 圖:星島圖片庫
TOP